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三陽與光陽的關係

以目前來說,感覺兩家的差異已很明顯

我是很好奇以前的車款

豪邁/迪爵

飛馳/翔鶴

.....好幾款,感覺全車的零件都可以共用啊!
鈑件卡榫的位置也全部一樣


根本是雙生車

真的是這樣子嗎?

最近促銷的KYMCO得意100 跟 SYM的風100 我也覺得完全一樣
2007-05-24 3:53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光陽 關係
dean1782 wrote: 根本是雙生車
真的是這樣子嗎?

其實只要回顧這兩廠的歷史就知道了
兩陽以前合作的對象,都是Honda
所以說,那些都是Honda授權給兩陽生產的車型

更正一下,飛馳對應的是翔鷹唷...
我也不想倚老賣老,年輕有為的人我當然會尊重,但是看到胡搞瞎搞的小毛頭還真是生氣
dean1782 wrote:好奇以前的車款, 豪邁/迪爵, 飛馳/翔鶴, .....好幾款,感覺全車的零件都可以共用啊! 鈑件卡榫的位置也全部一樣...(恕刪)

共用外殼模具, 以利開模成本分攤, 也是有效控制成本方法之一。 即使不是全部整台共用, 部份共用, 也是能省則省。 別說在電子業界而已, 放諸四海皆準; 商業經營手法而已。 不信, 各位到超市大賣場繞一圈看電熱水瓶或電風扇這兩類, 開口/破孔方位近乎一致, 除了部份較流線或較方正而已。

兩陽以往都是跟Honda合作的對象, 近十年來, 自主技術日漸提高, 依賴Honda及受到Honda的要脅逐漸減少, 兩陽除引擎本體外, 整車設計幾乎都可跟美.日系車種相抗衡。 想當然爾, 在規模仍不及Peugeot/ Yamaha/ Suzuki等國際總廠經營抗衡下, 部份或全部的開發成本分攤, 理所當然。
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依舊對我不屑一顧!!
兩陽本是同根生...以前的車款會通用:
開發新款車,研發成本就比較省!

目前兩家在國內及國際都是競爭對手,會通用大概是:
上游廠商供應的零組件,產量愈大,售價才愈可以壓得低(規模經濟).....常見的如 輪框 / 傳動零件 / 煞車皮 / 化油器 等等...這些基本零件流用既有的規格品,車廠成本相對就降低!

至於說得意100與風100完全一樣..."完全"的定義是啥?...除了殼不一樣,其他都一樣...那就很神奇!







splendors wrote:
共用外殼模具, 以利...(恕刪)



我記得 三陽還因為輸出到vietnam 搶了Honda的機車生意所以被拔掉台灣Honda 的生產權利..
只好改成同樣是H的Hyndai.
兩陽以往都是跟Honda合作的對象, 近十年來, 自主技術日漸提高, 依賴Honda及受到Honda的要脅逐漸減少, 兩陽除引擎本體外, 整車設計幾乎都可跟美.日系車種相抗衡。 想當然爾, 在規模仍不及Peugeot/ Yamaha/ Suzuki等國際總廠經營抗衡下, 部份或全部的開發成本分攤, 理所當然。

請問一下Peugeot何時有在台灣做機車來賣阿?請問一下阿??
早期因為honda把設計圖分別買給光陽和三陽,所以兩家車廠的車子相似度才會那麼高。
現在光陽和三陽老早就和honda沒什麼關係了(光陽最早和honda脫離關係),全都是自主設計研發了。
而兩家車廠本身也是沒什麼關係喔......
心語~孤單 wrote: 請問一下Peugeot何時有在台灣做機車來賣阿?請問一下阿??...(恕刪)
Sorry, 偶回應前篇太粗糙, 比雅久曾經為 Peugeot作過OEM一陣子。 實際上, Peugeot在台灣沒賣過 Scooter/ Motorcycle. 這是偶的筆誤, 對不起。

機車製造廠簡介

dean1782 wrote:
以目前來說,感覺兩家...(恕刪)


以前的日系車廠喜歡搞兩手策略,同時扶植兩家以上的經銷商,避免一家獨大,例如以前的YAMAHA除了功學社之外,還有萬山一家車廠。三陽是國內第一家機車廠商,後來本田欲在台灣找有錢人成立第二家經銷商,三陽的創辦人就向本田推薦以前師專的同學,旗山的蕉農大地主柯光述先生成立光陽公司。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