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行款Prius C於2011年推出,它的定位很簡單,就是擁有Yaris身型的Prius,一款提供都會通勤使用的小型油電混合車款,因此在95無鉛汽油一公升逼近35元的2012年導入國內販售後,也成為不少精打細算一族的選擇。而在B-Segment小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加上油價不若當初嚇人的狀況下,產品週期已久的Prius C當然也難免出現銷售後勁不足的狀況;重點是,雖然早已在各個級距稱王,但Toyota似乎也沒有意思要放棄80萬元級小車市場的意思,去年8月和泰導入了裡外經過修飾、又降價又加配備的小改款Prius C,讓消費者回想起市場上還有這款油電小車的存在,並在最後幾個月趕上進度,使Prius C在2017年度仍能維持每月百輛左右的銷售水準。這數量雖然不多,但也證明了市場上仍有不少人鍾情於油電混合動力車款。今年,為了提供給消費者更多選擇,並增強Prius C的車系競爭力,和泰又再度出招,在10月導入了「Prius C Crossover」,以單一車型81.9萬元的價格投入車市(Prius C則為79.9萬元)。

在總代理並未大肆宣傳之下,或許很多人仍搞不清楚這款初來乍到的新角色到底與大家熟悉的Prius C有何差異?簡單來說,就如同「Crossover」車名一樣,它就是Prius C的跨界休旅版本,懸吊系統經過調校使車身離地高比Prius C高了20mm。此外,除了外觀略有不同之外,兩者的動力系統、配備則是完全相同。

單獨看Prius C Crossover時它的跨界身段可能不是這麼明顯,不過將其與Prius C擺在一起便可看出兩者的差異。

相較Prius C 4050 x 1695 x 1445mm的車身尺碼,Crossover車型則為4060 x 1715 x 1490mm,較大的差異是車高增加了45mm,至於軸距當然同為2550mm。

相較Prius C的一體式水箱護罩與下氣壩,Crossover則將兩者分開並設計出不同形狀,另將水箱護罩內的橫柵改以六角形格榨取代,最下方則加入銀色防刮飾板。

原本狹長型的霧燈座也經過重新修飾,不僅加大面積更新增多道橫向格柵。

頭燈組設計並未改變,依舊是傳統的投射式滷素大燈。

Crossover車型在車側最大的特徵便是前後輪拱、側裙等處皆加入加入霧黑色的防刮塑料,為外觀增添不少粗獷風格。

小改款後換上的直立式LED尾燈造型十分搶眼,車尾上方也依舊配置了附有LED第三煞車燈的大型擾流尾翼,另外在車頂兩處新增兩道黑色的車頂飾條。

車尾部分最大的不同為後保桿設計,呼應車頭於下方加入大面積黑色與銀色的防刮飾板。

為了節能需求僅配備15吋鋁圈,至於鋁圈尺碼、造型皆與Prius C相同,配胎寬度也為較窄的175mm。

車艙採用大膽線條鋪陳營造活潑動感氛圍,中控台另以大面積亮黑鋼琴烤漆飾板與鍍鉻飾條妝點。而在安全配備部分,Crosover車型與Prius C一樣,都標配了七具輔助氣囊,以及VSC車身穩定、TRC循跡防滑、HAC上坡起步輔助、AVAS車輛接近警示行人、BSM盲點偵測警示等系統,之前大家期待的TSS則無緣得見。

Prius C小改款後新增的BSM盲點偵測警示系統將警示燈號安裝於A柱下方,不過由於位置與駕駛者視線的關係,使用上仍不比裝設於後視鏡的系統顯眼。

空調出風口採用不少性能車常見的渦輪造型,並加入黑色鋼琴烤漆外框,不僅設計感頗佳製作也算精緻。
- 方向盤
- 左側按鍵
- 右側按鍵

對於初次接觸Prius C車系的駕駛者而言,配置於中控台最上方的長條型儀錶需要點時間習慣,因為讀取行車資訊時必須將視線稍微偏移。
- 儀錶-1
- 儀錶-2
- 儀錶-3
- 儀錶-4
- 儀錶-5
- 儀錶-6

中控台正中央以整塊黑色鋼琴烤漆飾板鋪陳,車機搭配的是早已用於國內許多車款、大家十分熟悉的Drive+隨行駕駛系統;至於下方則羅列空調系統的控制按鍵與旋鈕。

中央鞍座最前方不僅規劃了一個置物用凹槽還具備雙置杯架,高度足夠你放入速食店的大杯飲料,相較某些置杯架設計在排檔座旁邊或後方的車款,如此配置也不會妨礙到換檔動作。

Crossover與Prius家族的其他油電車款一樣採用E-CVT電子控制無段變速箱,車室內也搭配了漂亮的藍色排檔頭,除了P、R、D、N之外另具備長下坡路段需要引擎煞車時所使用的B檔,並同樣欠缺手動換檔機能,不過換檔方式就與一般自排相同,不像Prius常常讓首次接觸的人摸不著頭緒。

排檔座後方配置了四個按鍵,上排為純電行駛警示音與循跡防滑系統開關,其中純電行駛警示音在純電純電模式行駛時可發出聲響提醒用路人有車經過,至於下方則為ECO與EV模式的開關。

手套箱中的置物空間雖然寬度不大,但空間方正深度表現也佳,依舊能置入不少雜物。
- 手套箱上
- 方向盤後
- 門板
- 前座
- 後座
- 後座置杯架
- 前座空間
- 後座空間
- 後廂-1
- 後廂-2

油電動力系統無疑是Prius C的最大賣點,也讓其在B-Segment小車市場中顯得獨樹一格,現在Prius C Crossover當然也具備這樣的優點,並延續了Prius C的油電混合動力系統配置。這套油電混合系統的內燃機為代號1NZ-FXE的1.5升自然進氣引擎,由於採用類Atkinson循環因此最大輸出僅有73ps/11.3kgm,搭配擁有61ps/17.2kgm最大輸出的電動馬達後,系統最大綜效馬力則剛好破百來到101ps。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和泰在今年10月宣佈,提供旗下2019年式Hybrid車款的電池延長保固,也就是說電池部分的保固由原本的5年或12萬公里延長至8年或16萬公里(視何者先到),這對於油電車主而言當然也是個好消息。

老實說101ps的動力,即使用在車重僅有1.1噸的B-Segment小車上也不算出色,雖然起步還算輕快,不過在中段與高速的再加速能力便顯得有點力不從心,但動力表現本就非Prius C車系的重點,26.5km/L的亮眼平均油耗才是它的最大武器!

在電池電量充足的狀況下按下EV Mode按鍵後,Prius C Crossover便能化身為電動車以純電模式行駛,不過油門得很輕很輕地踩,而且開了幾百公尺你就能看到儀錶上的電量一格一格的掉,若油門過深、時速達50km或電池電量不足等狀態下,引擎便會啟動提供動力。值得一提的是,雖為品牌最入門的油電車款,但這套油電系統的作動依舊令人讚賞,由馬達、引擎單獨驅動或兩者共同運作時的動力源切換又快又順,若不是藉由儀錶上的動力源圖示或聽到引擎聲響,很難去察覺現在到底引擎有無介入或是在何時介入驅動車輛。

毫無疑問,Prius C Crossover採用的是極為舒適取向的懸吊調校方式,在市區行駛相當受用,不太會產生令人不快的震動或衝擊,但也因為如此,加快車速通過彎道時車身便會有極大的荷重移轉,加上抓地力不算出色的偏窄節能胎與中規中矩的轉向反應,其實對於激烈操駕都有不利影響。

Prius C Crossover與Prius C擁有相同的動力與配備,就連開起來都沒有太多差異,老實說兩者的產品同質性實在太高,因此就像前言所述,Prius C Crossover的魅力就在於粗獷有型的外觀套件,以及那多出一點點的車身離地高。在這樣的狀況下,或許Prius C Crossover的誕生已無法在競爭激烈的小車市場再度掀起一陣波瀾,但對於那些本就想入主Prius C,又鍾情於奔放跨界形象的消費者,當然也不失為另一個好選擇。
Toyota Prius C Crossover 規格諸元表
動力型式:直列四缸DOHC 16V+油電混合動力
排氣量:1497c.c.
引擎最大馬力:73ps/4800rpm
引擎最大扭力:11.3kgm/4000rpm
馬達最大馬力:61ps
馬達最大扭力:17.2kgm
系統綜效輸出:101ps
驅動方式:前輪驅動
變速箱型式:E-CVT電子控制無段
煞車結構:前碟後鼓
前懸吊結構:麥花臣
後懸吊結構:拖曳臂扭力桿式
輪胎規格:175/65R15
車身尺寸:4060mm x 1715mm x 1490mm
軸距:2550mm
車重:1140公斤
國內售價:81.9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