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ndamalexfa wrote:因為不合邏輯,對歐洲製帽廠及他們的實驗室專家來說,Snell要求的硬度遠高於真正經過實驗數據和科學證明所得到的硬度標準。
為什麼歐洲帽不想做SNELL
另外有個台灣很少聽到的英國標準叫BSI,你可以看到歐洲廠商在英國出售的帽子上面同時有BSI/ECE 22-05,但是卻不會看到在美國賣的歐洲帽上面有 Snell/ECE 22-05(好吧,我不確定M2010的標準是否有變,但是M2005應該是沒有的)。
對於為了要通過Snell而加強硬度的帽子,相對的就很有可能會無法通過ECE 22-05,因為後者同時也要求一定的帽殼柔軟度,目的應該是增加衝擊分散的程度,所以才會有些高階帽會有美國版跟歐洲版的差別,不過美國版不代表一定有過Snell就是了,有的是增加了DOT。
shouea wrote:
因為不合邏輯,對歐洲...(恕刪)
就個人的看法,簡而言之
在於各安規對於事故模型的看法不同
以ECE的角度,當然會覺得SNELL沒必要這樣搞
但以SNELL的角度,會覺得ECE在某方面有所不足
先別說歐系ECE跟美系SNELL之爭
光是同為美系的DOT跟SNELL
就曾經質疑其安規訂定之標準
且就算是同為歐系的SHARP
跟Altroconsumo,對同一頂帽子
甚至會出現不同的評價
有誰能跳出來說誰是誰非嗎?
或是說以哪個安規為基準中心?
美國賣的歐洲帽,大多是會做DOT
而想歐美雙吃的,可能是DOT/ECE
但這類帽子通常在重量上佔不到便宜
另外,BSI近來似乎逐漸被SHARP取代了
歐洲帽現在大多會標榜SHARP幾星等
在01 就只是個01用戶 所有發言僅代表個人立場
要就要直接攻上進口帽
有的人會說先買普通的用用
等壞了或是覺的不好再換
首先這樣做就已經造成重復投資的浪費問題
再說安全帽國產雖技術差了點 也不會很快就讓你用到壞
要用到壞最快的狀態就是撞爛
試問誰會想拿腦袋來開完笑
我從買機車後戴了兩個月的隨車送安全帽
就換為ARAI的全罩帽子
一路上也換了4個 都是年限到逃汰
唯有最後這次用的rx7rr5 是摔壞的
當時面朝地面摔 滑行不小的距離
帽體面照與下顎部份磨損嚴重 整體帽體沒有斷裂或是面照破裂
邊摔時人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地面的凹凸
心想 幹 又要換帽子了
最終結果
帽子前面磨損
防摔衣磨損
防摔手套磨損
右手中指指尖破皮
左右膝蓋少一塊肉(沒穿防摔褲的缺點)
布鞋破一個大洞
下半身酸痛
車的部份就不說了
以上的狀況看似很糟
不過對我來說我從以前到現在所有花在安全部品上的錢
全部都賺回來了
雖然說賺回來是不太好的說法
不過若我當天用的是車送的帽子
我看應該少一整排的牙 外加下巴要整型
就算不是撞到腦袋 手術復健加上班請假的損失
少說也要幾十萬到百來萬不等
傷好後馬上再買一頂一樣的帽子 不二話
安全部品不是事發後才想到升級
而是考量事發時是否有能力防護
親身經驗
跟你分享一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