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邪的去換支軟一點避震做實驗
後輪剎車時,應力的慣性會讓車體產生下壓的應力進而增加抓地後再剎前輪
先煞前輪的話,慣性應力會先集中到前輪....到時候在煞後輪已經來不及將慣性應力分散
後輪剎車與前輪剎車控制坐動的時間相隔約0.5~1秒維宜
如果真的難以適應這種剎車方式,至少要以兩輪同時剎車
後輪剎車控制得宜本來就是有穩定車身及修正路線的效果
為什麼賽車手在彎道過彎修正路線都是使用後輪,原因就在如此
如果在彎道中使用前輪剎車,前輪的剎車剪力會將你的車頭給帶出去....增加失控風險
可以找個安全的地點試試以上敘述的剎車方式,看看是否驗證!
剎車這種東西,2個輪子煞比一個輪子煞摩擦力比較大 = 沒意見吧?
摩擦力來自於重力+材質的本身摩擦力 = 沒意見吧?
好那我們來模擬一下狀況
當一台車在行駛的時候,遇上急煞的狀況的兩種剎車方式的分析
1. 先煞前輪 = 重心急速往前,後輪幾乎是漂浮的狀況所以荷重降低,隨便就可以煞死因為根本沒有重力壓在上面=沒有摩擦力。
2. 再煞後輪 = 後輪既然沒有荷重了,自然也就沒有摩擦力,隨隨便便就會鎖死亂飄。所以基本上就是全部都靠前輪剎車,如果前輪鎖死下場就是翻車或者雷殘。
1. 先煞後輪 = 重心往下(一個人在跑,突然被繩子拉住,重心一定會被壓下去),開始剎車
2. 再煞前輪 = 重心降低後,重心往前轉移,但是後輪還是有一定的荷重所以保持一定摩擦力,重心往前轉移導致前輪荷重最大,進而發揮最大剎車力。
這樣兩個輪胎都有發揮能力,剎車距離一定比較短。
遇到緊急狀況的時候,一定是雙手都煞,只是誰先誰後對於整個車子來講影響很大。
什麼前7後3還是什麼亂七八糟的請大家忘了吧,硬要說的話,應該是剛開始急煞前1後9,然後隨著重心轉移變成前7後3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