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北山大橋》這就是多數騎車國民的待遇?

關於北山大橋的種種,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虐待機車族政策之一:汐止北山大橋

上橋之前拍一張
南港往汐止方向明明就有上橋的左轉專用號誌
為何還要機車去那超小的待轉區浪費時間?
算了,這不是今天的重點...


這就是我們熟悉的北山大橋入口
尖峰時間右側常有違停車輛與進出工地的工程車


由於前一個路口機車停等區是劃設在外二車道
所以這邊常發生嚴重交織也是正常的
(汽車公車一直往左邊擠,機車拼命找空檔往右邊鑽)


而且上橋前不遠處還有一個往右轉的巷子
汽車與機車也常在這裡發生交織...



為什麼會有這個機車引道的出現呢?
因為......

































咳...原因出在當年環東大道啟用


我們暫時不探討為何機車可以行駛路況複雜速限70的省道
卻不能行駛同樣速限70又路況單純的半封閉快速道路

總之新北市交通局就是弄一個機車引道
想辦法避免機車與上環快的汽車交織...

!?(揉眼)
不是說好機車走引道才安全嗎?
怎麼251cc以上又變安全了...


回到鏡頭,我們可以看到引道入口並不寬敞
尖峰時刻往往是數百輛摩托車像沙丁魚般往引道入口塞...


嗯、又是機車、腳踏車共用,不意外...(小弟自己曾經騎腳踏車走這段,機車呼嘯而過嚇都嚇死)


大雨中突然遇到一台速度相對低很多的腳踏車
考驗著騎士的反應與剎車性能...


當然啦,政府會告訴你這裡限速30公里
那些超速的機車都是不符合道路設計的...
所以每年一堆機車在這裡出事都不是政府的責任
是機車超速的關係~


上橋後與左側快車道沒有太大分別,除了寬度以外


我們來看看細節部分~
首先是橋梁必有的特產:伸~縮~縫~!(多啦A夢調)


別說這雨天會積水,連晴天剎車壓到都會去種田的...


另一處伸縮縫的柏油路面狀況


莫名其妙的凸起,機車壓到會感到些許不適...


!?
路中央居然有座樓梯?那會不會有人爬上來闖入車道啊?


原來是通往河濱腳踏車道的樓梯...但設計在這裡沒問題嗎?


接下來是一條大直線
許多汽機車都隔著安全島在拚第一...


而前方即將到達第一個入彎處


我們可以看到因為機車禁止上環東的關係所以才搞出這麼一個引道


!?
你們肯定看錯了,這是台汽車這是台汽車這是台汽車...


繼續前進,可以看到一個警告標示牌...


前500公尺連續彎路的標示牌
感謝我們大有為的政府
截直取彎讓這裡一年摔了不少騎車的民眾


入彎處仍不少伸縮縫


可能這裡摔太多車了,這處的伸縮縫有做防滑處理


但壽命仍然有限,可以看到部分金屬已經外露


而且積水問題也是一大隱憂,汐止又常下雨,令人擔心打滑或水飄現象...


減速慢行告知你,等一下有MotoGP級的左彎道了


彎道入口處


另一個角度


接近出彎處(地面卻凹凸不平、微妙地向右邊傾斜)


濕滑的路面配上帶有傾角才能過的彎,不出事也難


最後繞了一大圈等待的是:紅燈99秒!


原本直行又快又安全(前提是汽車懂得禮讓),現在變得要繞這麼大一圈...


接回大同路時,又會遇到內側有公車停在停等區載客
內側卻又禁行機車,看似三車道的路其實只有一條車道可以使用...


上下班有經過這條引道的朋友一定知道
三天兩頭就發生車禍、事故連連~
為了汽車的方便,全民繳納的稅金卻只有開車的國民能使用環東大道
又因為禁止機車使用快速道路,所以只好把機車趕到窄小又危險的機車引道
到底機車族的權益在哪裡呢?
我想解答就在黃牌的路權開放...
大家快存錢升級黃牌買路權與安全吧!
至於為什麼白牌危險、黃牌安全...這就要問交通單位了


延伸閱讀:《四輪駕駛不禮讓 禁行機車請改道》











2013-06-23 18:39 發佈
妳要不要去小老婆上班算了...

台灣有太多地方因為汽車的原因
而要讓機車截直取彎
這邊也是
http://goo.gl/maps/S0iWP
有一次晚上經過
看到右邊的機車專用道又黑又小
小弟我非常害怕人身安全
誰知道會不會一不小心就摔車或是被抓走!?
所以我選擇直行!
鬼島一堆鬼腦袋! 台灣有三寶,政客、嘴砲、辦不到!
這東西台中港路交流道幾十年前就有了
一樣繞一大圈
我也有騎這, 這橋的真的危險, 很少人騎30以下, 晚上光線又不好,
去年車道改了, 但比原來還難騎,到了紅綠燈前的個大彎不知誰設計的, 比原來舊的彎道難騎, 速度要放很慢, 放慢速度, 後頭又有車逼過來, 很怕追撞.
市區還好
上次走西濱走到讓我覺得自己是三等公民
截直取彎不說 明明有路可以直接過去 不用2分鐘
卻只開放汽車通行 其他車種請繞到裡面 多花個10幾分鐘再出來

因為汽車不禮讓 不從考照制度去改變
只會想出這種莫名奇妙的設計....
小弟多年前就超級害怕這段路
第一次騎上這麼有殺傷力的機車專用道
當時上傳的影片
或許我自己已經死了, 現在的我只是義肢及電腦所構成的模擬人格
真搞不懂 既然有某處可做防滑處理 為何不整段橋梁都做~ 有沒有那麼會A阿 腐爛的政府
機車到這寬度不知是誰想出來的標準~ 窄就算了還一堆大到不像樣的排水孔~
也不想想到底是機車多還是汽車多~ 上下班就算了~ 其它時間車沒幾台 機車卻一堆在那前後擠
上下橋彎來彎去的難道是政府的美德? 機車族必須經過嚴苛的訓練 才能在平面道路更能平衡的鑽車?

welsonilu wrote:
也不想想到底是機車多還是汽車多~



官員的落伍思想,根本無法締造互相尊重的交通文化:

機車多但是汽車體積大,所以機車只要一點點窄窄的路就能走
所以小體積的機車要體諒一人汽車吹冷氣塞車與耗油的痛苦
而且汽機車發生事故都是機車受傷較重,不管對錯為了安全機車走旁邊就對了!
這一段我都不騎車不開車了

坐電車或捷運多爽

反正大台北的大眾運輸工具比我們中南部的還好多了

很羨慕 大家多利用

機車的話 到鄉下騎吧 會舒服很多

welsonilu wrote:
機車到這寬度不知是誰想出來的標準~ 宰就算了還一堆大到不像樣的排水孔~


這也是很詭譎的一點...
在道路配置時...
汽車的配置會考量車流量計算...
但一說到機車...
只有實體分隔的機車道寬度不低於2.5公尺即可(可包含水溝蓋)...
無實體分隔的不低於2公尺即可...
機車的流量就完全不必考量...
所以汽車單向可以有三線道,四線道,五線道...
但機車道最多就2.5公尺寬...標準車道的一線道寬都不到!
在新設置橋梁/路段就更加落實此標準!
等於是欺壓機車族的政策更加落實
跟理盲講理~黑人問號!?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