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今年滿50歲的大叔, 我自己雖然沒有擁有機車, 但是我常常租重機騎乘, 短則6小時, 長則去年6天5夜環島, 偶爾騎老婆的125外出辦事, 我個人體質容易流汗, 買勁戰125 G4送的那頂仿ARAI有鴨尾的安全帽, 夏天戴>10分鐘以後, 頭髮開始濕掉, 冬天15度的高雄乾燥氣候, >15~20分鐘後頭髮開始出汗, 衣服褲子不用說了, 通風與否, 自己容易控制, 租重機時,我有SHOEI X-11, 冬天沒問題, 夏天...一樣>10分鐘後頭髮開始濕掉 ; 再來說鞋子, 只要不是涼鞋, 或是鞋面上方+側面有網洞者, 甚麼真皮透氣, Goretex...都沒用, 夏天, >30分鐘, 襪子腳底就濕一半, 冬天, >30分鐘濕1/3....XD.有一些建議想給廠商:
1. 我的體質或許是占全部騎士體質的少數, 但是到目前為止, 無論價位, 沒看到台灣廠商有做出甚麼對應的產品,有錯請指正.
2. 帽子我有想法,
2.1 高階: 現在太陽能板效能越來越高, 不能在帽上裝太陽能板與小風扇主動通風嗎 ? 是技術問題? 還是市場問題? 太陽能板電力還可以給藍芽耳機, 行車紀錄器, 可以外掛鋰電池, 作為陰天與雨天的電源供應.
2.2 低階: 可以取經腳踏車的安全帽嗎? 大量開孔又做到符合法規, 是技術瓶頸還是材料問題 ?
3. 上面一堆技術+帽體案全性+開模=高階產品, 如果做出來, 可以帶動品牌技術形象, 順便帶動中低產品銷售, 你買不到F1, 但是可以買到號稱F1下放的技術....類似概念.
4. 低階如果開發出來, 對於濕熱的南台灣氣候應該很適合, 下雨天怎麼辦? 之前有一種超細網孔不銹鋼網, 氣體進得去, 水進不去, 可以用嗎 ? 現在有更進步的材料嗎 ?
5. 等到材料進步, 市場擴大之後, 模具費快速攤平, 價格才可以下降, 市佔率才有辦法進一步提升.
6. 鞋子..日本KOMINE GSM-1053P就是符合我上面描述上面+左右都網格的產品, 歐美日氣候偏冷與乾燥, 他們開發的鞋子注重保溫>通風, 台灣這種濕熱的氣候多少人適合那種設計? 有啦, 可以不穿襪子直接穿鞋的人就是低腳汗的人適合而已, 為什麼處在濕熱氣候的台灣廠商沒看到有開發這種通風>保溫設計的騎士鞋子? 還要去買日本品牌中國製造的產品來穿? 真的不明白...
說了這麼多, 商品的重要參數, 市場,市場,還是市場, 沒有市場就不可能投入資源去開發, 因為廠商不是慈善事業, 但是各家廠商你們真的有做過市調嗎? 你們現在製造, 代理的產品真的有滿足市場需要嗎? 或是還有進步的空間? 是想Break rules還是只做me too就好了....
大叔廢話完了, 不好意思...
RYAN1969 wrote:
我是一位今年滿50...(恕刪)
其實不說人身部品
台灣是個多雨的海島
可是你看市面上的各種國產的雨具--雨衣雨傘
沒有甚麼比較特別的產品,幾乎都是低階品
表示沒啥廠商用心在這一方面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