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

別了,01不見,感謝各位長期來的照顧


不長眼 wrote:

哪台水冷排車沒風扇的??

我的原廠競技車就沒有

不長眼 wrote:
哪台氣冷車有風扇?要吹哪裡?(恕刪)

每台速克達都有
引擎
時西北齊,立紅竿賀甯蒙鴻察,吹西北嵐風。查曉理奇稀,歸稽齊紅柑。

元氣奶油 wrote:
最近許多車廠陸續推出...(恕刪)


樓主還是專心拍照就好

對於水冷引擎的知識認知不夠就隨意開炮

同樣cc數的水冷引擎就是可以用更高的壓縮比壓榨出更多馬力

還有更佳的散熱效率


太多人都被國內廠商洗腦太久了,一些錯誤的觀念改不過來。
元氣奶油 wrote:
最近許多車廠陸續推出...(恕刪)

本田工程師Hirofumi Fukunaga在開發CB1100時.,對空冷與液冷做了這樣的評論(應該算文宣)..
空冷--->燃燒效率高.,但是抑震效果差(不適宜設計成高轉速引擎)
液冷--->運轉平順.,因此.,可以提高馬力輸出(適宜設計成更高轉速引擎)
...
給版主參考
You can tell from the sound of the air-cooled engine that it's achieving good combustion, but at the same time it's throbbing away. liquid-cooled engines feel slightly like a motor running, but because this is air-cooled, I can almost feel each combustion, it's not liquid-cooled, it has to be air-cooled, if it's liquid-cooled, the engine would run ultra smooth, we wanted this bike to appeal to the late 40 and 50 years old, who used to ride when they were younger. We wanted to create an engine feeling that was reminiscent of those times, it's not a pinging character, more of a rumble. in order to express that it was a case of trial and error with all sorts of value timings. it's not a bike that runs on specs, it's more emotional, and that's what we wanted to emphasize. Right now I am not worrying about being on the bike at all. Which means I can think about the road, or the scenery, May be what they are trying to show us is the essence of a bike. you, yourself, the rider, become the central player, You are not being taken on a ride. because it's up to you how to use the power, that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performance, I believe that's where it originates from, where you're not being taken for a ride; you can ride it in different ways, and enjoy yourself, You see yourself reflected in the shop window as you ride by, and you fell good, people around see you and think “Wow that's cool." We all want to be seen that way, it's like being told "Hey Rider, you are in the leading role. so enjoy yourself".

簡單翻譯.,一般來說,空冷引擎有著較好的燃燒效率,但是振動也相對於液冷引擎來的大,

液冷引擎運作起來比較平順也更像汽車引擎.,

但是CB1100是空冷的設計,因此我甚至可以感受到來至於每一個汽缸的燃燒氣息!

CB1100不像液冷引擎一般平順無趣,我們希望透過獨特的引擎設計讓40~50歲的騎士們可以重溫他們年輕時的美好時光,

並且享受駕駛CB1100馳騁遨遊的樂趣,CB1100絕對不是一個安安靜靜的小綿羊,而是一個狂放不羈的狠角色。

為了要完成這樣的車輛風格,我們歷經千辛萬苦並在錯誤失敗中嘗試多種方法後,才令人感動地創造出CB1100。

現在您可以不用擔心這輛車有任何問題,可以好好盡情享受路上優美的風景,

我想騎車的真諦並非車子,而是騎士本身!

自己可以決定何時使用CB1100強大的馬力,

騎士才是一切的主宰!

當您與CB1100的身影出現在玻璃櫥窗中時,您就成為時尚的領導者了!

sagrado wrote:
馬車五六年前我也半夜殺過台北,
兩點高雄出發,早上九點到台北,
一路上幾乎油門到底,表速100KM~120KM
加上超級省油,噴射的也不一定比的過阿,只能說好車一步。
來加拿大前賣了,希望山葉再推出一台。

馬車五六年前我也半夜...(恕刪)


一台車...可以由永和...連騎4個鐘頭長途山路後到花蓮沒有休息情況下...

在全速110~120騎50多公里 ..花蓮~光復糖廠...............

說真的...國產機車...除了馬車...外...我想不到................


artless wrote:
以台灣30年前的路況、品質能台北高雄一台機車8小時
(請勿以現在的路面品質來想像30年前的路面,很多都沒有柏油路面的)

我只能說你爸還真會吹牛

以台灣30年前的路況...(恕刪)



小朋友.....

26年前1x歲由台南..0830~1730-一路-60~70騎DT125北上...台北

30年前的省道..是照顧很好的...

8個小時到...高達~台北算慢的好嗎????
壓縮比再高,也不如提高排氣量來得有效

首先,不要太相信廠商給的數據
地瓜125號稱13P馬力,但之前看到他們提供自家的150機車數據為12P
這不是說謊嗎!

提高壓縮比可以提高馬力
但是提高壓縮比增加的效率(假設提高7%)
小排氣量車種能增加的馬力有限

看雜誌社提供的馬力機測試也可以看出端倪
同時測試地瓜125.FT 125.G5 125
地瓜的馬力比其他2台多出不到1P馬力

所以小排氣量車種
上水冷+高壓縮比是很浪費的

以同樣75000元預算來說
買PGO自家的150CC會比較超值吧

當然啦,不在乎馬力效能又喜歡雙碟
抱著嘗鮮的心情買車,地瓜就是首選啦

話說叉燒150也是雙碟
這裡挺無聊,退駕~~
小弟沒有研究過散熱,但擁有過大家討論裡的幾種車

從開始騎機車以來一直保持有兩台車的狀態,從RS100、二手的馬車125、G4、二手的FZ150一代、GSR125到今年入手的TIGRA,除了剛入手的TIGRA以外都至少騎了2~3年


說實話在馬車整理好之前我也覺得氣冷的車比較好,但馬車整理好之後就大大改觀了,我所擁有過的水冷車都比氣冷車安靜許多(馬車與TIGRA),尤其是高速巡航時,那種穩定安靜的感覺是我擁有過的氣冷車所沒有的,但相較下氣冷車比較不會給人感覺車子是熱的,水冷車騎久了會覺得整台都慢慢溫熱起來,然後一直維持同個溫度,氣冷就不太會會感受到這種情形

每台車都有定時保養,其實不出什麼意外的話水冷跟氣冷的保養沒什麼差,只有水冷每1年多了一次加水箱精的動作,至於大家關心的維修保養,除了二手馬車剛牽回來之後的大整理以外(FZ也是二手,一樣要大整理),此外兩種散熱方式的車都差不多,就像前面所說的,除了多個加水

再來是騎過的車出現的問題,RS騎了2年極速就明顯的下降很多(表速10左右,下場-給父母代步),馬車整理完以後只有前叉太軟的問題(還能騎到表速124,後來跟學長換FZ來滿足想騎檔車的慾望),G4騎了2年多開始吃機油(下場-給家人代步),FZ幾乎只有電系的問題(還活的好好的),GSR則出乎意料的耐操,3年多以來表現都與新車相當,現在的TIGRA都還沒出現問題,且特性與馬車相似,都是安靜穩定的好車

純粹路過給大家參考
我也有台TIGRA,所以來湊一腳

我不覺得加上水冷,引擎會比較強
水冷對我來說,只是穩定引擎的工作溫度而已

有人看到TIGRA搭配上這樣的東西就開始神化
有點怪就是了

說實在,TIGRA根本沒有特別強
就是輕巧好騎好上手
但是,要嚴格看待的話,其實還是有不少不足的地方

我還有一台水冷車是迎光,他陷在躺在我家地下室...

單純針對TIGRA:
沒有比較強,不要想太多了。

eric760704 wrote:
我也有台TIGRA,...(恕刪)


那是因為 考慮到 油耗 環保 體重較輕 一般人慢慢騎等因素

PGO 將 TIGRA 動力和懸弔封印許多

傳動換根 SYM H6B 大彈簧
前叉油 重灌一下油 墊幾片墊片調整硬度 後避震調整一下

車子就飛起來了 動力比國產 150 速克達還強
騎到 100 也十分穩定 70 以內都能急煞下來不打滑

jcpapa wrote:
水冷
引擎效率可以再提升

水冷的散熱效率比氣冷的高(以目前的設計)
有學過物理就知道了

一個維持在90度工作
一個維持在160度工作


水冷的確是有比較好的散熱效率
不過散熱效率跟工作效率是兩回事
水冷引擎的確可以藉由良好的散熱達到更高的轉速,藉著多燒一些汽油達到比較高的"輸出功率"
不過不等於提升"工作效率"
有興趣的可以用關鍵字"內燃機、卡諾循環、熱機效率、氣體作功"去找相關的訊息來讀在來討論會比較有意義..
可以反向思考一下,如果工作溫度越低,引擎效率越高,那為什麼大型汽車不用超大型水箱與水體把水溫控制在接近室溫就好了.....
http://www.hightech.url.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34:2010-06-13-07-25-29&catid=10:2010-06-13-07-18-51&Itemid=13
  • 2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