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OGK Aeroblade III R 碳纖維版 小開箱

nsr150xx wrote:
t2 跟 grid ...(恕刪)



T-2


GRID


AGV對於次階賽事帽Ti-TECH一系
從T-2接替後,一直到2013年
對其進行小改款並更名為GRID

而日本代理商則是將GRID
改修為日本版本,並更名為T-2

所以該代理商還註明以下內容


MFJ很好拿嗎? 那為何不是每頂日本帽都有?
EX:
AGV K-3 (日規)


SHOEI Z-7


我不推理,只說事實
神人


nsr150xx wrote:
這頂沒加持 你猜要多...(恕刪)

帽體尺寸越多當然是好事

帽體大小尺寸的數量
跟終端售價頗有關

故位於金字塔頂端的帽款
比較有本錢且比較敢去做
3 SHELL SIZE以上的設定


mldcmoon wrote:
笑炸我了...差點笑...(恕刪)

一般來說,會看碳纖紋路的"順暢性"
拼接處有沒有對得齊、大幅度轉折處之處理
表面有無做遮蔽的處理......等

這些算是比較能用肉眼看的地方
不過一般人看到CARBON,應該不會在意這麼多了
在01 就只是個01用戶 所有發言僅代表個人立場
mldcmoon wrote:
是編織的方向性?還是編織的粗細?...(恕刪)

多謝指導!感恩!

用最白話的來說
粗跟細?
碳纖維布比較常見的就是1.0K、1.5K、3K、6K、12K碳纖維,也有其他的。

市面一般碳纖安全帽大都是3K,
韓國帽HJC有使用10K,日本Arai是12K。(其實如果沒注意看,10K跟12K很容易誤看錯)
10K跟12K的格子比3K大很多,這部分用肉眼一看就知道(不用一秒鐘)。
10K含以上的碳纖帽在帽體中間的那條交接處最難處理到好看,
所以可以看到Arai幫杜卡迪代工的碳纖帽的彩繪只有中間一條紅色水漂,
就是為了要遮醜。
10K含以上的碳纖帽的四方型格子紋路很容易變形,要每個格子都完全四方型很規律是很難做到的,
越往帽體中間看去是越容易變形。



方向性?
碳纖維編織大都是直紋/斜紋編織布方式,
一般來說球體的東西在紋路整體方向性比較需要技巧。

碳纖這種東西做在安全帽如果是相同K數的話其成本相差大致不會差太多,
(碳纖或複材帽體不需要多大的開模成本,不像ABS塑膠射出需要較高的開模具費,
多幾個帽體跟成本就算有差異也是差不了太多。)

一頂安全帽的碳纖製程比較差的有:
1."太多塊組合"造成紋路在一塊跟一塊的組合處方向感錯亂,
這個肉眼一看就知道(2秒內)。
能夠越少塊組合跟紋路整合得好看,誰不願意這樣做、誰不願意這樣製造得漂亮一些,
問題是做得比較不漂亮的是製程的技術不佳而且不夠成熟。
這種情況有些安全帽產品會利用很大面積的彩繪(水漂)來掩蓋,
或者局部噴漆也有整頂帽子全部噴底漆再貼彩繪的。

2.帽體局部噴黑:
眼睛尖一點的可以看出有些安全帽通氣孔跟鏡片座附近,
甚至於下巴收縮處噴黑漆。這就是製作碳纖維的技術還無法克服轉折與凹陷處的美觀問題,
噴黑漆就什麼都看不到,所以可以看出有些噴黑漆處"十分不搭調"顯得很特異。

所以有"部分"碳纖帽的彩繪水漂的分布面積很多很廣很雜就是要掩飾紋路交錯時的不完整
或者紋路細微瑕疵,同理噴黑漆的情況亦如此。

『貴的東西並不是就代表質就比較好』!
有些牽涉的品牌價值(品牌價值有高低區分,在國外甚至於有時候一個品牌的價值非常高)、
有些是廣告行銷與贊助選手成本、有些是當地高物價跟高薪資高管理成本所致....等。

"青菜蘿蔔..各有所好",歡喜就好。

謝謝大大賜教,多謝多謝,祝你有美好的一天!







gundamalexfa wrote:
MFJ很好拿嗎? 那為何不是每頂日本帽都有?
EX:
AGV K-3
G...(恕刪)


你拿k3跟 Aeroblade III R 對比 mfj的高級

那我可以拿march比911嗎 都是紅色小房車咩

gundamalexfa wrote:
故位於金字塔頂端的帽款
比較有本錢且比較敢去做
3 SHELL SIZE以上的設定
G...(恕刪)


奇怪 ogk 都那麼利害 拿到mfj的高級認證

原來還沒用真功夫喔

那它的頂級帽是哪個

宇宙航行專用帽嗎 已期待

連arai都說 普通高級帽 頂多1 shell size vs 2 sizes

只有rx7-rc 才作到 1v1

原來阿賴是盤子喔 功夫下那麼多還是輸


kosoman wrote:
基本上ogk的一萬左右的碳纖帽跟agv的三萬多的原始製造成本大致差不多一樣,...(恕刪)


原來ogk也有運用3d成象來設計 測試風阻

而且還有在gp比賽中測試喔

拜託放個影片 讓版友敬拜一下

kosoman wrote:
『貴的東西並不是就代表質就比較好』!
有些牽涉的品牌價值(品牌價值有高低區分,在國外甚至於有時候一個品牌的價值非常高)、
有些是廣告行銷與贊助選手成本、有些是當地高物價跟高薪資高管理成本所致....等。,...(恕刪)


用美國當地售價來參考一下 單位美金

沒彩繪 選手彩繪

Arai Corsair V 809 925

agv gp tech 600 700-750


http://store.agv.com/c/full-face_gp-tech

kosoman wrote:
羅西選手加持的爽度值兩萬多元,你說是不是爽度很無價呢!!,...(恕刪)


哪個選手的彩繪帽比起同版本無彩繪售價高出台幣兩萬的

拜託舉例一下

小弟看了快十年的國外安全帽

印象中歐美大廠量產版的定價

沒有選手有這麼high的身價

如果是兩萬日幣那還差不多


至於碳纖維製程的技術比較

那就等sharp 那種專業機構去測試

碳纖帽 將近10層的碳纖維編織而成

看到表層就可以知道整體強度

難怪台灣的機油超容易劣化











nsr150xx wrote:
你拿k3跟 Aeroblade III R 對比 mfj的高級...(恕刪)

科科 是你自己之前這樣問的啊~

========================================================
nsr150xx wrote:
日本賽車認證難不難過不知道 但是100%要花錢

日本代理商花不下去就是agv品質不好...(恕刪)

========================================================
SO~ 你對MFJ只下了要花錢的看法
→有花錢就能過 不過就是品質不好

還有你的T-2之GRID日規版也迴避掉了


nsr150xx wrote:
奇怪 ogk 都那麼利害 拿到mfj的高級認證...(恕刪)

科科 你在緊張什麼? 一直鬼打牆
我在述說的內容,從頭到尾都不是
說OGK用少帽體就比較厲害
而是多帽體尺寸需要足夠的市場利基比較好達到

那照你所說,K-3不就更厲害
單一帽體尺寸耶


nsr150xx wrote:
原來ogk也有運用3d成象來設計 測試風阻

而且還有在gp比賽中測試喔...(恕刪)

雖然不甘我的事,但還是雞婆一下

你要的測試風阻



你要的gp比賽



看了快十年 請受小弟一拜
在01 就只是個01用戶 所有發言僅代表個人立場
OGK 這款cp值很高了
gundamalexfa wrote:
喔T-2GRIDAG...(恕刪)

tfkv2046 wrote:
OGK 這款cp值很...(恕刪)

個人在本主題中的回文
好像沒對Aeroblade III
的價值做任何言論發表
在01 就只是個01用戶 所有發言僅代表個人立場

nsr150xx wrote:
原來ogk也有運用3d成象來設計 測試風阻

而且還有在gp比賽中測試喔







3D圖 / 風洞測 / 日本GP車手秋吉耕佑測試
一張流




幾乎做到one shell對one size的還有SHOEI X-12

(日規/美規打Snell的,5帽殼6尺寸)

不過反過來,就測試面的精神來說

一個帽殼一個尺寸才是最簡單的且容易通過撞測....

因為不需要考量其他尺寸下的撞測因子,專心通過宣告頭型尺寸的規範即可




只是這很花錢而已,哈

所以才不會在非頂級競技帽出現這樣的做法


https://www.facebook.com/HaikerYang

gundamalexfa wrote:
科科 是你自己之前...(恕刪)


大大您打臉打太兇了@@
準備入手碳纖刀的路人留...

HsiuChi7522 wrote:
大大您打臉打太兇了@...(恕刪)

人不犯我 我不犯人
在01 就只是個01用戶 所有發言僅代表個人立場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