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泰Q1賺30億這是扣掉營運成本之後的吧,也就是扣掉了生產/製造....薪資/獎金之後?如果某款車公司給每個業務的底價都一樣,高於底價之後的都是業務的獎金的話,那業務不管賣高賣低,公司的利潤應該都是一樣的一樣的業務底價,要利潤變高,就是購入成本降底(比如日幣貶值或製程Cost down),但這不會反應在業務和消費者身上,全都是公司賺走而已簡單說,"公司多賺"不等於"業務多獎金"不降價還是買單的消費者,才是車商利潤新高的來源
steffen wrote:很多人就是見不得別...(恕刪) 又有明白人了...賺錢的背後必有更多的不公義,就是今天台灣反商基本結構能賺那麼多,不是商人黑,還會是啥,再買的人都笨蛋看看AUDI,80年代中期都快倒了,現在名列1A2B,賺到不行一定也是大有文章,看看APPLE,甚麼狗屁浴火鳳凰,賺成這樣,都是苛扣下游廠商啦,一定還有其他黑幕快去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