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FNX上市投資在引擎和啟動馬達的改良上面突破日廠的束縛,有一些感想。
光陽一直都是台灣機車的龍頭,看到今年也推出Racing S ABS車款,開始大力宣傳車聯網麵條系統,
我唯一還記得的研發專利就是輪內式的ABS,結果似乎現在也沒有在自家車子大量使用。
為何明明是龍頭企業,卻不願意在引擎技術上面做技術突破,是因為風險高嗎?還是其他原因?
我們家之前其實都是光陽的愛用者,一直到前年覺得光陽的車都是老樣子沒有甚麼改變才轉投入三陽的懷抱,小弟自己換的是JET S到現在頭好壯壯。
總是覺得人家三陽都可以在引擎技術上做到突破,而且上市,為何市佔率第一的光陽卻不願意上市?
每次光陽新技術出來總是給人家一種感覺就是技術不純熟或是不穩定,而且沒有看過在引擎技術上有所突破。
大家怎麼看待這件事情?
不知道是FNX廣告打得好還是真的有在轉變,這2年三陽機車感覺有在轉型和突破,這幾年也沒在聽到重大故障或是召回。
只知道光陽現在很忙還要打電動車市場……………………………..
結果號稱有600個可充換電的點,推出的卻是不用車牌的電動自行車,(電動自行車)然後號稱電動機車,急著打GGR……..
想請教一下大家的看法
1:為何不願意投資在引擎的升級上面?
2:還不穩定的技術為何急著推出? (麵條和ABS感知器)
3:為何急著打電動機車市場,卻沒有自己的電動機車,[光陽推的是 < 電動自行車 > ]連這個都要沾一下邊......?
-----------------------------------------------------------------------------------------------------
早期的光陽給人家一種很信賴的龍頭企業,也做了很多的引擎研發設計,但是如同有網友說的
接班後的光陽似乎更急著擴張市場,或許是這樣的原因才會屢次發生匆促發表然後匆匆神隱的狀況。
再來,內燃機已經是個成熟的產品,結構比起電動馬達複雜零件也更多,要再有所突破需要花更長的時間跟金錢去研發,而且還有專利的問題。
假設光陽研發出一顆新的引擎,結果這顆引擎竟然跟山葉某某車款的引擎一模一樣,您認為山葉會不會向光陽提告呢?
2.這問題我沒辦法回答,但是我相信每家車廠推自家新技術剛開始都會有問題,我想時間會給您一個答案的。
3.就是急著打GGR,再加上政府沒能力去協調電池公版的問題,光陽不願意屈服睿能的電池當然急著推電動車。
還有,做一台可以與125cc級的電動機車也不是簡單的事情,車體設計、馬達、專利、電池續航力等等很多都是要考量到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