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都可以認為無法回收只能掩埋的鋰電,比98%回收得鉛酸電池更環保了,
其他人可以如何嗎?
嗯,跳出來說台灣電力消耗大戶明明煉油廠排前幾名,
卻來擔心電動機車害台灣電力不夠用?
呵呵,呵呵,
很像有所謂聲東擊西,或是圍魏救趙?
事實就是樓主說的沒錯,電車比油車不環保。
不知道跟電夠不夠有什麼關聯?
喜歡潮,喜歡失竊低,自己的錢想買就買,我就是爽,
其他人也替那個人高興。畢竟買新車嘛。
當然,有的人還是可以說因為電車比油車環保才買電車,其他人只能
了。不過,既然有人招架無力,不想談電池,那就說一下環保的另一項碳。
其實電動汽車是否環保,主要取決於各個國家的能源供電結構。
如果電動汽車的電能主要由清潔可再生能源提供,那麼它比傳統汽車環保得多。
如果使用煤炭發電為電動汽車供電,環保就可能成問題。
目前在德國能源供電結構中,燃煤發電仍占相當高比例。
調查報告顯示,在德國,一輛特斯拉Model S電動汽車在製造和使用過程中
製造的二氧化碳比一輛寶馬(BMW)3系柴油汽車好不了多少,為每公里107克。
http://www.epochtimes.com/b5/17/7/24/n9457220.htm
台灣現在師法德國去核以煤發電為最大宗,環保就是問題。
雖然比油車比較不環保一點點,但是爽就好。
而且性能確實不弱,停紅綠燈也確實比較舒適一點。
還好不是因為滿懷愛心想挑一輛比較環保的車,
看了某些文章,認為電車比油車環保的理由才去買。
那現在可能就捏覽趴了。
難怪如此人才才能關心行動電源。
我在彰化鄉下,幾年前早上運動的人,都沒有戴口罩,
這幾年很多老人家運動都戴口罩了。
這幾年冬天也感覺喉嚨會痛。
Wow_Senior wrote:
10年燃油機車報廢所剩無幾的只有價值!
整台車都是重汙染物好嗎?更不用說你這10年下來用掉的油料跟相關的機油都是無法處理的.
電動車呢?汰換下來的電池可以當儲能系統.不能再當儲能系統的也只需要找地方安置堆放好.
也有相關的資源回收需要從廢棄鋰電池了提煉可用的資源!
說白了,燃油車輛就是黑多拉,連死了都會嚴重汙染環境!
你怎麼說啥都被人打臉打滿滿啊?還想用啥謊言來扯燃油車輛會比電動車輛環保!?
可能你在自己幻想的世界是神,在現實中....
當然,你高興就好。



由於沒有妥善回收機制,未回收的鋰電池將產生龐大環境污染,
像是有毒氣體外洩、水污染等,且電池核心元素產量也有限,
電池回收廠商 Battery Resourcers 也指出,目前大多數鋰離子電池用完下場就是掩埋,
雖然還是有廠商回收電池,但也只有金屬再利用。
http://technews.tw/2018/07/04/the-rise-of-electric-cars-could-leave-us-with-a-big-battery-waste-problem/
可能閣下比那間電池回收廠商還行吧?

失敬失敬。
就算閣下是台灣最大電池進口商或製造商,閣下可以進口,可以製造,人家是電池回收廠商
我還是比較相信文章中那家電池回收廠商。
嗯,還是閣下是台灣最大電池回收商,那也可以公布一下貴公司的處理事項,讓世人知道一下,
知識的交流,讓全世界都知道鋰電池以可以完全回收沒有汙染,
讓買電車的人更放心,讓更多油車車主轉買電車,那不是更好?
何必說什麼打臉不打臉,如果閣下只是要贏,嗯
那我就在這裡跟網友公佈,Wow_Senior贏了,這樣你高興了嗎,可以公布你們怎麼讓鋰電零汙染了嗎?
謝謝你,非常感激閣下對環保的貢獻。
Battery Resourcers LLC是由伍斯特理工學院的三名男子組成的公司,
通過專利技術回收鋰離子電池,將任何鋰離子電池轉變為新的陰極材料,
以便在電子產品中重複使用。
不知道這間公司的專利技術跟閣下公司處理鋰電的技術是否可以相輔相乘,造福世人。
還是閣下就是那位李偉民先生,那怎麼會說:目前大多數鋰離子電池用完下場就是掩埋,
雖然還是有廠商回收電池,但也只有金屬再利用。
是不是怕被對手知道某些技術,所以故意這樣說,那就不能怪我了吧?
2009年8月
聯邦政府通過「國家電動汽車發展規劃」,提出宏偉目標:
2020年:德國上路電動車達到100萬輛,德國成為電動汽車市場的領頭羊;
2030年:至少達到500萬輛;
2050年:傳統燃料汽車基本不再出現在市面上,電動汽車全面普及。
以上是德國電動車發展計畫。
實際實施成果如下:
2009年—2011年
聯邦政府投入1.5億歐元資助約220個電動汽車項目,
其中1.3億用於一個叫做「電動汽車在模範地區」的項目。
電動汽車在8個地區投入使用,測試其上路情況,同時建立了超過1000個充電站。
1000個充電站,強吧。
2012年4月
德國政府選定四個「窗口地區」(下薩克森州、巴符州、柏林/勃蘭登堡州、
巴伐利亞州/薩克森州),撥款1.8億歐元,對這些地方上千輛電動汽車進行測試,
來獲得上路經驗。該項目執行時間從2012年到2016年。
相信這5年的經驗是非常寶貴而有幫助的。
2012年7月
「國家電動汽車平台」提出的第三個中期報告中預計,聯邦政府無法完成2020年前100萬輛電動汽車上路的目標。
慘,已經認為百萬輛電車無法達成了。
梅嬸應該來台灣取經的。
2014年9月
德國頒布新法規,給電動汽車提供許多「特權」:免費停車;可進入普通車禁入的部分地區;
地方政府可為電動汽車設置專用車道等。
政府鼓勵措施上路了喔。
2015年4月
據《世界報》報導,當時德國電動汽車數量只有2.4萬輛,聯邦政府不再提「百萬」目標了。
梅嬸就是沒有像台灣政府的碗君,才會不再提百萬目標。奈何啊!
2015年6月
《電動車法》(EmoG)生效,其中提到在公路上優先給電動車讓道,公
共充電站特別標出電動車專用停車位,減免停車費等。該法律暫時有效至2030年。
嗯,再接再厲。加油。
2016年3月17日
《充電基礎設施條例》(LSV)生效,主要統一規定公共充電設施的插頭標準。
2016年5月
德國政府通過一系列措施,包括購買補貼(3000歐元給混合電動車,4000歐元給純電動車)
;投入3億歐元改善充電基礎設施(2億用於快速充電設施,1億用於普通充電設施);
4000歐元給純電動車,折合台幣不知道是多少?
算了一下是14萬台幣,不知道對台灣車主有沒有誘因?
2017年1月1日
據統計數據,德國上路電動汽車只有3.4萬多輛,離百萬輛目標相差甚遠。
2017年5月
德國總理默克爾公開承認,無法實現2020年100萬輛電動車上路的目標。
德國4500萬輛私人汽車,10年中無法讓100萬電車上路。
http://www.epochtimes.com/b5/17/7/24/n9457220.htm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