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Sienta的各項迷思整理 (文多廢話更多,閱讀困難或是不想浪費時間者慎入~) 20180111更新2018售價

寫在前面:
.給看到T牌/Sienta不用大腦就想酸的網友們:不好意思,看到這裡你已經浪費時間了,趕快按下右上的”回覆文章”開始酸吧!
.給注重安全性而酸T牌/Sienta的網友們:雖然安全是回家唯一的路,選擇比較安全的車絕對是一件正確的事,但並不代表選擇比較沒那麼安全的車是一種罪而需要被酸;如果情況允許,大家都想買安全又能滿足自已需求的車;但是影響行車安全的條件裡不只有車身鋼性,影響買車選擇的條件也不只有安全性。請諒解。
.我不是來討戰的(雖然很像XD)

給潛在Sienta車主們:
會想寫這篇是因為其實從對T牌的不屑、動搖、期待、觀望、掙扎、分析、選擇…一直到決定成為Sienta車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既使在網路上爬文做功課,也有太多的錯誤/虛假/偏頗/莫衷一是 的訊息。自從我買了車發了文之後,不管是在論壇上的私訊或是日常生活中的朋友都會對這台車提出一些問題和疑慮;除了一一回覆之外,我希望能透過整理自己一路走來的過程中學到的、找到的、體會到的、討論出來的一些資訊和想法,用自己覺得比較客觀的角度來呈現關於Sienta的一些迷思和現象。
當然人非聖賢,如果有資料錯誤或是狗屁不通的地方也歡迎各位前輩們指正~

1.大家都說T牌車軟不安全,Sienta也是吧?
先從有數據的資料來看好了:
Sienta國外撞擊影片



→如果說國外的撞擊測試對車身鋼性或是被動安全沒有參考價值的話,那麼台灣的每一台車的國外測試影片都沒有參考價值。同間車廠賣到不同國家都有不同的零件和規格來符合當地法規的話,只有當地的撞擊測試才算數。(toyota國產鋼材會偷,其他車廠國產難道不會?進口車也不會因為出到美國或是出到台灣有所差別?)

那台灣就是沒有啊,怎麼辦呢?難道只能嘴炮一輩子嗎?

沒關係…還是先看一下基本安全配備好了:

Sienta的各項迷思整理 (文多廢話更多,閱讀困難或是不想浪費時間者慎入~) 20180111更新2018售價

Sienta的各項迷思整理 (文多廢話更多,閱讀困難或是不想浪費時間者慎入~) 20180111更新2018售價

如果有時間拿這張表去和當下其他的MPV車款比的話,我認為安全配備大部分是有一定的水準的,除了1.5的最入門款把循跡和穩定類的全拿掉了(看來就是給不在乎安全只在乎價錢的族群)
然後5人座最多只能加到4氣囊,7人座可以加到6氣囊但是一定要跟雙側滑門和其他東西一起綁著賣這點讓人很不爽。(價錢的部分後面再詳談)

所以呢?難道說其他車廠也可能有偷工減料就可以說sienta是安全的嗎?

當然不是~

只是關於車身結構的鋼材強度的數據,不論各廠都沒有公佈明確且一致的數據(降伏強度or抗拉強度),所以沒得比較。
而大家老是愛用手壓鈑金來判斷車子硬不硬強不強的這種方法,我個人認為是沒有太大的依據的,但是鋼板愈厚隔音愈好關門聲愈紮實倒是真的XD
台灣沒有鋼板厚度的量測資料,可以看看對岸的:
https://www.chinatt.news/6407746662495683073.html
神A明顯薄了一點,但是也沒有薄到誇張
然後很可惜sienta對岸沒上,沒資料

比起實驗室中受控且大家一致的變數,道路上的撞擊其實變數多多,比如:自撞前方車輛/柱子/水泥牆/其他硬物、前方他撞(車型/速度/角度)、後方追撞或是推撞(前方有無車輛?車型?後方撞擊車輛的車型/重量/速度/角度/有無受擠壓或是直接撞出去?當時煞車是踩緊還是輕含?)、出事車的年份?是否有過造成車體受損的事故?行車記錄器影片視覺上的速度誤差、網友敘事上的加油添醋…等等。

但從網路上政治正確的說法~考試大家都會作弊,現實生活中的硬碰硬才是真的。
Sienta/T牌車在日常的道路碰撞經驗上來看,確實是沒有像其他美系、歐系、韓系或是一部分的日系車來得勇健。
(在google圖片搜索打上 ”toyota 車禍”跟”ford 車禍”,就可以看出照片的差異,但不知道車禍的大小和對手是誰就是了~)

講了半天,在台灣沒有公佈撞擊測試影片和分數前,都沒定論,大家註定要嘴炮來嘴炮去
就算公佈了影片和結果,路上發生任何大小車禍,即使速度不明角度不明車況不明,大家註定還是要嘴炮來嘴炮去

怎辦呢?

我的建議是,疑車不買,買車不疑。如果你的購車口袋清單裡除了Sienta之外還有其他能符合大部分需求的車款,並且安全性在你的Priority是排在前面的話,請先考慮安全性較高的品牌,避免遺憾。(也避免被酸)

如果你的需求篩選到後來只剩Sienta,畢竟T牌車體結構的強度普遍口碑不佳,請盡可能多加點預算購買4氣囊(5人座)/6氣囊(7人座)的。(從撞擊影片就可以知道,氣簾不只是給第二排第三排用的)

無論其他人怎麼酸,選的車能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和能力,只有自己最知道。
聽起來像廢話,但這是實話。

另外,開在路上除了小心別人來撞,自己也要能掌控車況
所以車身鋼性固然重要,其他的主被動安全、駕駛道德和勤練技術也不能少
下面的案例,車體看來完好,但車主受傷也不輕
一樣的情況如果開得慢一點,或是開的是其他有主被動安全較齊全的車種,也許就可以避免意外發生



不管開什麼車,都要以安全為重,和大家共勉之。


2.大家都說Sienta盤子價,真的嗎?
這幾個月從各個主題文章或是文章內的回覆來看,多半是參考價值較低的情緒性發言,比如說”貨車賣高級車的價”、”這麼醜還要賣到八、九十萬”、”國產當進口車賣”、”台灣廠商一定有偷配備的還敢賣得比日本貴”…等等;

或者是用資訊不對等或是錯誤資訊的方式,比如說:”在日本Sienta賣得比wish/yaris還便宜”(用高規比低規,或是不同市場區隔的車型來誤導)、”1.8賣得比2.0還貴”(完全沒考慮規格和標配上的差異)。

貴不貴,其實看人財力,這不好說。

但是定價是否真的把台灣人當盤子?這點我們可以拿其他廠牌的車型,用差不多同樣的標配和等級,來比較台灣的定價和在日本/韓國/美國的售價差異:

Sienta的各項迷思整理 (文多廢話更多,閱讀困難或是不想浪費時間者慎入~) 20180111更新2018售價

Sienta的各項迷思整理 (文多廢話更多,閱讀困難或是不想浪費時間者慎入~) 20180111更新2018售價

上面的表是我隨便挑了幾家大家常提的車廠,任意找了兩地都有的車款後,用google一條一條去翻譯找出規格/標配和台灣車型差不多的等級之後,將當地售價換算成台幣之後做的比較。

不負責結論:”台灣的車不管進口國產,都賣得比該品牌原產地的價格貴”

數字上看來有1.2~1.8不等。

有人可能會覺得,進口車賣到1.5/1.8倍就算了,人家有進口關稅和其他的稅,國產憑什麼賣比日本貴1.5倍?
我是這麼想的,為什麼有些車商本來國產的要改成進口?因為他們國產的銷量撐不起足夠的經濟規模來養工廠和作業員,經過試算之後,走進口代理的利潤要比國產的高,要管控的成本也簡單許多。(但也會受到匯率波動的影響)

也就是說,以馬自達為例,改成進口之後,雖然要繳下面這麼多的稅,但是還比國產賺?(理解不能XD)

Sienta的各項迷思整理 (文多廢話更多,閱讀困難或是不想浪費時間者慎入~) 20180111更新2018售價

而國產的車雖然不用關稅,但國內的客車稅、工廠、人員、原廠授權等等都是不小的資本支出。
而台灣生產的sienta是目前世界上有在販賣sienta的國家中唯一的左駕版,和右駕版不同的模具也有一定的成本要吞。

所以1.56倍高於表格裡 國產福特的1.22倍,sienta確實貴。

和其他車廠比完價格發現有貴到之後,我們來比一下台日sienta的規格
因為1.5的台日規格差太多,我這邊先拿台灣1.8的來比。(1.5和1.8的價差就自己吞了XD)

Sienta的各項迷思整理 (文多廢話更多,閱讀困難或是不想浪費時間者慎入~) 20180111更新2018售價

紅色是兩邊有差異的部分,方便大家比較台灣和日本的配備不同之處
至於引擎的價差或是idle start/stop的成本是多少的話,目前沒有資料可以比對,大家自己衡量吧~

我認為規格這個部分,台灣和泰讓人垢病的,就是6氣囊一定要7人座的頂級版本才能加配(而且要跟其他東西綁一起配),

而日本任何車型只要加價就能從2氣囊→6氣囊,明顯人性許多。

再來就是TSS-C這個現在正流行的主動安全配備沒得選。(聽說要過NCC)

總的來看,在車型等級配備差不多的情況下,Sienta國產車比原產地貴了1.56倍,比其他拿來比較的國產車型1.22~1.38倍來得高。(1.56包含了引擎以及一些配備的差異)

的確是貴。

(可我不懂為什麼進口的也有1.33和1.86的差別…台本爆利?XD)

3.大家都說Sienta隔音不好?
這點確實沒有數據能說明它的不同時速下的車內dB值來和其他MPV比較…
雖然這只是台多功能貨車,但我自己覺得以這個價位的車來說確實不怎麼好

廖剛的車評:(14分45秒左右開始)



我個人的感受和廖剛差不多。
大概3200轉開始引擎聲會變得明顯,時速80以上胎噪聲也開始變大
但每個人開的前一台車的等級或是對噪音的敏感度差異頗大
如果你在意室內的寧靜度,請務必試乘幾次,跑跑不同路線感受一下。
隔音品質還是原廠就裝好的比較好,如果買了一台隔音不能接受的車
然後自己出去外面花大錢又改善不了多少,真的會很難過~

4.大家都說Sienta又高又晃會暈車?風一吹方向盤就抓不住?
這點我還是沒有數據,只有家人的自身體驗
內人只要坐遊覽車/wish計程車/渡輪,一定暈
坐別人開的車,要看那個人的開法
坐我開的車,沒暈過。(不管是自己的還是租的)

所以我其實不太知道到底會暈車是開車的人問題多一些,還是車子的問題多一些XD
如果發現自己開車容易讓乘客暈,又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的話,可以參考一下這個影片
沒事多練習體會,應該就會有所改善



老樣子,買車請務必多試乘幾次,帶著家人跑跑不同路線。
雖然聽起來像廢話,但是對於無數據佐證的感受部分,自己試乘是比”聽人家說”要來得直接的做法。

不ok,就直接打槍

沒人受得了讓妻兒在車上頭暈想吐~

至於側風造成的影響
我在颱風來臨前夕開過五楊從台北到中壢接平面
我自己的感覺是側風來襲的時候,方向盤的拉扯力道和我之前開的Tiida差不多
不用特別下意識自己就修正回來了,並沒有感覺抓不住。
但很遺憾的,風速和迎風角度我也沒有數據,只有個人感受


5.大家都說Sienta車頭很醜很衰很哭哭?像堪九郎/自來也/破面/威斯帕/星戰士兵…等等
呃…關於這點我還真的幫不上忙,自己的車自己選XD
如果這台車你覺得不堪入目,那就不堪入目吧~每個人本來就有自己的審美觀
有人覺得星戰士兵很帥,有人覺得很醜~

好啦,如果你下不定主意需要信心,試試看這個:
這是日本人設計的車,如果長得又醜又像卡通/電影人物他們應該也有同感才對
但這台在日本上市後賣到翻掉
甚至影響到Prius C (日本叫Aqua)的銷量
https://www.carlist.my/news/toyota-sienta-becomes-japans-no1-selling-mpv/19720/
這麼醜的車,賣到現在銷量都還有一定的水準
http://www.sienta.car-lineup.com/hanbaidaisu.html
讓sienta長成這樣的主事者:粥川宏 (Kayukawa Hiroshi)
http://www.carsensor.net/contents/editor/category_849/_30920.html

如果你不喜歡跟日本比,那你應該聽過佛印和尚的故事:

宋代著名學者蘇東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蘇東坡去拜訪佛印,與佛印相對而坐,蘇東坡對佛印開玩笑說:“我看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微笑的說:“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蘇東坡覺得自己佔便宜,很是得意。回家後,蘇東坡很是得意的向妹妹提起這事,蘇小妹說:“哥哥你錯了,佛家說“佛心自現”,你看別人是什麼就代表自己是什麼”,蘇東坡一怔,揪著鬍子直發楞


6.大家都說Sienta/T牌 妥善率很好,真的嗎?
小弟是第一次買T牌,所以我也不太清楚XD
不過T版逛逛就知道長期開下來也許並沒有好到讓人驚訝又金剛不壞的程度
比如最近的這篇: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64&t=5271492

但是跟其他車廠比呢?
國內找不到數據,我們找一下國外的:

Sienta的各項迷思整理 (文多廢話更多,閱讀困難或是不想浪費時間者慎入~) 20180111更新2018售價

數字的意思是該車廠的”每100台車有幾個品質問題” (數字愈小愈好)
從這邊看來,Toyota的品質還是有一定的水準的

什麼?這是北美的?台灣國產一定爛透了!

好吧,台灣國產這麼差,那把這張表上的車廠的數字都乘個2倍好了
我們再來看看…呃…只是數字變大了,名次好像一樣耶XD

每個人運氣不同,用車的習慣也不同,保養的地方也不同
實在很難說10年後的車子妥善率是被兩光技師修壞的,還是真的是耐用度不好被開壞
但從數字上來看我覺得應該是個五十步笑百步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品質

朋友是小黃司機,今天才剛把10年神A換成油電RAV4(正式交車),
問他toyota真有這麼好?他說Toyota不是沒問題,但是在他靠的車行裡面大家的經驗
比起其他廠牌,toyota的問題還是最少的

品質問題這麼多又不耐用的話,數十年來這麼多小黃司機不離不捨前撲後繼地支持究竟是為了什麼?
---------------------------------------------------------------------------------------------------------

本來起筆的時候,想說最近回了好多問題,應該有蠻多迷思可以寫的,結果寫了幾條發現好像沒想法了
(原來最大的問題就是T牌的安全性和Sienta超乎想像的定價啊XD)
如有潛在車主們有什麼其他方面的疑問也歡迎發問,相信版上很多車主都能協助回答的

20180111更新:
因為2018開始sienta 7人座都標配6氣囊並調降售價
更新一下台日的價格比:
從1.56略降為1.51,標配由4氣囊→6氣囊

Sienta的各項迷思整理 (文多廢話更多,閱讀困難或是不想浪費時間者慎入~) 20180111更新2018售價
2017-09-26 18:02 發佈
Akira4605 wrote:
寫在前面:
.給看到...(恕刪)




感謝心得分享,我也訂車了,但是是5人英倫版,雖然只有兩個氣囊保護,對我公司來說也夠用了,比目前等待報廢的solio好蠻多了,等待10月中交車!
ack001 wrote:
感謝心得分享,我也...(恕刪)


先預先恭喜牽車!
solio應該也是將近10年的車了,換車應該很有感
沒記錯的話英倫特仕版好像沒有車身穩定和循跡防滑,雨天或是偶爾開快時要多留意喔
The dark souls are not those which choose to exist within the hell of the abyss,
很讚賞您花不少時間推薦這台車。

個人看完只有一個建議,經典款這種做形象又不安全的車如果還在販售清單內,Sienta仍然會被列為不推薦車款,車商怎麼能允許自己賣不安全的車呢?縱使消費者不在意。

豐田在日本當地就不敢賣那種車,臺灣人不受尊重嗎?

Akira4605 wrote:
沒有車身穩定和循跡防滑,雨天或是偶爾開快時要多留意喔


輪胎換米其林或馬牌可以降低這部份的風險。
danny750325 wrote:
很讚賞您花不少時間推薦這台車。
個人看完只有一個建議,經典款這種做形象又不安全的車如果還在販售清單內,Sienta仍然會被列為不推薦車款,車商怎麼能允許自己賣不安全的車呢?縱使消費者不在意。
豐田在日本當地就不敢賣那種車,臺灣人不受尊重嗎?(恕刪)


1. 我沒有推薦這台車(雖然看起來很像),我給想買車的人一些建議

2. 日本 入門款 sienta X "v package"也沒有足夠的安全配備(類似台灣5人座經典款)

http://toyota.jp/pages/contents/sienta/002_p_002/pdf/spec/sienta_spec_201705.pdf
http://toyota.jp/pages/contents/sienta/002_p_002/pdf/spec/sienta_equipment_list_201705.pdf
http://toyota.jp/pages/contents/sienta/002_p_002/pdf/spec/sienta_equipment_compare_201705.pdf

如果我的資料有誤,非常歡迎幫忙指正,我也很怕我給別人的是錯誤的建議
但"豐田在日本當地就不敢賣那種車"的說法,就我目前的資料看來是有賣的

可我覺得你說"台灣人不受尊重"是有道理的,就像我文中所說
日本雖然標配只有兩氣囊,但是你可以選擇升級6氣囊
而台灣1.8的6氣囊要跟其他東西bundle,而1.5的只能升到4氣囊

換個角度想,如果有人確實沒有安全的顧慮,只想買台便宜的車來使用
但車商為了安全不賣那個車款,想買的人是不是也會覺得不受尊重呢?




The dark souls are not those which choose to exist within the hell of the abyss,

Akira4605 wrote:
寫在前面:.給看到T...(恕刪)



空間真的很糟糕~ 第二排根本無好好好坐2+1大人, 這樣長途很累人
MichellWang wrote:
空間真的很糟糕~ 第二排根本無好好好坐2+1大人, 這樣長途很累人(恕刪)


是的,受限於車身寬度,第二排坐三個大人要長途的話會蠻擠的。

雖然它能坐7人,但是本質就是一台車長4米23,車寬1米69的小車

如果你手邊有這樣的尺寸,但第二排能3人舒服乘坐長途的車款,也歡迎你推薦給車友們作為購車的參考:)

BTW, 另外想請教一下你的長途定義是多遠?(或是多久?)
我發現有人開60公里就跟我說是長途
也有人說台北台南算長途
The dark souls are not those which choose to exist within the hell of the abyss,
Sienta賣到歐洲,美國,大陸看看,
看看他們怎麼毒舌這台車
只能用醜來形容
搞不好被評為2017第一名最醜車

Akira4605 wrote:
是的,受限於車身寬...(恕刪)


嗯嗯~
蠻適合小家庭成員不多使用
若真要坐上4+1就需要再往上考慮中大型車囉~ :)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