頭又呆又大 wrote:
官方網站提供的規格
電機馬達:350W
制動裝置:前後/鼓煞
續行力:40-50km
速度:25㎞/hr(限速)
充電時間:5-7小時
前/後懸吊系統:前雙/後雙避震
電池:密封鉛酸48v 12AH
電壓:48v
爬坡度:15度
充電器:家電110v 48v 1.8A
整車重量:40kg以下 (不含電池)
安全載重量:130kg
輪框:12吋
總長:160x 60cm
坐墊高度:73cm
...(恕刪)
e-moving spec:
車型 精緻型 豪華型
外型規格 長寬高 1625 X 625 X 1000 mm
軸距 1160 mm
輪胎規格 80/100-10 46J
輪圈 10吋鋁圈
車重(含電池) 61 kg 63 kg
懸吊裝置 前 / 後懸吊系統 前雙 / 後單避震
制動裝置 煞車型式 前鼓 / 後鼓
性能 續航力 40 km (定速30 km/hr)
極速 45 km/hr
爬坡 23% (13°)
馬達 形式 輪外無刷直流馬達
電壓 48V
最大功率 / 額定功率 1350 W / 750 W
電池 形式 可攜式磷酸鋰鐵電池
電壓 / 容量 48V / 10Ah
重量 8.5 kg
充電器 充電電源 AC 110V
充電器功率 360W
充電時間 約2小時
單單看規格, 版主買的電動機車似乎和e-moving就有差:
1. EGO 350W的馬達功率,e-moving 750W/1350W,加速一定差很多.
2. 車重EGO再加個鉛酸電池, 和e-moving的61kg, 應該也差不了多少. 但鉛酸電池的重量要提進室內充電,應該很困難.
3. 48V/12Ah的鉛酸和48V/10Ah的鋰鐵電池成本和耐用度保守估計差了至少有3倍以上(理論值cycle times 300次 vs 2000次), 我相信原廠的電池保固就會差很多
4. 充電時間 5~7hr vs ~2hr, 也是3倍. 這部分其實很重要, 如果騎出去需要多充一次電, 如果有個1~2個小時鋰鐵電池就能再充個半飽以上,但鉛酸就充不到1/3, 實用性就有差.
5. 極速說速限是25kr/hr, 但又可以騎到40km/hr, 姑且不論是否違法, 就以馬達輸出功率來看, 應該也是下坡才跑得出的速度. e-moving 750W要騎到45km/hr都要加速很久, boost/1350W要加速到50km/hr都不太容易了,實在很難相信350W能騎多快.
6. 續航力就算真的跑的出40~50km, 應該是用龜速跑出來的吧. 因此我覺得沒有實際上的差別.
7. 鉛酸電池占掉置物空間, 未來要加裝第二顆電池也沒機會. e-moving我就加裝了第二顆48V/20Ah的磷酸鋰鐵電池(大陸買的便宜貨), 不但續航力可再增加150%(實測值),對短途行駛來說, 由於比較不擔心沒電,因此可以常常以Boost mode(馬達輸出1350W)行進及加速, 大大提升實用性.
8. 便利性的配備e-moving多很多,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比較.
9. 最後看價錢,怎麼EGO還要賣32000?這和補貼後的e-moving已經沒有甚麼差別了.
存粹只是睡不著覺無聊做比較, 沒別的意思. 其實買電動機車在我看來都是值得鼓勵, 我自己也是超愛騎的(不過半年多也只騎了1000km左右).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