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

機車這麼好用 怎麼好像只有台灣流行?(更新)


cffeng wrote:
像是不完全燃燒產物HC
同樣燒一公升小五十是125的七八倍
125又是1.8汽車的兩三倍
其他有毒廢氣像是一氧化碳CO, 不完全燃燒氮NOx
也有類似的趨勢...(恕刪)


請教一下

我一直很好奇,排氣量125cc的機車廢氣是1800cc汽車廢氣的3倍

算法難道不是:

125ccx3=375<1800cc

這個問題,困擾我好多年
swfantastic wrote:
奇怪了,一個國家機車...(恕刪)


其實我很同意您說的。
說真的我也很想開車啊,不用太大台的也不用3000cc政府高官用車
只要1500~1800cc左右60~70萬左右的車子就挺不錯了,
可是我的薪水只有32000工作兩年了,是我自己不爭氣。
要養父母繳學貸,加上車子的保養費、貸款、保險、油價又漲了。
我真的好想買車啊。
請問大大有解嗎?我常加班不過比起同行來說算不錯了一周兩天左右。

會不會剛好有一堆人像我這樣呢?
這絕對不是和薪水有關?

我的父母開了輛90萬的車子,開了1x年了捨不得換,寧可颳風下雨騎機車,
除非要帶長備出門,或是帶孫子去幼稚園。否則總是能省則省。
加上現在的電費如果比上年度用的更少,好像會有優惠。
汽油也改加92,看能不能省點錢。
這些的總總都更政策無關嗎?

政府告訴大家,不要用會更省,同時也鼓勵人民省,薪水沒長沒關係,一個月存兩萬一年可以存24萬
這好像是最近的新聞哩。
小弟以為政府應該是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不是甚麼有問題蓋起來,叫人民撐下去就好啦。
我們的薪水漲不上去,因為企業沒賺錢啊,企業賺錢才會緩慢的回饋到員工身上,
當然可以透過要求基本工資的方式提高基本工資,這大概只有公務員有用吧~

扯遠的,小弟想了解如果台灣有超過一半的大學生都跟小弟一樣,不知道汽車要怎麼流行哩。
汽車的數量真的跟收入無關?
收入的高低跟先進程度也無關?
XTR-tang wrote:
因為台灣人習慣"直接到門口"

看看國中小門口,上下學的時候

各大風景區

都是這個問題...(恕刪)


說的好!得分

eric1013.yu wrote:
大家好像都想要在交通...(恕刪)

台灣人喜歡鑽營、僥倖、逞勇這種追求「表面上風光」的心態一天不改,
機車就會在台灣繼續流行下去。
至於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就看個人的價值觀了。




看了你一開始的推論很不錯
竟然會下這種結論.......鑽營、僥倖、逞勇
無法理解?
好像高人一等?
其他批評~請看下文

䂺僅能想也許你看事情
僅能看表面
所以專看「「表面上風光」」


無法看到
使用最便捷(省時)、低成本的交通工具
是多數思考的主流
並非「表面風光」
多數風雨無阻的爸媽騎機車通勤的上班族

為何
從使用成本來看
來回30K
一趟差200,
一個月差4000
對雙薪月收入6-8萬的朋友這真的差很多,
更不用提購置成本的差異
中、短途的通勤,
時間省更多了。

還是
年輕人改車、追求自我表現是您所說得「表面上風光」
這種追求自由、自我獨立的
每個人都有
僅是方式不一
機車剛好是他們的選擇
那穿、戴名牌、名表、開名貴四輪車..........有何不同?
僅是收入不同所影響吧!


鑽營、僥倖、逞勇..............無法理解為何會..........把少數當主流呢?
歐美沒有嗎?
那些英雄主義的美國英雄片........很多阿!
比叫好鑽
日本汽車比台灣便宜多
台灣汽車是當日幣在賣
但日本所得是台灣人的3倍
還有光路的平整度
就差日本一大截
換汽車避震器.輪胎可不便宜
市區不平就算了
可憐的是現在高速公路都亂鋪
尤其是內線道耶~跨張
政府左手拿人民的錢
右手不知流向哪裡
連公共設施都做得2266
還有除了台北市之外
其他縣市大眾運輸缺乏
台北統籌分配款多了其他縣市多少....
但脞很佩服其他縣市的市長
再經費有限下除了大眾運輸外
其他都市在地產業.古蹟活化.帶動觀光.
美化城市都做得比台北有聲有色
台北都更蓋豪宅就是政績

jawmail38 wrote:
其實我很同意您說的。...

我的父母開了輛90萬的車子,開了1x年了捨不得換,寧可颳風下雨騎機車,
除非要帶長備出門,或是帶孫子去幼稚園。否則總是能省則省。
加上現在的電費如果比上年度用的更少,好像會有優惠。
汽油也改加92,看能不能省點錢。
這些的總總都更政策無關嗎?


(恕刪)



感動
辛苦的年輕台灣人
努力
會讓你走過來的
身邊
一些開公司的朋友、長輩
年收入應該破千(含資本利得)
也是從這樣開始努力的走出來的!
加油

日以繼夜的努力吧!
當然方向.........運氣........
crusher wrote:
請教一下
我一直很好奇,排氣量125cc的機車廢氣是1800cc汽車廢氣的3倍
算法難道不是:
125ccx3=375<1800cc
這個問題,困擾我好多年

這些數字指的是引擎1次動作所排出的氣體量
依1.8國民車為例
一次動作的引擎排氣量=汽缸排氣量×汽缸數量=448.5c.c.×4=1794 c.c.
這個數字裡面沒有時間因子

引擎排出氣體量的理論值是一回事
污染是另外一回事
以汽車來講
來自排汽管的廢氣大概只佔50%
曲軸箱吹漏氣四分之一及
油箱所蒸發的油氣四分之一

目前機車引擎與相關結構製造工藝相對不精細
(你把新Toyota Altis 和 新的125打開看引擎結構與相關就知道,當然跟價位與定位有關啦)
(而且近年來汽車各廠一直在拼省油、機車廠很少注重這個部份)
以至於機車的引擎效率與理論值更遠、吹漏氣與漏油氣所產生的有毒廢氣比理論更多
這個主題大家都在各自表述,
真的在互動討論的實在不多....

好像每次有這類主題出來都這樣...
文章拉很多頁,可是真正有建設性的卻沒幾篇。

------------------------------
我個人看法跟前面版友提到的一樣,大眾運輸的問題,
大眾運輸不佳,汽車養不起,只好乖乖騎車。
這討論串看下來,得到一個結論;
「多數台灣人不會獨立思考只會人云亦云,並且會莫名地自卑」,
已經有人點出南歐國家也是很多人騎機車,
早就踢爆「落後國家才流行騎機車」的荒繆說法,
一堆人還在瘋狂跳針,令人傻眼,
簡單地說要像台灣這樣流行騎機車首先要有「氣候」配合,
大多數先進國家不流行騎機車是因為會下雪的關係,不是覺得騎機車是落後象徵,
要不然先進國家的人民又沒比較笨,怎麼會不知道騎機車比較省油,
排除氣候因素的話,先進國家的人民也會選擇騎機車來做短程通勤之用。

很多台灣人對公眾運輸也有很大的誤解跟偏見,
先進國家的公眾運輸其實也跟台灣一樣,
除了主要都市可以做的很好外,鄉下跟偏遠地區一樣做得很差,
這其實都是非常現實的成本問題,
先進國家再怎麼有錢也不會把錢花在沒人做的公車上,
所以很多先進國家的鄉下反而比台灣還辛苦,因為大眾運輸差又沒機車騎。

還有有人居然把台灣跟東南亞國家比,也不用自卑成這樣好嗎?
至少在牌照控管、排氣規範嚴格、違法攔檢、守法程度跟人民素養還是有差的。

簡單地說,樓主的問題的答案就是「氣候」跟「成本」而已。
依照薪資跟物價比例,如果2016年平均國民所得將達3萬美元
那個時候可能一台機車10萬起跳(現在機車還有漲價)
收入高支出也得高囉!!

257287 wrote:
機車過幾年就會變少了啦

因為2016年平均國民所得將達3萬美元

到時候一人平均年薪百萬

還要騎機車嗎??
  • 2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