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本篇新年式 Toyota Auris 試駕報導之前,可以先參考我們之前的同級車評比報導:Mazda 3、Focus、Auris三強鼎立,掀背車集體評比五道關卡實測!

新年式 Auris 的外型沒有明顯變動,畢竟上市才一年多,主要變動處在於配備調整,不過總代理仍在本回新年式車型增加雙色塗裝選項,加價1萬元即可將包括A柱、車頂與C柱改為黑色塗裝,使得視覺效果更為搶眼,包括珍珠白、晶燦紅、鈦金銅、極光銀、電馳藍這五款車色都可選擇黑色車頂塗裝。

試駕車為售價89.5萬元之旗艦版,與尊爵版的外型主要差異在於鋁圈尺寸(旗艦版18吋、尊爵版16吋)與LED前霧燈,其餘則是內裝配備部分的差異,包括方向盤換檔撥片、雙區恆溫空調、盲點偵測、HUD抬頭顯示、液晶儀錶面板等都是旗艦版專屬,兩個車型等級之間的價差為4.6萬元,個人覺得旗艦版反而比較「超值」。

內裝同樣提供全黑與黑紅色兩種選項,新年式 Auris 的整體內裝鋪陳與先前相同,僅差異中控台螢幕尺寸從7吋升級成8吋,所以螢幕「邊框感」就少了些。
除了兩個等級皆標配TSS 2.0駕駛輔助系統之外,主被動安全包括VSC車身穩定系統、TRC循跡防滑、HAC上坡起步輔助,以及七具氣囊等;另外像是Push Start、Smart Entry、電子式手煞車都是全車系標準配備。

控制ACC與LTA系統的按鍵同樣位於方向盤右側,照片中可以看到右側類似碼錶的圖案即是啟動ACC(定速)功能按鍵,左上方車頭圖示為調整與前車之間的距離,下方車輛與兩側標線的圖示即是車道偏移(維持)功能按鍵;我們實際上路來試試新年式Auris的全速域ACC與LTA功能好不好用。

如前面講的,先按下方向盤上的定速按鍵,再按下「SET」即可啟動,而舊版本Auris的ACC系統啟動時機在時速30km/h以上,而新年式Auris在車輛靜止時就可以預先開啟功能,第一次設定時車速仍要超過30km/h(因為最低速度設定範圍就是30km/h起跳),之後就可以在180km/h以下的速度進行設定與使用;舊版Auris只要跟隨前車速度低於30km/h,ACC系統就會自動解除,但新年式則具備Stop & Go功能,可以跟著前車到靜止狀態,若2秒內前方車輛繼續前進,不需刻意踩油門就可以直接跟隨前車,停止超過2秒的狀況,只要輕踩油門或按下SET按鍵,就可以繼續保持跟車狀態。

進入儀錶板選單,可以發現舊版Auris原本的LDA選項變成了LTA,全名為「車道循跡輔助系統」;過去的LDA功能啟動時車輛會偵測道路標線,當車輛偏離直線跨越標線時,車輛就會發出警示與微幅震動提醒駕駛人,這次升級的LTA系統則可讓車輛保持在標線中央,也就是俗稱的車道維持輔助系統。

開啟LTA功能時,選單特別註明具有轉向輔助功能,左上方的標線圖示,如果顯示雙實心線就代表系統已偵測到道路標線並啟動功能,照片中的虛線圖示代表尚未偵測標線。

全速域ACC搭配LTA系統,其實就等於Level 2駕駛輔助等級的水準,但Level 2的意義仍代表僅是「輔助」,駕駛人開車時雙手不能離開方向盤;而在全速域ACC加上LTA功能啟動時,行駛在道路標線清楚的路段時,就能用比較放鬆的方式開車,車輛行進時能感覺到方向盤微幅修正,並與前方車輛保持定距行駛,這對於長距離高速公路行駛而言能夠大幅著減輕疲勞感,即使遇到塞車時也能派上用場。

儀錶板切換顯示畫面,也可叫出ACC與LTA功能的狀態圖示,可以看到圖示兩側的標線顯示實心時,代表車道維持功能已經啟動。

這次試駕同時找來新一代Mazda 3,試看看兩車在開啟全速域ACC(Mazda稱為MRCC)與車道維持時的作動方式差異。

Mazda 3的MRCC(ACC)系統的作動時速為0~145km/h,同樣支援跟隨前車到停的Stop & Go功能。

Mazda 3的車道維持系統稱為「CTS巡航模式車道維持輔助系統」,不過系統支援時速為55km/h以下,也就是說Mazda 3的車道維持功能僅能用於中、低速域,若面對高速公路等時速超過55km/h的路段,車道維持功能便會解除,僅保留LAS車道偏移防止系統與LDWS車道偏移警示系統功能,當車輛跨過道路兩側標線時,發出警示與方向盤震動提醒駕駛人。

來回試駕幾趟之後,在時速55km/h以下的場合,新年式Auris與Mazda 3對於ACC與車道維持功能的作動差異不明顯,兩車在熟悉方向盤上的功能按鍵操作後,都能很迅速直覺地啟動ACC與車道維持,如果刻意雙手放開方向盤讓車輛自行駕駛(僅測試,非正確使用方式),可以感覺到Auris的方向盤修正方式比較和緩,而Mazda 3的修正力量較大且快,但在雙手握住方向盤的情況下,兩車都能準確地維持在車道中央。
另外,這次由於試駕時間安排的因素,所以沒有同場找來Focus一同測試ACC與車道維持功能,但還是說明一下Focus的駕駛輔助系統內容,目前國產Focus五門掀背版僅有頂規ST-Line車型搭載全速域ACC與車道維持功能,ACC作動時速為0~200km/h。

看完新年式Auris升級後的駕駛輔助功能之後,其他未更動的部分我們還是「複習」一次!先從車頭看起,兩個等級的頭燈都是標配LED大燈與日行燈配置,旗艦版則多了LED霧燈。

黑色車頂為加價1萬元之選配項目,除了車頂與A、C柱之外,後視鏡外殼也採用黑色塗裝。

鋁圈為18吋配置(旗艦版),配胎尺寸為225/40R18。

個人認為掀背車的外型精髓在於車尾,大概等於人體的腰與臀,Auris透過明顯隆起的後葉子板,加上傾斜尾門搭配厚實後保桿的組合,與Mazda 3、Focus等價位相近的掀背車相比,外型設計頗有特色。

LED尾燈在夜間亮起時的辨識度頗高,但比較可惜的是排氣尾管採用隱藏式設計,就少了些運動型掀背車該有的外型特質。


7吋中央液晶儀錶螢幕為旗艦版的專屬配備之一,兩側的轉速錶與油量、水溫錶仍是傳統式指針設計;切換Sport功能時,時速錶則會變成紅色顯示,同時提供豐富的顯示與設定功能,包括TSS系統功能的切換、旅程電腦、油耗統計等,其選單採用繁體中文介面。

中控台螢幕搭載8吋Toyota Drive+ Connect智聯車載系統,能透過Wifi與智慧型手機連結獲取更豐富的功能,但並未支援Apple CarPlay與Android Auto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排檔座前方設置了雙前座加熱功能開關,一旁的置物空間能放置零錢、票卡等小物品。

變速箱搭載具有「Launch Gear」技術的Direct Shift CVT變速箱,能在車輛起步或低速行駛時直接使用齒輪驅動,可改善傳統CVT變速箱起步遲緩的現象,當車輛速度增加時才會切換至鋼帶傳動,這具變速箱同時還具有模擬10速檔位功能。

前座椅採用跑車式設計,照片中為頭枕拉起狀態,包覆性與止滑效果出色,其中駕駛座具有電動腰靠功能,但兩張前座仍是手動式調整。

後座空間就不屬於Auris的強項,膝部與頭頂空間只能說是堪用,而且也沒有後座出風口的設計。(謎之音:有後座載人需求其實可以選擇空間較大還有出風口設計的Corolla Altis啊!)

行李廂空間平整,還能透過6/4分離功能擴增置物空間,而實際載物表現與同級距掀背車相比仍有不錯水準,可參考文前分享的集體評比文章連結。

新年式Auris的動力系統沒有變動,同樣搭載2.0升自然進氣設定的「M20A-FKS」引擎,具備D-4S直噴技術、進氣端VVT-iE電子控制可變汽門正時、排氣端VVT-i連續可變汽門正時,以及13.0:1的壓縮比設定,最大動力輸出為170ps、20.4kgm;為了提升引擎燃燒效率,針對進排氣門擴大夾角、調整進氣道角度,並在進氣口使用雷射塗層技術,使得進氣速度更快,使得這具引擎達到40%的熱效率。

根據我們過去試駕的經驗,Auris以儀器實測0~100km/h加速約有10秒的實力,雖然直線衝刺的爆發力不如搭載渦輪增壓引擎的對手,不過線性平順的油門反應,以及Direct Shift CVT變速箱帶來的良好動力傳遞效率,一般日常代步已經很實用。
Auris的底盤表現也屬可圈可點,轉向反應迅速直接,車身側傾的抑制程度佳,面對比較激烈的操駕,Auris仍帶給駕駛者不少的信心;整體來說,Auris在操控表現給人的好感優於動力,身為一輛運動型掀背車還算滿意,新年式車型補齊駕駛輔助系統之後,產品競爭力大為提升,而Auris的潛在消費者是否會因為駕駛輔助配備升級而買單?接下來幾個月的銷售成績值得好好觀察!

Toyota Auris旗艦版規格諸元表
引擎型式:直列四缸DOHC 16V自然進氣
排氣量:1987c.c.
最大馬力:170ps/6600rpm
最大扭力:20.4kgm/4800rpm
驅動方式:前輪驅動
變速箱型式:無段式CVT附10速手自排
煞車結構:四輪碟煞
前懸吊結構:麥花臣+防傾桿
後懸吊結構:雙A臂+防傾桿
輪胎規格:225/40R18
車身尺寸:4375mm x 1790mm x 1435mm
軸距:2640mm
車重:1390kg
油箱容量:50公升
最小迴轉半徑:5.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