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騎的是光陽G4,目前29035Km
一開始用的是光陽的F1,5W50的機油,後來鮮少換過其他廠牌,直到我開始吃漏機油,去修了之後,老闆跟我說:建議你用數值較高的機油
我反問:我聽同學說『前面數值愈小愈好,後面愈大愈好』前面是濃稠度,後面是潤滑度對吧?
老闆說:前面是濃稠度沒錯,但也不是這樣看~~~(後面他就沒多做解釋)
我回家自己查"知識家",卻還是似懂非懂,所以PO文上來問看看各位大大
挑機油的層次該怎麼分?(因為我整個就是不了解)
"知識家"有提到的是冬天跟夏天用的好像不一樣耶!?
是夏天可以用5W50...但是冬天最好改成15W或更上去嗎?
繼光陽F1機油之後,我換過"ORISTAR日本機油CDXR『7.5W-50』,有感覺油門好像很順暢的飆上去(不知道是不是錯覺就是了),但是某機車行老闆跟我說不要用奇怪的油品!?ORISTAR是奇怪的油品嗎?
最近我改用TEC SAE15W50(因為優購愛馬特價,買二送一),這款油好嗎?
ps:1.小弟對這個不了解,請大大們教一下油品區分及等級
2.如果小弟一般預算在單瓶價格370~450左右(優惠另算)有哪些好用的可以用小弟的G4參詳一下呢?
3.小弟目前只在承德路七段的大隆精品和優購愛馬買過油品,還有哪些地方有經濟又實惠的店呢?
以上若有錯誤亦請改正,謝謝
在選擇機油的時候,許多人第一個選擇都是以機油的黏度為指標,但是在這裡必需提醒使用者的是,我們一般所理解的黏度與一般我們看到的黏度指數不太一樣,黏度指的是機油在引擎內抵抗磨擦力的抗剪性,而黏度指數是指機油在不同溫度下的黏度變化程度,黏度指數愈低,代表在相同溫度下,機油的流動性愈低,反之,黏度指數愈高,即代表在相同的溫度下,機油有更佳的流動性。
一般說來,機油都會有溫度低變濃,溫度高則變薄的特性,一旦機油的黏度指數太低,便意味著機油很容易受溫度變化的影響,而無法提供全時的潤滑效果。
想要使機油即使在引擎持續維持高溫時,又可以同時擁有高黏度指數的穩定度,於是便有複級黏度指數機油的誕生,複級黏度指數中的W是指冬季的意思,即該種潤滑油適合於寒冷天氣下使用,不含W字母的類別適合在較高溫度下使用,數字較小的油較稀薄,反之數字大的則表示油較厚稠,如果某種潤滑油既通過低溫試驗,又可通過高溫試驗則稱為複級潤滑油,例如20W50,表示這款機油具有SAE20、30、40、50等單級指數黏度的特性,在引擎溫度最低時具有黏度指數20,但是隨著引擎溫度的升高,機油仍然可保有30、40甚至在最高溫度時可以達到50的黏度,簡單的說,就是20W50的機油同時符合SAE20W的零度高流動性,又符合SAE50的100度低流動性,可以提供引擎全時的保護,但是就算是複級機油,愈高溫度流動性還是愈高,只是變化率沒有單級油那麼快,而兩級的數字相差愈大變化率愈低。
其實阿..假如您不常在飆車..便宜的油也可用...因為機油迷思..每個人都不依樣!
小弟學淺望您諒解
八歧壬生狼 wrote:
小弟騎的是光陽G4,...(恕刪)
小弟認為是你的引擎的問題
機油選濃一點以騎長途的人來講對車子的保護性為佳例如:10W50
但是對於騎短程選擇的油就選稀一點的例如:10W40就夠用了
夏天最好是用15W....冬天用10W
TEC是不錯用但是冬天用油要熱開才會比較好騎點.......耐用度還不錯
不建議同廠牌的CITY10W40好用是好用但是耐用度差強人意.......650KM就有點劣化的感覺了
假如想要選便宜一點的OMV10W40是不錯的選擇.....
不過AGIP油一直漲....所以小弟已經棄AGIP轉向大賣場的TOTAL的了(我在愛X買的價錢PM我吧)
TOTAL我還沒用過...所以我沒辦法跟你說
既然樓主價位在350~450塊還有個廠牌魔特無限級夠濃...在網路買450可以買的到
機油的問題還有個地方可以爬文......東吳機研是個不錯的地方(到"YXXOO"打搜尋吧)
如果只是單純通勤用 那您的預算可以不用到這麼高 200塊的油就好用了
如同樓上所說 機油問題 可以到東機或是各大討論版去 都會有很詳細的解釋跟心得
另外以你的預算空間來說... 幾乎大多數的油你都買得起
以你文中使用的機油來看... 個人認為學會自己換機油會是個省錢的好辦法
網拍的機油價格都頗透明的 個人認為油... 300塊就算很好囉 選擇也多很多囉
3K FREEDOM MOTUL SHELL...等等等
礦物油單價80元內才合理公道====> 礦物油單價超過100元都削太多了。
半合成機油單價160元內才合理公道====>半合成機油單價超過200元都削太多了。
全合成機油單價240元內才合理公道====>全合成機油單價超過300元都削太多了。
更高價格(超過300元)機油不要購買........削太太太太太多了。



預算在單瓶價格370~450左右




======================================================================
低溫啟動性好, 即低溫時黏度要低,使得機油能迅速流動到達各機件以發揮保護功能。在台灣地區根本無需考慮W(Winter)係數問題:
機油系數20W===>冬天冷車啟動能力約在零下15度
機油系數15W===>冬天冷車啟動能力約在零下20度
機油系數10W===冬天冷車啟動能力約在零下25度
機油系數5W===>冬天冷車啟動能力約在零下30度
機油系數0W===>冬天冷車啟動能力約在零下35度
======================================================================
高溫時機油黏度夠(100° C的黏度CST值), 黏度夠才有強韌的油膜,在機件與機件間的油膜強韌不破裂才可發揮保護機件功能,否則油膜破裂造成機件快速磨損。
通常夏天溫度30° C 適用#30機油 (9.3<100° C的黏度CST值<12.5)
夏天溫度40° C 適用#40機油 (12.5<100° C的黏度CST值<16.3)
夏天溫度50° C 適用#50機油 (16.3<100° C的黏度CST值<21.9)
賽車選手適用#60機油 (21.9<100° C的黏度CST值<26.1)
slm wrote:
記得以前上課時教的是...(恕刪)
W前項數值是低溫啟動的係數......數值越低代表低溫時的流動性越佳其
低溫的啟動性越好
W後項數值是耐熱係數....數值越高耐熱性(流動性)就比較好........
以上資料自東吳機研版
所以15W比較適合夏天.......還是你覺得冬天應該要用85W90的
請問你有看過固體的豬油嗎?他為什麼加熱之後才會變的水水的
假如W前項數值越高就像豬油加熱的道理一樣...要加過熱才會水水的
那W前項數值越高的油加在車子引擎內你覺得哪一款油比較好在低溫的環境發動車子....
5W的確比較適合冬天....5W跟15W兩者的油膜有差....前者比後者薄....而後者比前者厚
不相信可以用手去感受....當然手不是萬能也不是儀器.....假如兩者把他冰起來.....再去測他的流速
(就像全X的廣告一樣)....5W冰過的流速會比15W來的快......15W冰過的流速會比5W來的慢
流速比較慢的則代表油比較濃(油膜厚)....流速比較快的則代表油比較稀(油膜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