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邊添塊紅磚,
就是買車不碰車美仕,永保車子都沒事,
這一年多來,為了車美仕導航影音,
不誇張,每季都要去處理,
這是買車一年多來,
第五次要處理車美仕導航影音異常問題。
這一次,東部汽車轉答~車美仕要求拆機約十天左右檢測~
沒有備用機可待用,
等於我車要十幾天沒導航影音,
我要車美仕正面給我一個如果再修不好的處理方案,
不要每次老是叫車廠維修師或業務專員轉達,
車美仕電話也打了不接,車美仕客服Line不回。
都叫車廠員工面對。
剛離開東部汽車,給我暫時還算滿意的處理 。
拆下會干擾影音的 車美仕空氣清淨機。
車機就先不拆了,讓我再多測試幾天,看會不會再出現異常。
先上傳影片跟部分圖片有空再編輯



()------2021109更新------()
老婆牽新車,我還是選擇發在Mobile01,
跟我之前在小惡魔分享的
RV 180 ABS
2014 BIG TIIDA 的開箱文
目的是一樣的:
(1) 當買車,用車的記錄,也同時分享。
(2) 誠意而忠實的記錄,可得到許多真實車友的回饋與經驗交流。
(3) 當出保固維修有狀況客訴時,車廠主管出面處理時,問一些事情時,就直接請他上小惡魔順便看一看自己與車主在我樓面的對話與記錄。
買CC是我人生很多第一次的做法與經驗
(1) 第一次買TOYOTA
(2) 第一次買銷售冠軍車款(因為年少時總想要不一樣)
(3) 第一次全原裝(除包膜外)
(4) 第一次包膜
(5) 第一次買車不殺價(因為之前的送廠維修經驗,爾後希望業代能幫忙)
(6) 第一次用刷卡的方式買車
在還沒發開箱照前,
各層樓的回文大概分為以下類型:
●告訴我買貴了,
●買車美仕就是買麻煩事。
●祝福與交流
這些,我都是心存感激的,
感謝諸君在電腦或手機平板前,閱讀,甚至打字給我。
20層樓的回應都要花費你們更多的時間,
同時,也謝謝6千多位網友願意點閱一篇還沒有開箱照的買車文。
以下,圖文重新編排,正式發開箱文。
在交車中心驗車完車↓↓↓

- 驗車照底盤1
- 驗車照底盤2
- 驗車照底盤3
老婆想舊Tiida再懷念一天,就借停在交車中心再一天。
決定隔天再來開。在去牽車的當天,母女與TIIDA拍照留念,我按下快門時,
想到老婆懷孕6個月時牽的車,女兒6歲10月時賣掉。
一幕幕的回憶,相機後的我,意料之外的流下了眼淚,
母女也哽咽的跟相處7年2個月的TIIDA說再見,就分享TIIDA離別角度,合照部份就存硬碟留念。
- 車前測拍
- 車身側拍
- 車尾側
然後正式交車,業代說上面交待,交車要拍車主站在掛紅花新車合影存證。我是事後用相機單獨拍一下紅花車頭。↓↓↓拍完我花就拆了。


↑↑↑交車後的說明書一堆

↑↑↑花了90分鐘看完,列出想問的摘要,牽車時有請問業代。一些答案都KEY在下方文中對應位置。
餘者答案是
●儀表是單獨吃12V電,後座下HV電池散熱孔,要注意保持暢通,回廠會檢查清潔,但因1萬保養,車主還是有空要吸塵一下。
●Driver+ APP要單獨下載,要另外註冊。
●因有4G,五項車機影音都會自動更新,4年滿,原則上1千元內/年,中華續約,不能當熱點。
●行車記錄吃卡規格,16~64G,我自購Sandisk 車機監控等級的64G卡,但要車機格式化後才能用。
●電源保護盒是車美仕確保供電穩定,提昇妥善率的保護裝置。
●用遙控五按可開窗散熱,但全關窗就按鎖車就好。
●免備胎救援,釘小用手冊指導方法補胎,洞大輪側破不要補,然後停在安全處,
再按車上救援鍵,就會有車到定位處救援。
●充氣機是整合補胎,補氣功能,輪胎全洩,洞大是無法的充氣或補救的。
●光碟等,就收好當記念品,出廠該解鎖,該啟用的軟件,安裝中心都已整合完畢。

↑↑↑辦理的證件包,把行照抓出來拍。
這次買車,同一台車,去展問到的一口車價,
花蓮的比新北高,很多東西,花蓮就是比台北貴,
但用車區域在花蓮,所以選擇花蓮。
這裡分享花蓮CC報價單↓↓↓我選102.9萬方案,折8萬,

我是再加前後行車記錄器與數位電視,
重貼冰鑽(撕掉藍鑽換冰鑽),
付款方案是60萬零利率,98萬成交。
未來出狀況就一廠一處處理,在地業務幫忙,
車輛本身,特仕,影音,精選配件,
都四年原廠保固。( 或12萬公里)
都回原廠保養,五年保固(或14萬公里)
鍍膜是有條件一年保固,貼膜是6個月保固,冰鑽是6年保固。
廢氣是五年保固,HV電池是8年16萬保固
有請業代幫我天晴時,
再幫我們開出來在太陽下多曬一下,
這樣隔熱紙,貼膜,鍍膜會更牢靠些。
10/16選車10/17試駕與訂車,10/25領牌,11/06驗車結尾款,11/07交車
21樓分享的報價單↓↓↓

計程車汰舊(8年以上)換新補助,每輛最高35萬,多元化計程車也適用 「補助計程車汰舊換新」方案,計程車可申請汰舊補助,燃油車15萬元、油電混合車25萬元、電動車35萬元。↓↓↓

交通局長葉昭甫表示,第三波原購車補助期限為109年2月5日或109年3月9日起算6個月內,後延長為12個月內,交通部110年3月18日再公告延長至18個月內。符合資格的計程車駕駛(車齡7年)或計程車行(車齡12年),於期限內購買全新計程車,燃油(含油氣混合)計程車每輛將補助15萬元、油電混合車每輛將補助25萬元、電動車每輛將補助35萬元。
但各轄區似乎有名額的限制,申請者的車齡越老,則有有優先權。
我這幾天,就聽到了3個版本,
建議有需要的朋友,還是打電話去想購車區域的監理單位確認,
但是油電計程車的保養周邊都是5千公里的保養,不是一般1萬公里的保養
據原廠回饋,用計程車方案,在車輛本身與一般市售是一樣的零件,沒有分別。
所以想買CC油電的朋友,只要您能符合條件,排到名額,
白底紅字牌的油電,最少折25萬是沒問題的。
我2021/11/10 13:00
照交通部建議至電購車區域詢問,花蓮監理站,
承辦單位回覆,補助沒有名額。
這次辦中信和泰聯名卡,除刷車款轉點數,但正附卡分開計算,卡只能綁定和泰指定的會員,但和泰會員之間可以互相贈送,一天最多送3次,一次最多送500點,其它回饋就不贅述,重點!!!
正附卡,各種消費都能累計和泰Point點數,,都會回匱1%和泰Point點數,
在和泰系統的消費,比如說保養1點=1元,
刷100萬送1萬和泰Point的概念。↓↓↓

2022年式,TOYATA CC規格表
- Page 1
- Page 2
- Page 3
以下是開箱照
- 車前側拍
- 車頭
- 車尾
- 車身
- 車後側拍
- 後照鏡殼
- 後照鏡>
- 鯊魚鰭天線
- 車箱工具
- 車廂
- 車箱內掛扣
- 車廂隔板收起
- 車廂隔板拉開
- 後方車室視角
- 前行車記錄
- 後行車記錄
- 倒車鏡頭
- 後車廂蓋打開
- 後車廂蓋仰視
- 車燈
- Hybrid Mark
- 引擎蓋
- 引擎
- 後輪拱
- FSK 冰鑽Mark
- 車身S25
- 冰鑽S印記
- 前擋S50

Maxxis Premitra 5 215/60R17↑↑↑
展間的油電CC 是米其林,老婆的車是馬吉斯....



- CC車標1
- CC車標2
- CC車標3
- CC車標4
- CC車標5
- 駕座視角
- 副駕座視角
- 後座視角
- 訂製避光墊
- 方向盤總成
- 駕駛模式開關
- 後車門
- 後座扶手
- 後座冷氣風口
- 駕座車門
- 陽春門開關
- 駕座手動調整
- 出廠資訊
- 儀表左下控制總成
- 踏板總成
- 前方充電座
- 扶手箱充電座
- 駕座閱讀燈
- 中央閱讀燈
- 陽春Key正面
- 陽春Key反面
答應送我女兒的玩具CC,是回力車,行走時車燈會亮的。
- 盒裝玩具CC
- 開盒照
- 前側照
- 後側照
- 底盤盒底
()------20211016~20211017 看車、試駕、下訂------()
2014年選Nissan TIIDA ,7年多來,開了21萬公里。
但是最近半年,一次要北上台北,引擎故障燈亮起,驅動馬達軸承壞掉,
一次煞車抖動,是三角台老化更換,一次行車噪音+直線性差,是前輪軸承老化更換,
維修完後,是非常的安靜好開,動力輸出也平順,煞車轉彎也很聽話,
最近都在熟識保養廠維修,老闆是我太太的同學,這台車說順順開個十年一定沒問題。
還要再開兩年多,一台車開十年...,
想想聊聊後,我跟我太太都老了,決定還沒很老前,就換台新車吧!!
車主還是我太太,用車區域花東為主,常北上南下,拖吊師傅,車廠師傅,親友都推TOYOTA,
所以就決定TOYOTA了,剛好和泰中信聯名卡推出,就順辦,可刷車款,未來和泰相關費用,賺和泰點數。
再來就是看車了。
我六歲女兒說要買媽媽的新車,超興奮的,
一進展間,就開始拉著媽媽選起車,坐上坐下後,
母女同心,一致選了C-HR,我女兒要白色,我太太要銀色,白色有現貨,銀色要等到12月,
我是覺得,等等沒差,買車要到車主愛的款式,畢竟一開又要好幾年。
我女兒雖然很愛白色的C-HR,但是看到展間有玩具CC,她超愛的,
就妥協媽媽買銀色車,交車時送她玩具CC,小寶貝欣然同意。
再來就是約試駕來確認,我是建議油電CC,C-HR 1.2渦輪一起體驗,
(這兩台車的2021年款,我個人都開過,
C-HR 除了C柱、後窗視線不良,冷氣不夠力,行李空間太小(出國,或採買就不夠用),
駕駛寧靜度,省油,這五項不行,其餘在駕駛性能,駕座跟客座的舒適度
(後座整的很平,前座調好,膝部空間也足,
駕座真的好坐,油門、煞車、方向盤的配置開起來最舒服),
前方視野等等,是贏過油電CC的。)
所以,就約隔天試駕,我跟寶貝坐後座,老婆試駕,
開完,我太太跟我感覺差不多,她其實喜歡C-HR的性能,還有漂亮的車型外觀。
我請老婆評估一下C-HR及油電CC優缺比較,
再提出:
CC是銷售王,新神車,未來維修上,一定也是各車廠常碰到的機種,
相對不會修的師傅就少。
銀色CC Hybrid不用等。
不然就是等年底到港的銀色C-HR
所以,就改買2022年式 CC Hybrid了。
60萬零利率,實刷36萬,
原特仕車隔熱紙是FSK藍鑽,訂車完1小時後,至電業代昇冰鑽,
(註:和泰原廠只有冰鑽S-Type的車廠特規,
詢問FSK原廠S-Type等於冰鑽最低等級F-Type,
花蓮和泰FSK冰鑽的紙規也只有s25 s50 s75這三個規格,
所以選擇前檔50車身25)

因我老婆保險紀錄優良,乙全含颱風,天災險,2.7萬多。
以下,是這兩天記錄代表的三張手機照。
- CC 車頭
- 花蓮展間
- 報價單
後記→→
車主駕駛(老婆)感想
很安靜,很好開,煞車踏板比TIIDA高要熟悉一下,
方向盤座位可以調到很舒服的位置,
叫我買兩個車用頭枕。
起動時太安靜了,有點沒安全感。
後輪拱傳到車室的噪音?→比TIIDA安靜多了。
高速公路開過如真的會吵,再去外廠優化輪拱隔音。
我呢?只希望不要抽到簽王,車美仕要出問題希望在保內,
車保我一家人行車平安。
為什麼不選GR 或 旗艦版?
我們不要環景,電動尾門,電動座椅,還有18吋鋁圈,
前三項,親友間的豐田故障率高,尤其是電動尾門,動作超慢,踫到硬關的人更麻煩。
CC本來動力小了,18吋的輪圈基本上,一定更耗油,17吋輪圈,換輪胎的時候也會便宜一點。
很希望裝GR板的井字,但和泰不給昇級,買GR版才有。
我個人對GR版更重,又改18吋鋁圈輪胎,官方測試還能比輕一級的17吋胎的同級車更省油還蠻懷疑的。
各項駕駛新功能,的確令人滿意,
維獨車道只有維持警示,不會自動修正,美中不足,
但開定速定距跟車,會自動修正左右,對準前車中心點,前方車輛停,也會自動停,完全不用動方向盤,手放著就好,油門煞車也無需人去作動,這個駕駛科技真是不錯。
希望我們老到變三寶級別時,
那時已出來超級能源智慧車,
那時車可完全自駕,急難救助通報一切功能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