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機車機油?一頭霧水???

我有上網查了一下文章
發現有很多介紹機油的,什麼黏度‧低溫高溫等等
但是我還是有一個很簡單的問題

請問大家10W/50 跟20W/50
差別在哪裡?

可以用白話一點的的詞嗎?
譬如:在引擎運轉上,那種阻力小?
還有哪種適合老引擎?那種適合新引擎?

我想讓引擎運轉阻力小一點,也就是順一點
我應該選哪一種等級的機油?

感謝大家!!!!
2006-08-05 18:11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機車 機油
10W,20W指的是冷車時的黏度,數字越少越容易在低溫發動,台灣地區沒有這個問題多少都可以,後面那個是運轉時的機油黏度越高越黏,想要拉轉速比較輕快就選數字小一點的,個人覺得指數越低的機油記得越早換油
油品的黏稠度,是會隨著溫度而改變的。
溫度越高,流動性則越佳;反之亦然。
太黏滯時(低溫),會損耗動力的傳導,且不易馬上流動到各需潤滑的部位;太稀薄時(高溫),則油膜不易形成,無法有效潤滑。

因此,在早期,油品都只有標明單一黏稠度,例如:30 SAE,以提供客戶選擇。
(即使是目前,機械用油還多半是使用單一黏稠度的油品)
區分的標準,在加熱至相同的黏稠度時,番數越低則表示溫度較低;也就是說,低番數的油品在低溫時有較佳的流動性;高番數的油品則能在更高的工作溫度下提供較有效的潤滑保護

但其實因為車輛不比一般機械,是擺放在固定位置、在固定環境下使用,因此,車用引擎所面臨的溫度變數要來得大很多。例如,在高緯度地帶的性能車,發動前的週遭溫度可能是零下10度,但運轉一陣子後的溫度會上到300、甚或更高。
如此一來,單一黏稠度的油品明顯的不適用了。

拜科技之賜,利用裂解技術及添加劑,現代的機油,也可達到魚與熊掌兼得的目的,於是出現的複數番號的標示法,也就是樓主所問的10W/50、15W/40這類標示。

這類標示的讀法,前方的數字,代表在低溫下的流動性(對比到單一番號的機油);而斜線後方的數字,則標明了油膜耐溫的能力。如此一來,就不必再依氣候環境的改變,頻頻更換機油的番號了。

而新舊引擎如何選擇? 一般來說,是要考量前方的數字。
新引擎來說,因為各部間隙良好,氣密性佳;但同時也因尚未完全磨合,較易產生鐵屑,因此建議使用較稀的油品,也就是前方番數較小的。因為一來比較容易滲透進很小的間隙,達到保護效果;二來也容易將摩合過程所產生的鐵屑帶至過濾器濾除。
而較老的引擎,因為摩合完畢,在正常使用下不再有太多鐵屑產生;而且因為磨耗久了,間隙開始變大了,使得氣密性較差,開始有了耗油、無力等症頭產生。因此建議使用前番號較大的濃油品,藉由較濃稠的油膜幫助維持良好的氣密性。

簡單的說明一下,希望對你有幫助。
alien_wu wrote:
油品的黏稠度,是會隨...(恕刪)


嗯! 正確....加分吧.....

機車機油的使用環境, 比汽車來的嚴苛......
因為, 引擎的溫度, 全靠機油帶走...

機油的功用:
清潔,清淨,潤滑,填補隙縫.....

舊山線上 台鐵唯一的 折返線 即將拆除! 趕快去悼念吧XD 我有2兆 隨便照+趴趴走http://blog.yam.com/ericsun0514

alien_wu wrote:
油品的黏稠度,是會隨著溫度而改變的。...恕刪


感謝大大的回覆,您說的很清楚,讓我理解不少。
之所以會種問題是因為,最近剛買新機車
而使用手冊上推薦的油品係數是20W50。
按照大大的講法,這機油是比較濃稠的,應該對新車引擎不是最好的選擇
那我就不懂,為什麼使用手冊會做這樣的建議呢?

另外,我在網上有看到
濃稠度高的機油,會增加引擎的負擔
所以會讓機車比較耗油
於是我就猜測:
濃稠的機油會讓引擎運轉更費力
在怠速正常的情況下,會不會讓車身抖動的情況明顯?
不知道我的推測對不對?

因為我的車怠速調了很多次,抖動的問題仍沒有完全解決
而我剛騎滿300km,車行老闆就是給我換20W50的機油

不知道下次我換稀一點的機油,抖動的問題可否改善?


ps.我一向習慣追根究柢,雖然我對車一竅不通,但還是想盡辦法想了解
各位高手網友,請大家幫我解決疑惑,感恩~~~
舉例10W/50來說
前面的10W指的是低溫流動性,數字越小流動性越好,所以容易發動
也能快速的達到充分潤滑效果

後面的50指的是高溫流動性,數字越大保護性也越好,相對阻力較大

流動低的油,適合老車
流動高的油,適合新車

想要拉轉輕快...

試試看...
嘉實多 R4 應該能滿足你,規格為5W/40,約600公里就會產生劣化

還不滿足的話
IP 有一罐0W/30競技用油,但是300公里左右就必須換掉
事實上標準應該是用一次就要換掉

各家的基礎油其實都差不多
為了要達到良好低溫流動與高溫的保護性(低溫要稀高溫要黏)
就必須依賴化學添加物,其成分也是各家油廠的最高機密
因為未添加化學添加物的油,並沒有辦法達到這樣的效果
未添加的基礎油是低溫稀,高溫也稀  低溫黏,高溫也黏

所以必須依賴這些添加物來改變油質,這就是好機油值錢的地方
原則上來說添加物越多,劣化速度也越快,但是也有例外,在此先不提

至於剛剛提到的 IP 0W/30這罐油
因為是為了競賽用,所以必須兼顧極佳的流動性與油膜強度,才能負荷比賽時的考驗
其添加成份則又更為特殊,據我所知這罐油並沒有像大部份機油一樣,有添加清潔成分
所以容易產生油泥,極佳性能伴隨而來的副作用...就是必須經常換油

一罐好的機油...應該是要擁有良好的流動性及油膜強度
只是一般機油,並沒有標示油膜強度這種東西,所以我們只能從流動性做一個大約判斷
大致上來說,流動性低的油,油膜強度較好,但是也有例外,像 IP 這罐一樣
也就是前面數字要小,後面數字要大

有的人只願意換100快的機油,有的人卻願意換1000塊機油,抓好你的預算

接下來要考慮的就是三個東西,低溫流動性,高溫流動性,劣化速度這三個方面來看

劣化速度並無標示,所以只能從有使用經驗的人聽取他們的說法

低溫流動性(前面數字) 5W,10W都是不錯的選擇
高溫流動性(後面數字) 40,45,50都可以

推薦油:

嘉實多 R4 規格為5W/40 拉轉輕快,劣化快,性能主義者推薦

魔特 300V 規格為5W/40 實際使用發現拉轉速度略輸R4,但用到1000公里沒問題

阿吉普 RACING 規格為10W/60 保護性極佳,可耐長時間騎乘,1000公里還感覺不到衰退

力豹士 羅西油 規格為10W/50 性能表現,耐久性,保護性,清潔性...全方位的好油
但是...也最貴!
請問各位魔人們:
我剛牽壹台 新4T速克達機車”我在磨合期間?道底我要用濃一點的礦物油保養?還是用稀一點的合成油來換機油呢?才會讓我的摩托車”
未來頭好壯壯呢?
豆先生
看看閃火點囉!!

一般喔~~
10W-50 大概 230幾度!!
20W-50 可是可以到 250幾度!!

所以.... 耐溫差了20度喔!!

40度C 的粘度
100度C的粘度
高溫高剪切黏度

所以說~~~ 沒有公佈數據的機油+認證的, 最好少用囉!!

中油 美孚 等等..都有囉!!
您可以上網研究看看~~
....怎樣算「舊車、舊引擎」? 好像沒一個標準,有人能幫忙解答一下嗎?
ericsun0514 wrote:
嗯! 正確....加...(恕刪)

既然原廠建議20w/50
你用了也沒關係~"~
(我的G5一買,第一次換油就吃20w/50,到現在一年多,跑了5000公里(換過五次油),都還很好)

台灣的環境來講,除了高山地區外
天氣都不會有很激烈的變化

只要不是假油,800 or 1000公里定期換掉
就好囉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