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大潤發 (美孚10W-40 $88元 殼牌10W-40 $99元)

yesstem22 wrote:
該不會給你用20W-50當齒輪油吧!^^

這種我用過還不錯羞

https://shopee.tw/chihuihieh.(恕刪)


差不多類似這款,反正熟的車行幾年前賣我50元
這類拿來當王牌齒輪油也夠用了,原本王牌建議齒輪油記得是SAE30的
yesstem22 wrote:
二行程的引擎轉速本來就比四行程高上許多...(恕刪)

你是指每分鐘轉數還是爆發次數?
如果是每分鐘轉數,四行程引擎要比二行程高吧?
dhyan_xu wrote:
你是指每分鐘轉數還是..如果是每分鐘轉數,四行程引擎要比二行程高吧?(恕刪)

一般通勤速克達轉二/四行程轉速沒有太大差別
但四行程低中轉速不會差到很大
二行程通常動力帶較窄,大彈簧老化後起步沒力狀況較明顯,尤其50cc很明顯
四行程速克達我騎過
GY6車系的豪邁/迪爵/阿帝拉
星艦125原廠普立珠設定加速轉速約6000-7000RPM,普立珠加重到10g變4500-5500RPM
二行程騎三陽風動50(引擎同翔鷹),掛轉速錶看加速轉速約5000-6500RPM
豪美50(引擎同Dio借網友的車騎的)
新勁風50(引擎同Joe)
金贏家100(三期車低轉扭力就有,但沒中高轉馬力)
2016GSR125,加速轉速約6000-6500RPM
hx135cb750 wrote:
一般通勤速克達轉二/(恕刪)

記得年輕時看過CBR250R那種仿賽車,超過15000rpm不在話下,即使是400/750的四行程也比250/500的二行程要高一截,所以二行程的rpm比四行程高很多是絕無可能的,倒是相同排汽量馬力可以比四行程高1.5倍左右。
dhyan_xu wrote:
記得年輕時看過CBR250R...(恕刪)

??不是二行程引擎轉速比四行程引擎轉速高嗎???

hx135cb750 wrote:
一般通勤速克達轉二/(恕刪)

??100CC機車我都配9~10克左右(各三顆)

後大彈簧1000轉,原廠偏軟800轉...

JOG100化油器版,怎麼比噴射感覺落差大,

化油器空氣濾清器3000公里,噴射空氣10000公里???

我騎18年化油器悍將4V125的車孤陋寡聞了,

目前活力125加殼牌機油10W-40跟美孚齒輪油75W-90,

每天就是新的開始
dhyan_xu wrote:
記得年輕時看過CBR250R那種仿賽車,超過15000rpm不在話下,即使是400/750的四行程也比250/500的二行程要高一截,所以二行程的rpm比四行程高很多是絕無可能的,倒是相同排汽量馬力可以比四行程高1.5倍左右。...(恕刪)

CBR250R當初雜誌介紹宣稱紅線區19000RPM
其實二行程可以做很高,但後來掃氣技術改進後較不需要做很高
SUZUKI 1968 50cc賽車RP68
Engine type: Liquid-cooled 49.87 cc 3 Cylinder in V
Triple rotating discs valves 2-stroke.
19.0bhp/ 19.000 rpm.
Bore x stroke: 3 x 28 x 25 mm
Carburetor type: 3 x Mikuni 20mm
Compression ratio: 8.8:1
Top speed: 200 kph
Clutch type: Dry multiple plates
Transmission: 14 speed
Rotating drum type box straight cut gears
Tyres: 2.00-18 / 2.25-18
Brake type (front): 1 drum, 2 cam
Brake type (rear): 1 drum, 1 cam

1966年的本田RC116 50cc賽車
Engine four stroke, twin cylinder
16 BHP @ 21,500 rpm
所以其實上限都差不多
yesstem22 wrote:
??100CC機車我...化油器空氣濾清器3000公里,噴射空氣10000公里???(恕刪)

傳動除普立珠外,後齒輪也要列入
五期噴射車有含氧感知器理論上自動調整混和比,故空氣濾清器應該可較久更換一次
yesstem22 wrote:
??不是二行程引擎轉速比四行程引擎轉速高嗎???(恕刪)

請多爬文變知道,市售車因為有環保及壽命因素,轉速有受限
hx135cb750 wrote:
其實二行程可以做很高(恕刪)

二行程就是因為特殊進汽閥門的緣故才很難克服超高轉速,不裝這些進汽閥門確實和四行程差別不大,但是耗油量和出力不成正比。
dhyan_xu wrote:
二行程就是因為特殊進汽閥門的緣故才很難克服超高轉速(恕刪)

原本我也是這樣想,但爬文後
才發現那是舌簧閥進氣,碟形閥進氣是較準確
1960年代的GP賽車是碟形閥進氣(雄獅/B1那類)
二行程三大進氣方式,活塞閥,碟形閥,舌簧閥
這邊1970年代的書都有提到
您提到的特殊進汽閥門是哪類?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