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汽車有分SPIN跟甩尾跟"轉向過度"一樣 ....
機車一樣可以有打滑造成的"轉向不足"的情況 .... 這種情況是可以挽回的 ...
可是問題在於操作者能否分辨出自已的車已經轉向不足了,才有的救。
另外小弟我其實有看過國外GP車手發表後,台灣人翻譯的文章。
其中有提到部分前輪打滑的時候如何救回來。
比較嚴重的前輪打滑小弟有在雨天遇到過一次,本來即將把瘋狂的小馬抓回來的時候,不小心大轉了油門 .... 後來還是種田了。
先從原廠狀態,一種一種換裝上機車上,仔細的品嘗換裝後的改變(無論是輪胎、懸吊、煞車系統、甚至動力系統)。
觀察體驗後,才能了解哪些改變造成的效果...
補充中的補充點... 提供一點經驗值。
在小馬被小弟牽回家後的5000KM前使用的是原廠輪胎,當時的我並沒有輪胎上的體認。
對於某馬車討論板上討論說原廠胎有多滑的討論一直不了解。
因為當時即便是已經磨到中柱,輪胎並無因此而打滑造成種田。
在第一次換裝B牌601+30時,了解到為什麼有後輪會滑此說。
因為入彎的點的確必須提前進行,無法像原廠時那麼延遲入彎,並且彎中必須做出相較於原廠胎不同的改變。
這時感受到了什麼叫做"轉向不足",同時也理解了原廠胎的"轉向過度"。
兩種極端的輪胎造成了我可以體認到煞車點、入彎點、入彎車身動態。
但是抓地力更好的輪胎可以讓車子在更高的車速下有更穩定的動態。
雖然前後文看起來像是互相牴觸的(原廠胎的轉向過度;運動胎的高速穩定),但是只有實際體驗過的才了解

etspage1 wrote:
輪胎打滑的時候應該不...(恕刪)
+1
ABS作用本來就是防止輪胎打滑,並且可以把剎車效能發揮到最大,剎車效能發揮到最大就是剎車距離變短
不管人手能不能每秒點煞10次以上,但是原理是跟ABS相同的,就是防止輪胎打滑。
但是能不能把剎車效能發揮到最大,這就要因人而異了。如圖

沒有ABS的車來說,當剎車力道太大,A點是輪胎打滑的瞬間,摩擦力會下降很多。
而ABS的作用就是防止輪胎打滑,進而把剎車效果發會到最大,如B點。
有ABS系統的車剎車時,ABS作用時輪胎摩擦力就會如同粉紅色線條那樣,游走在輪胎打滑的臨界點以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