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新年開紅盤,Toyota氫燃料電池車Mirai首月銷售1,500輛

Toyota 2014年初就已在CES消費性電子大展上推出FCV (Fuel Cell Vehicle) Concept氫燃料電池的概念車款,並於2014年11月的洛杉磯車展上,首度展演其量產版本Mirai。目前已在2014年12月15日於日本開賣,售價為日幣723.6萬元 (約為台幣196.1萬元),美國及歐洲則在2015年開始販售。
就在日本開賣後的1個月,Toyota昨日 (15日) 宣布,Mirai在第1個月隨即接下高達1,500輛的訂單,遠遠超過原先預計在2015年底前販售400輛的目標,而政府機構、公司行號,與個人購車比例大約為6:4。但Toyota表示,由於訂單超出原先所預期的數量,可能等待時間會比預期中還要漫長。
目前市場上最具話題性的氫燃料電池,是藉由氫氣、氧氣作用時所產生的化學反應來提供電力,而其作用後只會排放出水蒸氣,不會產生像二氧化碳這種對環境造成一定影響的氣體,可以說對環境非常友善。Toyota打造出的氫燃料電池車Mirai,其動力採用氫燃料電池組及一組電動馬達,可輸出最大馬力153匹、最大扭力34.2公斤米,從靜止加速到100公里只需10秒。在充滿燃料的前提下,Mirai的巡航里程可達到約500公里,而燃料用罄時補滿的時間也僅需約3分鐘。
2015年CES大展上,Toyota資深副總Bob Carter表示:「當你分享了好點子,那美好的事就會發生。」並宣布將開放自家氫燃料電池的專利技術,包括約5,680項氫燃料電池及Mirai的相關專利,讓全球各界同樣深耕於此領域的車廠或專家,也能一同鑽研,期望能提升全球氫燃料技術發展的速度。


https://youtu.be/KoOXviTSAtA

真令人期待, 尤其是專利開放, 將會是百家爭嗚, 國內何時會投入加氫站的建置??
不得不說, 日本的技術真的很強!!

「吃屎也能跑」
https://youtu.be/9pTluy9KpYU

首先要解釋,這標題並沒有任何「辱罵」的含意,而是真的從堆肥衍生出燃料來提供車輛運作,主角不是別人,正是Toyota在2015年導入量產,並計畫陸續在日本、北美、歐洲等地區販售的Mirai氫燃料電池車。Toyota近日公佈了Mirai的首支廣告片,採用系列方式的廣告文宣,系列標題為「Fueled by Everything」,而首支主打廣告內容的標語,是更為聳動的「Feuled By Bullshit」。
事實上,並非真的是用牛屎 (Bullshit)直接做為燃料來源,正確來說乃是堆肥做原料,將之轉化為所需要之氫能源。影片開頭就直接以牧場為開端,放牧的牛群以及牧場主人以牛糞為主之堆肥;工程師Scott Blanchet與農場主人表示想要取得堆肥,將其轉化成汽車用之能源,雖然農場主人並不相信。相隔數日後,Scott Blanchet在邀請農場主人到廠區,並為其示範Mirai添加氫能源的過程。
事實上,氫燃料的來源相當廣泛,而氫燃料電池車款所使用的,乃是氫氣而非液態氫,其來源也就更加廣泛,包含了本廣告影片中的堆肥;可分解之有機物體在如地底、密封的缺氧環境下,分解作用後會產生所謂的生物氣體,如化糞池、掩埋場等處就會產生,也就是俗稱的沼氣。沼氣的成分包含有甲烷 (CH4)、二氧化碳、氮氣、氫氣、硫化氫、氧氣等,其中的氫氣正是氫燃料電池所需,因此從堆肥轉化成氫燃料電池能量來源,是相當合情合理的方式。
Toyota發表的這則「Feuled By Bullshit」廣告,除了解釋氫燃料電池所擁有的科技,以及能源取得之優勢,其實也是回應了許多人對氫燃料電池車款發展的「不看好」,電動車品牌Tesla的執行長Elon Musk,就曾經公開表示「 Hydrogen Fuel Cell Cars are Bullshit」,表達對氫燃料電池車款的不看好。因此這則廣告的Feuled By Bullshit,正是回應這項評價。
2016-01-15 9:28 發佈

maxsanta wrote:
真令人期待, 尤其是專利開放, 將會是百家爭嗚, 國內何時會投入加氫站的建置??


日本是政府帶頭在做,然後Toyota自己也在衝加氫站數量。
官民共識的基本目標,是東京奧運時HFCV要普及化,所以這幾年基礎建設的加氫站新增數量速度會很快。

另外一個加氫站數量成長較快的地區應該是加州,這也是政府帶頭在做。

國內的話,我想很難,除非和泰想賣Mirai自己跳進來做,然後先扣10塊EPS連續n年...
不然目前就我所知,有正式營運使用的加氫站,大概只剩車測中心。(有錯歡迎指正)

沒辦法,沒有雞(FCV)就不會有蛋(加氫站),但沒有蛋也不會有雞。
除非政府跳下來政策支持,不然光龐大的建制費用,大多民間企業根本不會主動去做這個基礎建設。
很想買一輛,台灣何時有

motolove wrote:
要讓交通運具都無污...(恕刪)


如果一台車大概60~100萬我想我會買

明月下的清風 wrote:
日本是政府帶頭在做...(恕刪)


我們的政策向來是財團帶頭的, 沒有政策會主動展, 最多做做場面

不過, 只要國外開始普及, 國內一定有人會開始要做, 因為是處女地, 早佔市場早嬴
市場最大阻力應該是既得利益者, 但市場總是決定在銷售上, 即用的人多不多, 多的時候, 便足以改變市場及政策

當然, 氫來源是一大問題, 雖說到處都有, 但收集的人不多, 政府並未開始規劃氫能源的收集(就像廚餘一樣)
只能希望氫燃料電池車, 能帶來更多人的參與氫氣收集, 而不是直接燒掉


s8013216 wrote:
如果一台車大概60...(恕刪)


約為台幣196.1萬元, 在台賣,應該會 240~250 左右
不過重點是, 專利權的公開, 那以後的價格一定會大量降低
尤其, 現在日本汽車大廠Toyota、Nissan以及Honda於(2015年)7月1日已達成合作共識,將在日本合力投入加氫站的基礎建設,以推動氫燃料車輛的發展
可見將來一定一發不可收拾

motolove wrote:
加氫站更簡單 , 光是和泰車全台灣上百個據點 , 在自家保修廠放置充氫站 都不是難事


這可能問題很小或很大,重點是加氫站的氫氣壓力有沒有超過1Mpa。
(Mirai的鋼瓶是0.7Mpa)

如果沒有超過,那恭喜,搞不好連便利商店外面,都可以簡單設置一個。

如果超過了...那就要遵守公共危險物品及可燃性高壓氣體設置標準暨安全管理辦法,現行保修廠裡面,要直接增設加氫站的難度會很大。

maxsanta wrote:
不過重點是, 專利權的公開, 那以後的價格一定會大量降低


售價問題不是專利權,而是那顆燃電跟觸媒。

即使是Mirai,觸媒還是要用昂貴的白金做為主材料,然後添加其他金屬/重金屬來降低成本並提昇效能。
換句話說,白金才是價格目前還是偏高的主要原因。

接下來就要看材料科學發展的速度,有沒有辦法找出耐用安定、生產成本遠比白金低且可以大量製造的觸媒。
(但這通常都要每過幾十年,才會有小小的進步....)

maxsanta wrote:
當然, 氫來源是一大問題, 雖說到處都有, 但收集的人不多, 政府並未開始規劃氫能源的收集


我到覺得氫來源不是大問題,原因是現行很多工業製程都會有氫氣這個副產品。

只要產線略為改裝,從燃燒廢氫變成收集氫氣,工廠就可以多一筆長期穩定的收入來源,相信沒有老闆會不樂意花點小錢來改裝的。


另外中間還需要一層回收商定期/不定期前往回收,加上集氫設備的保養維護,這些都是可以創造就業機會的。

maxsanta wrote:
尤其, 現在日本汽車大廠Toyota、Nissan以及Honda於(2015年)7月1日已達成合作共識,將在日本合力投入加氫站的基礎建設...(恕刪)


這樣看來,開放技術專利,是為了推動加氫站的建置,
不然有車,沒加氫站,消費者也不買單,
這可真是高招....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