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建議版大找機會親身體驗,找兩部車做這個實驗...
例如MONDEO和VIOS...(不巧,家裡車庫就這兩款,2011年M和2005年V)
找個深夜沒人沒警察沒記者沒有MAKIY0的路段,
方向盤呈現往前開水平狀態,時速固定在五十到六十之間...
開始稍快地左右擺動方向盤,蛇行,像試車組的極限繞錐,
但我們把極限兩字拿掉...因為我們的口袋極限深度很低...
妳會發現V的側傾很明顯,規律的幅度增加到一個程度,
M的增加幅度很快就被抑制,然後固定在某種些微幅度上...
透過不科學的方式:『身體放輕鬆脖子跟著晃動的程度』可以體驗!!!
這個方式是體驗這兩種車的底盤設定(非論好壞,青菜蘿蔔)
或許是避震系統軟硬設定的緣故,
舉例在一般道路行駛時,拜英明的政府所賜,立意良善的想省納稅人荷包錢
,工程經招標,由最低標者獲得施工權所致,咱道路總是高低不平,
不論是由低漥到小坡還是小坡到低漥,會因輪胎和避震器的Q度產生彈力...
連續的產生作用力與反作用力,避震器就將下有地面上有車重的情況下
將兩種力道不斷的拉回中間值...但路面是連續不平的~所以它就一直晃....
左邊彈回來的力道到右邊時,剛好又邊壓到的路面是由低到高的狀態時,
回彈到左邊的力道就更加倍了....
極端的假設想像,把一台車的避震器全改成直挺挺的鐵桿,一台車是全是軟彈簧~
鐵桿避震器是所到即所得,軟簧避震器可能會離地....
變換車道也是(含左右轉),切換至原車道右邊,車體會往左傾,左半邊避震器吃力...
切換後,涵兜錄打正繼續直直駛落去時,左邊回彈,右邊吃力,
這過程也是個連續左右擺動的運動過程...直到回正中間值,
但拜英明的政府所賜,路面是連續不平的.....(這段上面好像講過了)
OK,請砲!!!我沒讀過什麼書,請砲小力點...
俺是耕田滴啊....
大賭神 wrote:
你裝的是tower ...(恕刪)
神大說得對哦,小弟坐過VIOS有裝原廠前/後防傾桿,晃的程度比沒有裝防傾桿的ALTIS小很多(坐後座不會暈不會吐.)不過後期的VIOS E/J版都沒有裝傾桿了,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