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tldylan wrote:
我有認識開連結車的叔...(恕刪)
你對這行業的認知有誤
你認識的那個叔叔 是靠行的
也就是加入他人的公司 用他人公司名義
這在很多行業都有 包括旅行社
不代表所有運輸業都是這樣
比VIOS便宜 安全的車 當然也有
鈴木的小車 四十萬出頭 氣囊也比很多國產車多
http://newcar.u-car.com.tw/newcar-gallery.asp?model=2761&show=20
不過只有1.0 卻是進口車
買車是看價值觀和對車子的了解..
同樣花一筆錢不管是五十萬,還是一百萬, 重視安全的人會買安全性高的車,
重視省油的就買省油的車, 重視操控的就操控性好的車, 重視內裝或品牌的當然就買內裝及名氣大的車..
如果沒有特別需求的, 就看計程車開什麼就買那些款..
TOYOTA 以前的好口碑造成大家沒做功課就對他們有了刻板印象,
許多人不察就被騙了, 我想大多數的TOYOTA車主也沒預期到TOYOTA每下愈況..
所以花了幾十萬, 其中有不少都拿去貢獻給和泰當廣告費..
和泰的廣告越多, 車子本身的價值當然也就越低..
現在豐田出事,和泰勢必得花更多廣告費, 為了維持利潤, 要不就是漲價, 又不就是偷更多..
最差就是犧牲些利潤以維持市佔..等避過鋒頭,再來漲價..
從以前到現在看豐田及和泰的態度就是, 買車出事是消費者倒楣或是消費者不會開.. 不關車的事..
推委卸責不思長進, 最後就是越來越多人對豐田沒信心..
要讓這種車商改變心態,也只有靠消費者抵制, 如此一來,不單是和泰或豐田, 其他車廠也才知警惕..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