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請問各位如果選擇護膝會比較建議買丹尼斯的長板護膝還是買越野護膝來穿戴呢?丹尼斯護膝感覺保護範圍更大,但是因為沒有轉軸,所以穿戴走路或是騎車感覺會比較卡越野護膝感覺保護面積明顯更小,小腿部分幾乎短了快一半,但是有機械式轉軸活動比較靈活目前是考慮這兩種,不過偶爾會採用內穿的方式,不知道越野護膝能不能內穿
其實我比較好奇...越野護膝比較短是哪款?因為朋友玩土買裝備的關係,前陣子接觸不少該產品。貴爆的機械腳都不短阿,就算沒有醫療認證的一般護膝也不太會做短的。一般短護膝都是只有保護膝蓋,沒有到脛骨。但玩土的應該是很少這種類型,除非你的玩土是 MTB 那種。然後回到你的問題,要回答基本上要先知道你的用途?下去越野玩土還是通勤使用,會有不同答案。
三角鐵 wrote:我想知道公路駕駛 穿...(恕刪) 護膝無法處理滑行,基本上就是防撞。而「好的」防摔衣褲的價值,更多在於耐磨等級或者說衣物強度。EN 17092 的評比,Class B 以上到 AAA 基本上就是衣物強度的測驗。護具則是 EN1621,下面又有對應保護部位、氣囊的細分就是。那麼公路騎乘,耐磨跟防撞,哪個重要呢?我覺得都重要,沒有哪個優先度一定更前面。因為你無法預測有狀況的時候,你是撞擊起飛還是大面積滑行。但基本上,防摔褲 >>> 護膝。主要就兩個問題,第一,護膝有更大的防撞保護沒錯,但基本可以說它不能處理滑行。防摔褲則是能處理滑行外,也能給基本的關節保護(基本上就是膝、髖,而沒脛骨)。第二,假設都穿「合身的」防摔褲跟護膝,護膝的位移可能性其實遠高於防摔褲。尤其是外穿式的護膝,基本上都有這種問題,護膝一般也建議盡量穿在褲子內啦。(不過說真的,「合身」其實是蠻理想化的,除非身材極度標準或客製化這類衣物才有機會達到。)至於機械腳的領域,我只能說那算是超級特化的產品,在越野的環境下就是沒有對手。機械腳已經不是耐磨或防撞的問題了,它是直接能保護韌帶的「醫療器材」。基本上那些貴爆的機械腳,都會有醫療效果證明能保護膝蓋周圍韌帶的...最後,看到有人說內護具會導致穿起來不舒服。只能說... 那是幾年前的想法了,現在新型護具都在拼輕薄跟柔軟,還要保有 Level 2 認證。SAS-TEC 的新型護具基本上就是很明顯的例子。真要說缺點就是過於柔軟,所以很要球衣物的貼合度,稍微有點寬鬆其實效果就會差。但基本上只要夠合身、護具袋裝得下,會超愛這類護具,長時間穿著也幾乎感覺不到它的存在。近年的機能纖維也是對防摔衣褲帶來各種優勢,Single Layer 做到 Class AAA 的產品不是沒有。對比以前都用 Cordura + Kevlar 為主的產品不論厚度或重量都減少不少。當然... 要跟一般輕薄牛仔褲比還是更厚重就是,但一般牛仔褲光正常穿都能磨穿了,完全不能比。
Diego11599 wrote:想請問各位如果選擇護...(恕刪) 肩 膝 肘 大部份人 在乎的點但是 一般 不會死被忽略的 是 背甲 胸甲遇過 部品店 大廠防摔衣 只有肩 肘 護甲 賣的便宜胸甲 背甲 要加價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