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試駕的車型樣式為 Italjet Dragster 200 ABS 限量特仕版,但不包含改裝的蠍子管這單純是車主交車後覺得最欠改的一部分,在交車過沒多久就先改了下去,這次也很感謝身邊朋友可以購入這台車並且讓我做拍攝。

引擎樣式:水冷 4V DOHC 引擎
缸徑和行程:63 x 58 (mm)
排氣量:181c.c.
最大馬力:17,5 HP (12,9KW) @ 8000 rpm
最大扭力:15,5 Nm @ 7750 rpm
供油方式:電子噴射MAGNETI MARELLI系統
啟動方式:僅電啟動
動力輸出方式:C.V.T.無段變速組和皮帶
冷卻系統:水冷系統
前懸吊系統:I.S.S. 單臂和PAIOLI液壓氣動可調避震器
後懸吊系統:PAIOLI 單液壓氣動可調避震器
前制動系統:200mm 固定式碟盤搭配 Brembo 浮動式單向雙活塞卡鉗
後制動系統:190mm 固定式碟盤搭配 Brembo 對向式雙活塞卡鉗
輔助電控系統:ABS 防鎖死煞車系統
前輪尺寸:120-70-12
後輪尺寸:140-60-13
軸距:1350 mm
長寬高:1890 x 750 x 800
座高:770mm
乾重:124kg
油箱容量:9公升
|外觀與功能
- 車頭線條
- 車頭側邊線條
- 大燈樣式
- 雙燈亮起
- 大燈與燈眉
- 轉向機構與水冷排
- 散熱排風扇
- 煞車護弓
- 方向燈
Dragster 200 的車頭線條設計該說是昆蟲意象還是有如終極戰士般的樣式,這點只能說外型的部分見仁見智而這也是全車為數不多的車殼線條,為了讓車輛騎起來的風阻減少,車頭中央處與兩側都有做出大面積的簍空設計,在車輛行進時空氣可以有效地穿過車殼,一方面減少風阻,另一方面也可以將空氣導入左右兩側的水冷散熱排中來幫助散熱,龍頭把手的最外側配有煞車護弓,同時可以看到護弓前方設置方向燈組,該方向燈組在點亮時採流水樣式來閃爍,也算是車款年輕化的配置之一。
- 騎士視角
- 車把手樣式
- 左邊把手
- 儀錶板
- 右邊把手
從騎士視角看過去這車已經不單純是台交通工具是該來好好的欣賞這一台車了,把手的設計採用裸把樣式,也多虧 Dragster 200 獨特的轉向機構讓把手冠座可以做成像檔車的樣式。看到把手開關的設計十分簡單明瞭,沒有過多的線條設計是一種簡單且存粹的美好,但要小心喇叭的方向燈的位置與台灣多數車款位置不同,過彎前要小心不要按到戰鬥邀請發送出去。
左邊把手開關有:遠近燈、超車燈、駐車燈、方向燈、喇叭 ; 右邊把手配置:引擎斷電鈕、電發啟動鈕。儀錶板的配置十分簡單以數位液晶搭配傳統燈號顯示,數位儀表中主要顯示:時速、時間、油量、總里程、單趟里程 ; 周邊的燈號則是:方向燈、機油更換指示燈、遠燈、ABS 指示燈、引擎故障燈。
- 內裝部分
- 副水箱位置
- 特仕版限量序號
- 簍空內裝
- 兩側散熱孔
說實在的由於這台車的車殼真的太少,很難用既定印象來分門別類地切分區快來介紹

- 摺疊鑰匙
- 鑰匙展開
- 垂直卡點
- 插入示意
在鑰匙的部分外型上融入 Traliccio 鋁鑄車架造型打造成彈開式鑰匙,有收起、展開、90度垂直樣式,為了讓騎乘時雙腳不會頂到鑰匙,垂直的卡點可以讓鑰匙尾端向下收,從圖片中可以看到鑰匙與內裝的線條箱呼搭配,相互輝映的線條從這小地方也可以發現其美感存在。
- 腳踏空間
- 置腳處
- 油箱加油孔
- Traliccio 鋁鑄車架
- 後座踏板
看到腳踏的空間,Traliccio 鋁鑄車架包覆住油箱若是以一般車款來說,就是有龍骨的一台車那腳踏空間基本就只剩下騎士的雙腳放置處而已,而車架的外露正式 Dragster 200 的賣點之一,完整地展現出車架與各部位零組件的美感才是要點,就連在油箱上的汽油泵浦也是一覽無遺,這也算是一台機車各部位零組件展示的教科書。後座的腳踏如同檔車設計一般隱藏在座墊底下的車架中使用手動的方式做開啟。
- 車側線條
- 簍空車架
- 車側外殼與座墊開關
看到車側的線條就像在看檔車的前後座般,Traliccio 車架的以前中後三段式結合,並在中央車架處做出完全貫穿的設計,以機械設計風格打造出懸浮式椅墊的概念,車側線條搭配座墊設計就如同檔車般的精緻,車身兩側貼有限量版的貼紙並搭配義大利的國旗配色貼紙來展現。
- 座墊樣式
- 車箱空間
- 短手套放置
既然提到座墊的樣式就像檔車般精緻,從座墊造型來看前後座區域採用分離式設計,座墊皮面跟造型都偏向於單人騎乘的設定,後座以立體線條營造出單座蓋的造型,實際上乘坐的感受就真的跟檔車一樣難受

- 車尾線條
- 後牌架
- 後方向燈
車尾使用多摺角的線條搭配上極度相似孫悟空的頭箍造型 LED 導光條尾燈組,整體看起來雖然簡潔但富含更多層次也符合現代年輕人想要的帥氣感。
|引擎與懸吊
- DOHC 引擎
- 防水線組
- 整流器
- 進氣肥腸
- 下懸吊設計
- 水管包覆
Dragster 200 動力來源為排氣量 181c.c. 的 DOHC 水冷引擎,可以在 8,000rpm 的時候爆發出最大 17,5 HP 的馬力,搭配 7,750rpm 時湧出的最大 15,5 Nm 的扭力,在車輛推動時同時馬力與扭力最大數據的轉速區間帶非常接近,要用比較激進的轉油門來帶動引擎高轉輸出才能表現出這台車的特性,根據車主本人表示最快可以騎到表速 145km/h,也算是小菜一碟涼涼的啦~~
- 前輪組
- 前制動
- 前懸吊
- I.S.S. 轉向機構
- 轉向左打到底
- 轉向右打到底
- 霍爾效應傳感器
在前輪組的部分可以看到 Dragster 車系獨有的 I.S.S 輪轂式轉向機構,將車輛操控轉向與懸吊機構完整分開來獨立做動,而前懸吊的做動使用 L 型連桿結合前輪搖臂與萬向接頭來聯結,Dragster 200 在前輪是使用 12 吋的輪框搭配 120/70-12 的倍耐力天使胎,在制動上使用 200mm 碟盤搭配 Brembo 浮動式單向雙活塞卡鉗,在這樣的配置之下搭配輪框的造型,在前制動的升級基本上已經是無望,若想要提升煞車力道只能從更換摩擦力較高的來令片著手了。
- 後輪組
- 後制動
- 後懸吊
- 霍爾效應傳感器
看完那前輪頗為複雜且為賣點的懸吊後,看到後輪組的相關設定你會覺得終於有個看得懂的配置,後輪組使用 13 吋輪框搭配 140/60-13 的倍耐力天使胎配置,煞車形式為 190mm 的固定式碟盤搭配 Brembo 對向式雙活塞卡鉗,在前後輪框上都可以看到霍爾效應傳感器,除了將輪速傳輸到儀錶中做判讀外,同時也提供 ABS 主機偵測前後輪速差來使用。後懸吊的配置使用無段預載可調氮氣避震器,針對車主體重設定後可提供良好的支撐性。
|試駕

本次騎車的 MD 就由車主本人來示範,但我個人還是有騎乘一整個下午來仔細體驗一下,一開始跨上車原以為 770mm 的座高對我來說不會太過於親民,但實際感受起來因為座墊前端兩側造型與車架設計,單腳停放的置腳性相當平穩,這台車也沒啥車殼會頂到大腿內側,但在原地擺動龍頭時會感覺到比較重手一點,讓人不禁懷疑這台車騎乘起來會帶給我怎樣的感覺。

不過這還真的不是唬人的,從圖中可以看到前座的位置剛好在車輛的正中心,隨著騎乘速度往上提升後帶入彎角,即便是煞車帶重一點車頭與把手也不會有很明顯的跳動感,你只會感覺到前輪緩緩的下沉而已,隨著油門大補出彎也只是車頭順暢上抬把重心移到後方而已,這樣的感受已經跳脫出以往的潛望式避震所帶來的反應,很難想像經過崎嶇不平的路面時,把手的震動感可以降低那樣多。

就算是速度提升來通過不同的彎角,Dragster 200 的加速與穩定也算是正常發揮而已,畢竟 DOHC 引擎的主戰場就是在中高轉速的發揮,而強勁的動力搭配硬派的車架兩者間的搭配十分恰當,不會有整台車出現麻震的情況也不會有車架過軟進出彎扭動的問題。
|結語

Dragster 200 ABS 特仕版對我來說稱得上是一台可以移動的工藝品,若是以存粹的機械設計與機構來看,這台車可以讓你永遠都研究不完,獨特的 I.S.S. 輪轂式轉向機構搭配其連桿與懸吊,騎乘起來的路感不是短時間就能夠快速掌握,不過在中高速下的穩定度與過彎感受卻是值得放心的一環,這台車不僅在騎乘上能帶來不同的樂趣,在外觀上也同時融入速克達與檔車的元素在內,搭配前衛的外殼與外露式的車架,就算是騎帥不騎快 Dragster 200 也絕對會讓人在路上多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