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台灣TOYOTA RAV4規格最大不同的是北美2013 TOYOTA RAV4 全車系標準配備: 雙前座安全氣囊以及側氣囊、駕駛座膝氣囊、副駕駛座椅內氣囊(Seat-cushion airbag)、前做及後座滾動偵測氣簾、VSC車輛穩定控制系統、TRAC 循跡防滑系統、ABS 剎車防鎖死系統、EBD 電子剎車力道分配系統、BA 剎車輔助系統、SST 剎車優先系統、TPMS 胎壓監測系統、WIL 雙前座防鞭甩效應坐椅、晝行燈、倒車影像輔助系統等等。
另外美國豐田已經將六項駕駛輔助系統整合成一套Star Safety System,並將其配備在每一台車上。這六項包括VSC車輛穩定控制系統、TRAC 循跡防滑系統、ABS 剎車防鎖死系統、EBD 電子剎車力道分配系統、BA 剎車輔助系統、SST 剎車優先系統。不會像台灣規格零零落落的列出哪個有哪個沒有,取而代之的是Star Safety System,這行字就代表六項全包了
而且除了上面的安全配備外還額外多了盲點偵測系統(BSM)以及車後方障礙物警告系統(RCTA)。
盲點偵測系統能夠在方向燈啟動的狀態下,主動偵測出現在左右兩側盲區的車輛並在照後鏡上提醒駕駛。
車後方障礙物警告系統能夠在倒車檔位啟動時主動偵測左右盲區的來車。因為雷達裝在車尾,車屁股稍微出一點就可以偵測。大大的幫助了並排停車時倒車出車位的方便及安全。
雖然不是新聞,也被砲到不能再砲,但是還是要提一下台灣車業的安全配備應該一視同仁,不該分級。在台灣還在數車上有幾個氣囊的同時,美國可是一台車八顆,好像也不該用顆;八個單位的氣囊。就算扣掉Seat-cushion airbag (因為這不是緩衝用而是與安全帶配合來固定住乘客),還是有七個減緩衝擊的氣囊。這次台灣主打的應該是2.0系列,難道2.0的車主命就比較不值錢配不起VSC、TRC還有側氣囊跟氣簾嗎?
假如我看到的資料沒錯的話,台灣就算是最高等級和次高等級的TOYOTA RAV4
也只有6氣囊和VSC、TRC,根本沒有像北美一樣整合SST 剎車優先系統的Star Safety System和8組氣囊
更悲哀的是,台灣規格不如北美就罷了,價格漲卻漲很多,前代台灣RAV4
要買到6氣囊和VSC、TRC只要106.9萬,這代直接漲了6萬
但北美的TOYOTA RAV4相較前代只漲了650美元,不到2萬台幣,卻較前代多了兩組氣囊和Star Safety System、TPMS 胎壓監測系統
台灣RAV4漲價相對北美多了三倍,這些多的配備卻不見了,真的很慘阿
好吧,讓我們還是平心靜氣的看下其他小細節。

這個6.1吋的觸控式螢幕也是標配,好像跟台灣的不太一樣。

話說美規只有2.5升版的,引擎與台灣2.5升的相同為2AR-FE,延續了上一代TOYOTA RAV4的引擎。
天佑台灣,終於在這一代,台灣總算採用了上一代 TOYOTA RAV4的引擎

這款引擎同時搭載在Camry 以及Toyota 副牌Scion 的Tc 上,前者為家庭房車後者為轎跑,同引擎但是馬力扭力輸出小有不同。
至於台灣2.0升使用的3ZR-FE引擎與WISH 相同。但是令人費解的是為何選擇較舊的3ZR-FE而不是較新的3ZR-FAE。美國在上一代就已經使用在2.0的車型上了。引擎編號中A代表的是 Valvematic Variable Lift Intake Head,直翻的話就是可調式進氣揚程。多了這個A在油耗方面是更勝一籌,大腳踩油急需馬力時引擎的反應也較直接。不知道時取得有困難呢還是怎樣,細節與討論這裡有,就不加贅述了。但是說實在的,2.0升146匹馬力,直接從帳面數字看都覺得拖不太動。

第一眼看到Rav4的尾燈馬上讓我想到FJ的尾燈。

一樣大幅突出的外型非常搶眼。

都可以在燈上面放東西了。

2013 TOYOTA RAV4的造型很走運動風,車頭很多用心勾勒的線條,霸氣十足。

2013 TOYOTA RAV4連照後鏡上都有點綴的導流紋路。

碳纖維花樣的排檔飾板。

兩段式的天窗,可以開一個小縫透氣或是整個開起。透氣那個模式我覺得還挺實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