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探討]SYM研發T系列的動機與市場定位.....

煥仔 wrote:
把apple 跟go...(恕刪)


至少不會是那個過期的汽車專利

裝那個過的了五期嗎?...


就算是你說的普通技術也是別人先開發出來的

想用 付錢 不付 告你
國內以過期專利技術開發所開發的噴嘴,馬力不只小一兩匹....是車子發不太動....穩定性很低....

噴嘴的油針與噴嘴口之搭配性,噴嘴口尺寸,噴嘴內油路設計(前述決定燃油霧化狀況),電磁線圈設計,控制電壓(電壓訊號控制磁力輸送策略..簡單來說就是如何控制油針開度與速度,決定燃油供應量的精準度),燃油供應壓力等決定了一隻噴嘴的特性

有了上訴基礎參數設計後,需要有與之配合的加工與材料,像可耐磨耗與瞬間衝擊的油針與噴嘴口材質(四個行程就會作動一次的噴嘴,你覺得你的機車需要多少次壽命^^"),合適且公差變異量小的加工方法(有加工熱變形,應力殘留等問題)...最後是裝配後組立性公差變異.......

有了合適的加工法,還需要合適的加工機台與檢測設備來確認你的產品是否ok....

有了上訴這些東西...一間獲利良好的公司就可以誕生了..

噴嘴技術可以不被Bosch,京濱等大公司所把持,反正達到上訴需求就可以作出來啦...大陸人真笨,還買了Delphi,volvo來搞技術

專利是不會告訴你要如何加工組裝這些零件的..........


煥仔 wrote:
把apple 跟go...(恕刪)


-,,-|||抱歉 插個嘴 普通噴油嘴電磁閥技術上? 隨然我不懂這技術難度.但不敢說製造出來便宜

討論到汽車物品的話 我以前買過與詢問過

光一顆汽車用的多孔噴射(10年前的東西了還不是進口車喔)

全新"一顆"原廠4300還4500忘了 (汽車用小小一顆進氣含氧感知器更是貴的嚇人)

外面賣 3800~~ 也沒便宜多少-,-|||


排氣管第一顆含氧感知器..更是貴的嚇嚇叫~(也是小小一顆有夠不起眼 xxx遽然要兩三千起跳-,,-......)

自己汽車有去換過含氧感知器~前後顆...就我所知國內就算是國產依然使用國外大廠(專門生產的)

感知器~~


國內是否有在製造不得而知...但為何使用國外零件 所知是穩定非常高
瘋狂阿基 wrote:
-,,-|||抱歉 ...(恕刪)


其實,噴油嘴就是一種電磁閥,給電時閥門打開時,帶有壓力的油就會被擠入燃燒室內~

而比較主要的ECU,或什麼什麼CU都好(各家名稱不盡相同)

判別引擎溫度給與供油,然後燃燒後的廢氣
再由o2 senser傳回訊息給電腦,再決定供油量.

將噴油嘴開閉的時間延長或縮短,來改變進油的多寡.

高級一點的,就配上空氣流量計,再好一點的,進氣溫度也有計算在內.
可以將動力與環保間取一個更好的平衡點.

供油map寫的好與壞是影響性能的主要條件.

其實專利就在於各家擁有的更多更細緻的技術,這種專利則就需要經過購買授權使用.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gbuE1FT5Ks

話說回來,有誰知道T2使用的噴射系統是什麼高度專利品嗎?



不鬧了~日文沒過還得閉關自省~_~
煥仔LINE貼圖上架囉https://line.me/S/sticker/17182258
霧化噴嘴spray nozzle也是一門學問
霧化角度,霧化壓力,霧化溫度,霧化形狀
有的像甜甜圈有的像一個餅,有的雖是圓但各直徑霧化分布量不同,
最簡單民生常用的如消防噴頭噴出形狀就夠多了
將液體霧化成氣體就又更多學問了,不單要閃汽機車業,連我們工業用的他也是要規避的
我們一個反應器就要幾億,霧化噴嘴的選擇可不是那麼隨便
只要一次故障 懷疑是spray nozzle就有可能幾十個nozzle一次
懷疑是spray nozzle就有可能幾十個nozzle一次更新,那可是價值不斐
霧化有的高溫霧化,高壓霧化也有我們用過靠高壓將重油霧化的
廠裡還有用低壓霧化這更神奇僅微負壓,所以不要小看那nozzle
O2 sensor及車用空氣流量計說穿了就是一個溫度計
就是熱電阻,熱電偶僅一個probe,無啥學問
我想不會有廠家去用質量流量計吧!!!
一個夠準(大陸貨)mass flow用再向汽機車這樣的環境應可買一台台灣小忍
當然還有其他測量方式說不完
不過最準最便宜的應該就是目前的RTD or THERMAL COUPLE吧

要找機車製造成本,網路還是有些資料..

這話題,01或小老婆早就討論到濫了...

機車製造成本,跟金屬原物料與石油供應鏈習習相關
國內機車產業最慘時期,就是在2008年(我爸也因為銅價...唉
這一年石油與金屬原物料漲翻天,加上化油器全面停產
國內技術銜接不夠,必須引進國外關鍵零組件與技術
導致當時機車毛利率大幅下修到3%以下,2008年以前大多都是8~10%左右

加上國內環保五期之後,進入全面噴射化的機車產業
光經銷商的增添噴射維修系統,就要花十幾萬...
然後每年技師的噴射維護與維修課程進修,設備維護與週期淘汰更換費
有沒有反映在售價上,這就要看各品牌供應鏈的良心而定
我就不多做揣測...

還有那位車行老闆知道國產機車的噴射系統,進入第幾代了!?
你是真的在開車行,還是假裝不懂...

你當噴射系統,在環保四期就研發好,不用改進一套就可以用十年!?
若可以一套規格用10年的話,早年四期噴射車款
定檢就不會那麼高不良率,還不用被環保署盯著數據要求限期改善..

台灣除了一些非常關鍵的技術與零組件,當然有能力研發噴射引擎
但光一個最核心技術,燃油霧化的噴嘴都搞不定了
國外幾乎很少量產這種150CC以內,小排氣量噴射引擎專用噴嘴
還要請國外廠商研發量產,加上後續遇到的狀況改善款
採購成本自然不會很漂亮....

轉述最近的消息:
光陽機車副總經理柯俊斌表示,五期環保車款在上市的確因噴射引擎得靠進口技術,成本偏高,車價難以下調。現在自主技術提升後,除了噴嘴外,噴射引擎幾乎全部自製,因而能大幅降低成本,回饋消費者。

這就是我最近看不起光陽的原因,很會說大話的副總
拿台4.98萬的V2來回饋,怎不見光陽全車系調降5000~10000的利多行情!?
不要說市占4成為目標,要是全調降,破五成五、甚至六成都很輕鬆
但事實上,到底是全國產自行研發製造,還是國外技術授權自製,這也就是令人玩味的地方...


某小廠佛心!?
我是不想去抨擊這一塊,深怕某經銷商又要高談闊論

在定價普遍較高的機車市場,小廠必要投入更多的吸睛點去吸引消費者
進入全噴射時代,這國內三間小廠,還不是要調整售價...
若跟三大廠(市占90%左右)一樣配備和售價,我還真不知道有誰會買這三間小廠?
這種做法不叫佛心,叫做求市占、生存和努力不讓該品牌從台灣市場消失!!

轉述:

三陽(2206)上半年主要的轉投資事業全面轉盈。包括越南製造(VMEP)、中國廈門金龍、廈杏摩托、南陽實業和張家港吉陽機械等全面獲利,帶動三陽上半年稅後淨利達3.16億元,稅後每股盈餘0.38元,擺脫去年同期每股虧損0.44元的陰霾。

三陽董事會通過上半年營收達93.42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1.5%,本業營業利益虧損8,400萬元,較去年同期虧損4.8億元大幅縮減但因上半年轉投資事業全面挹注獲利,帶動上半年稅後淨利達3.16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3.6億元大增。

三陽表示,上半年認列越南製造(VMEP)獲利1.4億元、認列廈門金龍收益5,800萬元、認列夏杏摩托收益9,500萬元、認列張家港吉陽機械2,500萬元、認列南陽汽車收益3,300萬元。

實在搞不懂,怎會有人看到獲利就當是機車毛利率,好歹看些財經訊息吧!?

小林仲彥 wrote:
實在搞不懂,怎會有人看到獲利就當是機車毛利率,好歹看些財經訊息吧!


還是只會顧左右而言他阿?
說好的
機車毛利率只有5%的證據在哪裡?
有本事就找出證據來...如果連財報都看不懂..只會找幾條新聞...新聞的內容也看不懂...就別來這裡丟人現眼了
請問是證交所公布...經過會計師簽證的財報比較有公信力...還是公司經過隱惡揚善包裝後發的新聞稿比較可信?
"毛利"是你一直強調的...三陽的毛利的確是很高...三陽的財報顯示他的毛利率有21.75%
毛利率超過20%還搞到本業虧錢...那是因為三陽的營業費用太高...是三陽自己花錢花太兇...我只能肯定那些錢不是花在車子的材料本身...至於花到哪裡去...要問三陽才知道

小林仲彥 wrote:
在定價普遍較高的機車市場,小廠必要投入更多的吸睛點去吸引消費者
進入全噴射時代,這國內三間小廠,還不是要調整售價...
若跟三大廠(市占90%左右)一樣配備和售價,我還真不知道有誰會買這三間小廠?
這種做法不叫佛心,叫做求市占、生存和努力不讓該品牌從台灣市場消失!!

小廠端牛肉是因為競爭..這道理你都知道...同樣的...
你這不就是間接承認...三大廠因為寡佔加上政府保護...所以競爭性不足...所以三大廠可以利用市場地位與政府保護取得的定價權...獲取超額利潤?

蔥油餅大叔 wrote:
至少不會是那個過期的汽車專利
裝那個過的了五期嗎?...
就算是你說的普通技術也是別人先開發出來的
想用 付錢 不付 告你


所以兩陽賣49800的那兩台速克達也是有付專利權利金囉?
既然都有付錢...還是可以壓到49800這個價錢
那為何到了其他車種...噴射系統的成本也會瞬間暴漲哩?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