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 以羽量的設計訴求為初始 ─

Let’s see:OGK AerobladeIII
========================================================================

序:
OGK空氣刀系列的威名,對於這兩年才開始關注人身部品的車友可能相對陌生些。
空氣刀系列一向承繼著OGK頂級FF系列的數項機能優勢,
但相對較平易近人的價格提供騎士優質的選擇。
Aeroblade也曾是車友口耳間極高c/p值的進口安全帽選項。
睽違數載,空氣刀系列捲土重來,各位車友的荷包就要小心了….嘿嘿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造型/外觀:
少了FF-5系大型的擾流配件,但不減少的是在風洞測試下,
針對行進間紊流控制的專利造型設計。
個人給AerobladeIII的帽殼造型相當高的評價,主觀對空刃三外觀造型線的設定,
分數甚至勝過同類型取向的SHOEI XR-1100。
為了能夠更為精準地控制行進風流,OGK在這方面所下的苦心,往往能夠得到相當高的評價。
兩側膠條底部類似BMW的鯊魚鰓散熱孔,是個相當富創意且具備實際效果的設計,
算是加了一些分數。

漆面質地維持在近幾年OGK的平均水準,帽殼/底漆整平的程度與金油的透亮感,
個人認為在這個等級的帽款當中絕對屬於高標,勝過不少歐美系或是韓系的同價位帽款。
可惜這次在塑料配件噴漆的處理上,相對來說反而沒有之前同廠的avand來得好。
可以發現OGK空刃三為了貫徹輕量化的宗旨,此番在漆面噴塗的厚度上有些取捨,
但是漆面強度卻並未隨之提升許多。這點是比較需要各位車友留意的地方。
以歐系帽而言,雖然漆面的噴塗瑕疵較多,但是在漆體的質地與強度上卻是較佳
(如Nolan/X-lite),摸起來薄薄一層但是應該兼顧的漆面強度是有的,
只是對瑕疵的控制與QC實在....

空刃三的外觀符合新世代的設計思維,完整結合了OGK獨有的相關特點,
個人主觀評予85分的分數。(參考對照:SHOEI X-12=95分,SHARK Race-R Pro=95分)

重量/配重:
這是OGK空刃三本次推出最主要的訴求(羽量),也能夠看見各項機能相對應的調整。
內襯布標上是寫1350正負50g,不過個人實際測量可能運氣比較好,
是偏輕的1310g(M size含鏡片)
對比同樣具備Snell2010的SHOEI X-12(1700g)與OGK FF-5V(1650g),
安規仍然是左右帽款重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帽子輕了,頸部的感受上,相對FF-5V系在高速下轉頭的側向風阻顯得更少一些。
AB3的配重平均,並未有特別偏重哪個部份的狀況,
轉頭與趴車對於頸部負擔的感受也並未有異常狀態。



通風感受: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1. 正臉/雙頰: (未裝下巴罩)
這是短短的測試期間AerobladeIII帶給我的最大驚奇。
原本以為嘴部通風口多數導往鏡片除霧的設計,會帶來類似X-12的臉部通風感。
不過我似乎有些低估了嘴部PU護塊所開設的幾個小孔,
扣除下巴進來的風流(我拿手把帽口擋起來),是能夠確實地感受到小孔帶來的效益,
小兵立大功。
不過更讓我讚賞的是兩頰對應的所有設計,包括兩側膠條底部對應的散熱開孔,
兩頰內襯背板為了偷輕而鏤空散熱的開孔,兩頰內襯底部改以網狀布料加速散熱,
對應眼鏡溝與方便穿戴而設定的內襯讓位。
這些機能的總和,帶來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清涼感。自雙頰中段開始到耳後,
是小弟以往全罩帽所不曾接觸過的通風感。
雖然空刃三在帽殼上並未設有耳後獨立的散熱孔位,但是上述的機能設計反而補足了這個缺項,而且還帶來了更為豐富的通風感受。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2. 頭頂
新世代的雙層式EPS設計也同樣出現在OGK AerobladeIII上。
以往在一、二代,帽內外的冷熱氣體交換,是依靠外部大型的擾流裝置作為設計主體
(同於Arai)
而現在依靠更為精密的EPS模具設計,保有同樣機能但可以擁有流線順暢的外觀(類似SHOEI)。
基於上述理由,可以用來檢視空刃三對於通風的設定。
原先在網路上看到AerobladeIII圖片發表時,看到前四孔的開口設定,
以為這次真的要當頂「空氣刀」,開發目標以強力進氣為設計。
但當我拿到實帽開始拍照與測試,才發現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迅速散熱」是我給AerobladeIII頭頂通風的第一評價。

前雙孔以一孔直進帽內,另一孔則為遁入EPS夾層溝槽中,屬於加速氣體交換的設計。
後三孔亦然,一孔為直出帽外,而其他為遁入EPS夾層中,加速熱濕氣逸散。
實際配戴,頭頂進氣的確沒有當初測試FF-5般令人驚喜
(FF-5V因SnellM2010規範而將前進氣孔口徑縮小)但是在散熱效率方面個人則認為優於FF-5,雖然孔數不多,但拜EPS內側孔位與導槽之賜,
帶來全面性的散熱感受,相當顯著能夠獲得。
即便是大熱天,我相信AerobladeIII也能扮演好極為稱職的角色。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鏡片拆裝:
表面上看起來是沿用自FF-5以降的鏡片一鍵拆裝系統,
但實際上拆裝手感卻有部分層次上的不同。
比較可惜的是手邊現在沒有對照組的帽子可以提供鏡片對照,日後若有機會再補上照片。
個人相信OGK應該修整過包括鏡片卡榫以及鏡片座的相關模具,因為在avandII上,
小弟也有同樣感受。
簡單來說,將鏡片卡榫塞入鏡座中更為順暢,鏡座扣合固定的手感更為紮實,
以及鏡片開闔間的順暢度也提升。唯一比較不同的是,原先鏡片可以直接固定在最上端座拆卸,而現在則需要用手略出點力將鏡片固定在最上緣才可開始鏡片拆卸。
不過不變的是一樣拆裝簡單便利,操作直覺甚至較現今的SHOEI浮動式鏡片系更為直接。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內襯:
近來OGK的內襯質感也隨時間大幅提升。
AerobladeIII同樣採用了深色系的COOLMAX面料,觸感細緻舒適且吸濕散熱迅速。
自FF-5V修改為這類面料開始,OGK的內襯觸感便獲得大規模好評,不僅穿戴之間舒適,
即便是在台灣的悶熱氣候長時間配戴也能在脫帽之後感受其威力。
前額以及後頭頂部位採網狀鏤空設定加速散熱,
當然頭頂的內襯形狀配合氣流導槽的設計也是必備的。
只要使用對的方式,OGK的內襯堪稱耐洗,且支撐性可以維持在不錯的狀況,
排汗效率等也都能維持好一段時間。

由於正頭頂鏤空散熱的設計減少包覆性與貼合感,OGK對於頭圍一圈泡棉的支撐性與固定加強了不少。
實際配戴的狀況個人認為相當良好,風大的狀況下也不太會有帽體偏移的情形,
對於頸部的負擔相對來說輕微很多。

兩頰的包覆感則是有些異於先前的OGK全罩帽款。
以FF-4/Aeroblade1.2的狀況來說,兩頰內襯設計偏向長方形,
軟綿綿的絨質內襯完整貼合在兩頰上。
以FF-5/FF-5V來敘述,兩頰設計較為貼合臉型,實際的包覆貼合感則是偏向長長的口字型,
正中央略空。

但AerobladeIII就完全不同了,雖然在構型上類似FF-5V,
但實際在泡棉的軟硬選料以及支撐設定上大異其趣。
特別設計眼鏡溝對應與便利穿戴的帽口設計,我相信不少人戴FF-4/5穿脫時都會折耳,
而AerobladeIII則是完完全全從設計上免除掉了這樣的情形。
這造成兩頰的包覆感比較集中在雙頰前緣與最後方接近耳後,中段的位置略空。
雖然兩頰內襯做了相當多的讓位,但是在泡棉夾持力道上還是保持在較高的水準,這點就與街乘取向也具備相同設計概念的FF-R3有著不一樣的感受。

內襯的拆裝方式同於OGK FF-5系,不過OGK這次在兩頰內襯底部的插片貼心縫上了布質邊條,
防止劃傷。原先的內襯背板等塑料邊緣,的確是較為鋒利。
頤帶襯的質感則是隨著車縫上了Kabuto的logo大幅提升,個人給予相當好的評價。

駕駛環境: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1. 空刃三有Pinlock防霧片的標準配備,
Pinlock的方便與實用我想應該不需要小弟再多做贅述。在全時騎乘的設定下,Pinlock即便是長時下雨也能夠維持視野的一貫清晰。(Pinlock連續一個半小時大雨騎乘使用OK!)

2. 風噪聲抑制則是此次評測AerobladeIII,感受到相對較弱的一環。
在頭頂通風孔的部分其實與FF-5差不多,風切聲不算明顯。
而在鏡片與四周視框膠條密合程度方面,個人則是認為勝過FF-5系一些。
雖然鏡片採用同一塊,但是仍然可透過鏡座角度與帽殼的設定達成減少抽風聲與風切聲的目標。

AeroBladeIII的風噪聲,絕大多數都來自帽體的下半部。
也就因為兩頰做了相關的機能設計,造成的副作用。因為眼鏡溝設計的兩頰內襯大幅度讓位,
能夠從耳朵周圍能夠感受到的聲音也就相對來得更多一些,畢竟泡棉本身就是種吸音材料,
這點在Arai的全罩帽上也有同樣的感受。
只是Arai全罩帽具備頸襯的設計,可以有效抑制風流捲入的噪音。
空刃三則是為了穿脫更為舒適便利,連帶使得兩頰內襯底部帽口的位置也做了一些修飾,
反而讓行進間更多的風流進入造成噪音….

雖然尚不至於如部分國產帽的高頻音較令人不適,不過對比起頭頂較為靜肅的表現,
耳部周遭的風捲聲相對的感受就會較為顯著。不過這點若是對應在具備整流罩的車款,
則應當會有相當程度的改善,畢竟這還是一頂對應Sport & Touring的帽款。

3. 頭型部分維持類似SHOEI的設計,同於FF-5/5V,基本上仍舊是亞洲頭型。
至於歐洲版本的AerobladeIII,也許哪天有機會摸到了才有機會驗證是否為歐洲頭型適用。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4. 由於幫忙朋友訂購了另外一個彩繪,順便如圖奉上。此番OGK的彩繪都是從知名的Bargy Design取得,這間設計工作室曾經為不少車手設計過專屬彩繪(包括Dovi!),看來正式進軍歐洲也連帶影響OGK彩繪的彩繪設計趨勢。以廣大星空(Stellato)與彗星軌跡(Linea)為主要發想,對於從小喜愛星空的我更加深一層吸引力。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結論: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這次的結論比較不同,來談談各帽款間的「定位」

有人問我,你為什麼會買這麼多安全帽?
除了興趣使然,我喜歡親身體驗,各家帽廠在設計此款安全帽的時候,最初始的訴求。
這牽扯到帽殼的設計、安全係數的制定、該具備什麼樣的機能….etc.
但最重要的還是如何讓訴求「吸引人」。在做產品設計的時候必定要思考的面向,
除了讓自己的設計概念與使用經驗完整融合進產品裡,最終還是要考量到市場性。

以定位來說,AerobladeIII在所屬的位階與訴求上,絕對是頂表現稱職的安全帽。
但如果推上賽道呢?又或者是拿來買菜呢?
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選購頂級帽款的場合,若符合同樣的安全規範,
扣除掉虛榮心,在需求面上是否真的有一步攻頂的必要?
值得思考的問題,就像我個人始終認為XR-1100/Astro-IQ/AerobladeIII,
始終比起X-12/RR-5/FF-5V更符合多數人對於安全帽的期待與需求….
雖然我到最後也留下了一頂SHOEI X-12,不過跟阿伯類似,我只是拿來當成收藏品….
買頂真正符合自己需求的安全帽,才是好帽。

下次見 :)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評測] 空力次世代 ─ OGK AerobladeIII


--------------------------------------------------------------

剛剛看到其他文章才想起來忘記寫進去

AerobladeIII是日本製造,MIJ的啦....
https://www.facebook.com/HaikerYang
2012-07-28 13:01 發佈
千呼按換始出來,隔了這麼多年初了第三代了
前兩代風評極佳的,這次承襲了以往的優良設計更加先進了
空氣刀以通風舒適著稱,現在看起來第三代更加地強調這個優勢外型也更加洗練
台灣代理終於進來了…

下次換換帽有新選擇了

這款帽型我喜歡
Android應該是加拿大來的!因為南方公園加拿大人都長這樣~
1300g左右的重量很吸引人,

外型上個人覺得已經跳脫以往空氣刀一二代的設計觀念了!!

帽體有很大起伏跟明顯對應氣流的設計,想必ogk對空氣力學下了不少功夫!!
評測好快出來!!鄉長的文筆還是一樣的好!!

"買頂真正符合自己需求的安全帽,才是好帽"我最想推的就是這句了~~

看到這....

想到自己大多通勤偶爾小跑的用途

有點猶豫要不要堅持對外型大鴨尾的堅持了
哇賽~剛早上才自認主觀認為5v的帽型比較好看~

但是剛剛認真的看了這篇H大的照片....

我改觀了@@

配上色彩+電度藍片~也很有質感啊~~~~~~~

完了完了.....有點心動.......XD....

這頂彩繪的售價是12XXX嗎?(還是9千多?)

本來之前看上AGV的帽子(法大的開箱文)也好心動~

那頂是真的很喜歡,無耐帽子+墨片就要....25XXX.....

所以LP還是捏住先...

PS. 1300公克戴起來不知跟1600公克有沒有差多少喔?

我現在的FF5帽子(M號),在公司實際測量是1600公克整整。

(內襯重量不知有無差別,我是換FF5V的內襯在FF5帽子)
每次都掉到HAIKER的挖土機~挖出來的坑!!

這次看來要在~AVAND II 跟 aeroblade III 之前選擇勒~

手邊已經有~FF-5跟AVAND 這兩頂~只是都快要兩年了~XD

該是尋覓接班人的時候了~難道兩頂都買了!!!??
T-MAX 500 wrote:
哇賽~剛早上才自認主...(恕刪)

這頂外型與設計上我也覺得比5V好看些,5V畢竟是FF5的小改款,內襯強化也蠻好的

FF系列我還是會繼續支持,因為真的價格合理C/P高,外型也不差就是,剛開始戴脖子超酸的
T-MAX 500 wrote:
(實際上一般店家是8月開賣?)

...(恕刪)

代理商臉書本來說8月初開賣,
後來提早鋪貨了!

小弟在店家已經看到帽子了!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