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一遭後,從此我看到挖馬路的,我就比較有同理心。
沒事誰要挖馬路,非常累的。
通常是因為搶修、或計劃性汰換、擴充容量等。
沒水用的、水壓不足的,會訐譙教你趕快進場施工,這時多吵他們也能忍耐。
但是有水用的,吵到一下就申訴或絡議員民代來關切。
挖馬路,首先要看路權單位臉色,計劃書可能要採"特定"方式才有辦法過。
工程費1大部分是要繳給路權單位的路修費、規費。
施工單位做的叫做"假修復",真的路不平,是路權單位拿錢沒辦事,沒有盡快刨除加封。
施工過程中、施工後都要提心吊膽,生怕路面不平造成用路人意外。
道路工程都是用公開招標最低標,很多低價搶標的。
監工看不到的地方.....很多會想辦法偷....
鋪新的沒多久就開挖.補的一塊又一塊.過不久再美其名.再全補一次!
其實有沒有辦法改善.當然有.可在繁華須挖地方做.馬路下或人行道下做管道間.可日租給業者即可!
前一陣子社區自來水在巷口挖個小洞銜接自來水管.報價----挖2萬+填鋪柏油1.25萬(小洞)
如大面積開挖+填補+畫線--應都適百萬起跳!
我常跟老婆說.我們台灣地底下有黃金.一挖就有錢.
其中的原委大家應該稍清楚一點---就指望有良心父母官做百年大計.
自來水+電力+通訊...等只要是公家的.挖補的費用.還是由全民均攤!
danielhung17 wrote:
之前小弟有寫信給政府高層建議共通道概念,其實承辦人也都了解這樣做是一勞永逸
但是以目前建造費用每公里約一、二億元政府根本不可能把錢花在這裡…(恕刪)
每公里一、兩億算什麼
君不見平均每公里15.5億的「五隻羊高價橋」,那些經手的政客、包商每個都笑呵呵的
中間不知道肥了多少廠商跟政客的口袋
依目前政府大型公共建設的SOP流程,這鐵定是超級大肥缺啊
假設要弄個大型下水道工程好了
1.設計規劃先編列超多預算(出國考察、請設計團隊設計)大撈一筆
2.接著標完案開始發包開挖
3.被爆料說設計有問題,停工付違約金給包商
4.重新設計再撈一筆
5.再次動工,包商出來說建材已經生鏽、不符合新設計需求之類的屁話
6.追加預算
7.施工到一半遇到颱風,工地旁邊的住宅出現地基流失、牆壁龜裂之類的問題
被媒體大肆報導,開始被爆料有偷工減料、收受回扣的嫌疑
8.開始查貪汙收回扣的官員
9.偵查結果必定是查無不法或者是幾個小咖的出來當替死鬼
10.選舉前被政客當成政見,再次追加預算要求限期完工
11.選完以後沒多久颱風來,發現下水道這邊沒打通、那邊沒辦法排水等問題
12.再次偵查,依舊是查無不法,一切依法行政
13.再一次的編列預算進行工程維護
14.結果修完沒多久又出現龜裂等等一堆安全問題
15.某某工程處的砲灰出來說都是老天爺的錯,下太多雨才會讓下水道淹水
16.等到下次選舉就開始切割說這不是他的政策之類的屁話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