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基本上支持台北市的政策方向,但對於機車危險這點意見很多。
首先,機車危險的部分:
先排除主觀上覺得大B哥很瞎或機車常常衝出來這種觀點,或是機車是肉包鐵,所以不安全這種先天性限制。政策上,常常講到改善交通,就是機車很危險,甚至曾經想縮減車道,很多政策都直接針對機車族。
但我們來看幾個統計數據:

資料來源:交通部統計查詢網&警政統計
從上面的數字,我們可以看到,機車的肇事數(紅色直條圖)確實比汽車(綠色直條圖)多,而且,機車的事故近10年似乎有明顯上升。

但是,如果以103年為例,機車(1374萬台)比汽車(755萬台)多很多,接近二倍。
所以,如果我們用機車跟汽車數來跟肇事數來計算比例(機車肇事數/機車總數),可以畫成下面這張圖。

換言之,就算是以103年機車平均肇事的高峰1.18%來看,也比汽車的1.23%來的低。

(不過這個數字,真的是要提醒大家要注意行車安全,這表示每100台機車,一年中就有一台曾經發生過一次受傷以上的事故)
如果單純玩圖表說故事,不可否認的(1)機車肇事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2)機車發生意外,應該會比汽車危險一點。
但如果要直接推論成機車比較容易出問題?我覺得這實在是有點過頭。這跟那種營造業工人男性意外受傷的比例比較高,空服員女性意外受傷的比例比較高一樣,都是很妙的數據解讀方式。
另外,在駕駛上,我覺得有另外一個數據很有趣,如果我們把汽機車數輛/汽機車駕照數,可以得到下面的圖表。

從這個數據上可以得到兩個結果:
(1)通常有機車駕照的人,都有機車,甚至有人不只一台機車(所以,103年這個比例超過100%,達到103%)
(2)通常擁有汽車駕照的人,不到六成的人有汽車。換言之,有四成的汽車駕駛者,是不常開車或是根本沒在開車,但是擁有隨時可以合法上路的權利。
(請記住這些都是簡單的平均數計算,不能進一步分析,倒底是有很多人有兩台機車,拉高數據。或是,很多人都是家裡一台車,兩夫妻每天輪流開?只是一個概略值的參考)
另外,還有一個數據非常有趣。

如果我們把汽機車的肇事總數相加,進一步跟違規檢舉的數量做比較,可以發現
肇事的狀況越來越多,但違規的數量越來越少?這種神奇的現象。
我不想進行警察的數量夠不夠或是開罰單倒底是不是主要工作之類的討論,但至少數據看來,當需要被規範的對象越多,發生的違規事件越多,導致肇事的數量也上升(除了極少數交通事故是兩方都守法的吧!),但我們取締的數量確越來越少?是一件不可思議的現象。
所以,從前面幾組數據,我們可以重新確認幾個事實:
數據1.機車發生事故的總數比汽車多
數據2.但是,機車比汽車多很多,甚至是兩倍
結論1.汽車跟機車其實發生事故的比例差不多,汽車還高一點點(這才是事實)
數據3.汽車以前發生事故的比例一直都很高
數據4.很多擁有汽車駕照的駕駛者,都沒有自己的車或不常開車
疑問1.如果要討論機車很危險這個問題,要不要先檢討一下,有汽車駕照卻幾乎沒有上路經驗的問題?。
數據5.機車的以前的出事比例沒有特別高
數據6.近十10年機車的比例越來越高
疑問2.要不要先討論一下,是不是機車的環境越來越不友善?當然我也不否認駕駛搞不好越來越瞎?
數據7.汽車相較起來數量的增加並沒有機車多
數據8.肇事比例卻都越來越高
疑問3.為什麼每次都首先想到對機車族動手?如果駕駛越來越瞎,10年前好像就應該先對開車族對手?
數據9.汽機車肇事率越來越高
數據10.被檢舉違規的數量越來越低
疑問4.台灣真的很愛立法從嚴,執法從寬...有問題再丟一堆制度煙霧彈來討論
好吧!發這篇要做什麼?有時候新聞看著看著,就覺得自己騎機車像賤民。
政策都要指示賤民可以做什麼,不要做什麼,總之就是不要妨礙汽車平民的生活。
而制定政策的這群人,基本上就是皇民,連那些時段塞車都不是很搞得清楚狀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