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不要光空談機車路權"不等於"路權不重要,只是許多人所想的路權制度就是對的?
是降低傷亡還是製造更多傷亡?
是降低台灣交通問題還是製造更多台灣交通問題?
不同車輛載具設計要共同行駛在道路,道路規範只有折衷沒有完美的制度,台灣的機車使用率跟數量不能拿其他歐美日國家當參考,機車問題只能台灣自己面對解決
以上
台灣從上到下都是一個樣,對的事,能先做的不做,只要有擾民,會造成不便,真正問題就沒人敢談了
喜歡把議題搞得很大,範圍很大,檢討很大,談路權,談教育,談考照,最後一事無成,因為在台灣騎機車要的只是方便,方便最重要
只談機車路權,沒有任何制度是完美的,但機車的安全問題卻無人關心,有人看到了嗎?
每天網路上一堆行車紀錄影像被放上來討論跟檢討,當發生事故的時候,許多機車騎士只要速度快一些瓜皮帽幾乎都先"噴"出,防護作用看不到
就算放寬標準,白牌機車排氣量50以上都應該規定使用全罩或至少3/4罩的合格安全帽(對應速度訂出標準),台灣太多機車使用習慣騎速大於50km/hr,瓜皮帽顯然無法有效保障騎士安全
除了最基本的安全帽,其他人身安全部品的持續推廣重視也很重要,不是只有騎所謂重機上路才需要
關心台灣機車騎士安全問題的人看到了嗎?因為會造成不便,假裝看不到? 還是只有談機車路權時才重視?
每次看到台灣有所謂機車黨的訴求跟言論都只能搖頭

台語:做事只看高不看低,連基本的保障都不重視還談什麼路權
回應補充:
看了一些回應觀點,藉由本議題突顯,台灣對於機車(機械腳踏車)毫無管理章法可言,定位不明,法規不明,一般道路機慢車速限為何不清楚(裝不知),民眾第一個想法就只要方便就好自行注意安全,態度就是如此理所當然
所謂的安全帽,其他人身安全部品,雖然穿在人身上,但對於機車(兩輪載具)而言應有"人車一體"的觀念,有行車速度跟硬體要求的對應關係
註:
所謂安全帽,人身安全部品對於機車(兩輪載具)要有人車一體的觀念,這跟使用四輪載具是不同的,因為穿戴在騎士身上的裝備就是能保護您的外殼,如同汽車的外殼,人身安全部品應視為機車硬體配備標準的一部分
本身也時常騎乘單車,所以個人也常提醒車友,安全帽一定要戴不管騎乘距離長短,即使戴上安全帽,以單車安全帽的設計標準對應速度的關係,保障只能在30km/hr以下,騎到40以上須非常注意甚至盡量避免,因為這個速度已經超出你的硬體裝備所能給你的保障
簡單一個例子:
即使是一般市區道路速限50,人在車內的汽車駕駛都有攜上安全帶的法規要求,而台灣對機車騎士的規定就一頂瓜皮帽? 又使用條件(速度)為何? 所需車輛硬體條件為何? 其道路速限為何?
台灣真正落後的不是路權觀念
############################################################################
以下文章回覆
06/27
觀察至今的一些回覆
造成台灣機車傷亡最大問題不在路權
看來台灣很多人都不想先從小綿羊機車的定位及用途,安全法規的不足及漏洞,硬體裝備要求去思考問題,也不想犧牲任何的便利性。
對於所謂的台灣機車路權議題卻非常的狂熱
我們可以想想台灣的白牌機車(機械腳踏車)在爭取所謂的合理路權前,先必須面對的是什麼
為什麼個人在標題寫台灣現在先討論的機車(其實就是白牌)路權議題是空談?
台灣若真要整個全面來管理,規範白牌機車問題,我跟這裡的機車騎士朋友報告,許多民眾在還沒有 "看到"所謂的路權前,就會先哀哀叫
真的天真以為光催速度上得去(70),就可以在一些省道,快速道路全面開放,取消機慢車道??
造成台灣機車傷亡最大問題不在路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