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对一般用户来说最具参考价值的车评38号终于测了bZ4X,测试具体车型为一汽版两驱顶规,指导价25万人民币,目前网路牌价19万。
考虑到各位看官懒得看视频,我手动做一回课代表,原影片放在文章最后,有兴趣还是可以看。
优点:
1.零百7.3秒,家用、前驱SUV来讲很够用了。
2.日常驾驶机械素质还行,油门踩踏出力线性好评;CRBS做得不错,比丰田混动车型都要好。
3.行驶品质还可以,日常驾驶只考虑滤震性,有一定柔韧、高级感。
4.隔音还不错,但有点挑路面,中评。
5.L2级驾驶辅助挺好用,跟车逻辑、车道居中、缺车道线追踪前车都还不错。
缺点:
1.没法测煞车成绩,急煞时12V会断电,导致信号中断。
2.操控一塌糊涂,激烈驾驶车身姿态诡异、内侧轮空转严重,制动力输出存在明显滞后、没法掌握煞车点。
2.自适应动能回收体验差,有回收力度忽大忽小的问题,但只在中高速运行,低速不会煞停,很奇怪很鸡肋。
3.转向手感不太好,阻尼太大。
4.40% SOC下在多个充电桩测试都只能达到25kW峰值功率,失去快充意义,且快充时整车强制断电,也就是等充电时不能在车里用空调/娱乐系统/帮电子设备充电,这是一台有大电池但基本只适合在家慢充的车。
2.人机工程学太奇怪了,方向盘正好挡住仪表,后排坐垫太薄,像坐小板凳,腿部支撑特别差。
3.70公里時速以上车机大量功能锁死,只剩基本功能可用,UI中文翻译很差难以理解,丰田其他车型不会这样。
4.没有手套箱、手机无线充电口卡手肘、电池百分比消失太阳能充电板原配价格坑爹各种小问题。
总结:城市13.4度/百公里/497公里续航,高速22.7度/百公里/294公里续航。有一些地方做得还行,但也只剩那一点点可取之处,总体来讲是一台极其奇怪的车,是测过的车里面功能设定最奇怪的车之一。即使这台车按指导价优惠45万台币,即卖62万台币,都不太值。如果执着于合资传统品牌的纯电车,去买ID.4,那台车2年前上市的都完胜bZ4X。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