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些YouTuber、車評介紹後
加上自己綜合評估考量
最後選擇了23年式的 RAV4 hybrid E-four
剛好在年前到貨,搭上小惡魔這班列車
mobile01新春活動
於是有了這篇不專業文章

以下內容並非是與其他各車廠比較
而且許多新車也都有類似功能
為避免得罪其他廠牌車主
主要是體驗後跟自家的舊車做一個簡易對比
這台RAV4 hybrid E-four帶來的不同體驗:
●外觀很合我意(肌肉線條、造型輪框)


●畫面可變的數位儀表板

(四種可選,希望未來能夠透過OTA更新)
●車內LED閱讀燈、全景天窗、前座氣氛燈(原廠似乎只有藍色)

(相機夜拍關係才讓氣氛燈看起來很亮,肉眼看沒這麼亮)
●當遙控鑰匙靠近車身時,後視鏡下方、車內燈會亮燈

●E-Mirror電子後視鏡-標配(即使後車廂放滿東西,後方車況依然清晰可見)
●PVM環景錄影-標配(前後左右能錄下,真的出事的話也可以提供證據)

●電子手煞車(中控區少了實體手煞車,讓整體的視覺更清爽,且能運用的空間更大)
有感明顯升級之處:
●TNGA高剛性車體(乘坐體感跟文末的舊車相比較為舒適)
●時速100以下車內都算安靜,但110時就有可聽見的風切聲(也有可能是跟晴雨窗有關)
●油電複合動力(不僅體感上非常安靜,而且非常省油)

(40公升從嘉義布袋-高雄-鵝鑾鼻-基隆,平均每公升約跑18.75公里)
●前座通風電動座椅(駕駛八向、副駕四向,通風效果開啟後只有爽啦)
●輔助駕駛系統
●其他待補充
其他功能:
●trail、normal、EV三種模式以及sport、normal、eco三種動力輸出模式(切換時還會出現精美切換動畫)



(只是二少爺太木頭,實際差異沒大到讓我有感,改天再測試看看)
●駕駛座一鍵開啟尾門、足踢開啟尾門、尾門一鍵開啟尾門
●其他待補充
比較可惜的地方:
●胎壓偵測顯示器需要另購,否則只能看到胎壓異常燈號
●並非像去年流傳採用tss3.0,而是tss2.0


(據車商表示,23年式 RAV4相比tss3.0主要是少了這兩個功能)
●車內有6具普通音響,音效非常普通
●E-Mirror電子後視鏡
- 在光線不足時,會有複視的感覺,如果能夠改成OLED面板可能就更理想了
- 關掉電子功能後的鏡子功能根本不會想用
- 成像不像鏡子般移動視線角度就能看到不同地方

(光線不佳的情況下,鏡像的車燈跟影像的車燈加疊)
●內包不能選色,皆採用米白色,可能是為了騙視覺讓空間很大,但個人還是比較想要深色系,跟外觀比較搭配外,也比較耐髒
●其他待補充
最後是說說輔助駕駛的功能
隨著科技的進步,這功能越發成熟
ACC、LTA、ACA...

(截取於官網文宣)
叭啦叭啦的一堆
讓近年的汽車在駕駛體感上跟以往不可同日而語
其中上路後最實用的就屬ACC(主動式車距維持定速系統)跟LTA(車道循跡輔助系統)
在路上可以大幅降低駕駛所累積的疲勞
過年期間基隆屏東來回
一來是要瞭解功能的效果
二來算是新的嘗試,還不敢太相信它
9成以上都靠這功能駕駛(仍手握方向盤,時時注意路況)
期間使用心得
- 時速60以下系統煞車體感接近人為線性煞車
- 時速80左右系統煞車有時會重停往前頓一下
- 時速100以上讓電腦煞車有時自己會怕(偶爾自己會介入)
所以才能避開車禍
- 前方急煞ACC會反應不及,必須人為介入
- 高速公路遇到鬼切也有可能直接被擊落,必須人為介入

所以輔助駕駛就是輔助駕駛
只能輔助應付正常情況,偶發例外狀況仍需人為介入
所以時時注意前方車況還是必須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
這次購買23年式 RAV4 hybrid E-FOUR,也算是全方位升級了
感覺還有很多細節可以把玩
未來還有發現有趣的地方再持續更新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