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CAMRY使用幾個月的感想

我想沒人想要指責樓主..只是看樓主的發起文..跟後來樓主回覆..
有讓人有樓主有前後立場不一的感覺...
只是樓主一直認為自己是受害者..覺得指出他錯誤的地方..
就是在指責他..
我想有些人的回覆..也明確指出樓主前後立場不同的發言在那裡.
樓主..你回頭看你的第一篇文..看是不是大家說的這樣..

不過這篇文還是有益的..在多位高手的回答之下..
很多人看了知道車廠用保利龍的效益....

再來後來扯到蓋房子..
小弟我當兵是工兵..有認識一些學土木本科的..
921我也是剛在在松山救災...
那時新聞也在很"努力"的報導"沙拉油桶偷工減料事件"

我那時當兵的學弟就說..在不影响安全的樑柱中..塞這些東西是被允許的..
但是台灣..就是有一些不懂的人..看到沙拉油桶就覺得被坑了...
就好像樓主看到保利龍在自己的愛車上...直覺就是被坑了..
mexx520 wrote:
所以當看到保立龍及沙...(恕刪)




您好 我非土木科系出身 請教您一下
材料力學告訴我們 梁的中央抵抗Bending跟Torsion的效果很小

所以建築的實務上 可不可以製造出斷面很大而中間空心的梁柱
在輕量化的條件下 達到強度的最佳化
Roadstar wrote:
恩 這點我也知道保利...(恕刪)


第一代的 LS400 的 bumper 裡頭還有硬式泡棉喔
一定是因為 cost down 而不是裝鋼骨 .....哈哈
不過真的有一隻鋼骨在泡棉後面, 當撞到鋼骨時就是開始摧毀對方的車身了

bumper 內的泡棉是吸收輕微撞擊用的
還有一堆塑膠板 內是六角形空心喔, 怎不用實心的勒
也一定是偷工減料.....哈哈哈

看過這些東西後我們又買了四台 Lexus 的車
發文的網友風度相當好,只是一開始對廠商的指控有些過度。其實沒有放隔音材的車主才應該抱怨偷工減料,以前我開過這種隔音不良的車子,音響總是被路面噪音淹沒,想改高級一點的器材,聽不清楚也只是浪費錢,放吸音材料又因為體質先天不良,很難處理,只有換車。現在看到安靜的車就覺得廠商的用心我們應該是要鼓勵

歐美有些新的建築物,就是採取保麗龍加水泥的夾層三明治結構配合鋼骨或是木材,來達到絕緣節能與輕量化的目的,包括地基跟地板底部都用上。寒帶地方住這種新式房子舒服很多
那種應該不是普通的"保力龍"啦
應該是高密度PU,這東西有點小貴,尤其在台中那家最大廠燒掉後!
基本上沒放才叫做偷工!!!
看了很無言

我只能說...

6代CAMRY應該算是國產TOYOTA車系中.和泰最不敢偷料的一台...

你也可以打聽到,ALTIS只有一顆水箱風扇...WISH的內門板幾乎都是用卡榫固定...

連八大車隊的音響版版主拆過都說整台車很有LEXUS的紮實度(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啦!)。


而且我又看到一個奇特的現象,
版上反T情結的,一看到這種文章,都會跟隨著起舞...
超屌范特西 wrote:
怪怪
為什麼現在問問題好像問的理所當然?
然後回答問題以後還擺租一副"我又沒叫你們回答"的感覺呢?
問的人比回答的人口氣還大,老爸老媽不是都教過問問題要口氣溫和要謙虛一點嗎?
難道現在人都沒有倫理了嗎?
一切都是幻覺嚇不了我的.(恕刪)



個覺得樓主的發言整體感覺還不錯,今天買的是90幾萬車種,突然看到保麗龍在車裏面
而且樓主也不是專業的車輛工程師,當然會覺得懷疑,對於動不動就把頂級豪華幾個字掛在嘴邊的
CAMRY,所有的車主都希望買到更用心去設計的車子,也要在保麗龍外面加個裝飾,不然去買MARCH就好了,就像前面很多網友提到大樓的樑柱中間為了好看,氣派所以加上保麗龍以及沙拉油桶,但是建商會包起來,不給屋主看到,不然像小弟這種對建築力學不懂得人應該也會嚇的半死吧
,所以有時人就是這樣眼不見為淨
huangddd wrote:
您好 我非土木科系出...(恕刪)

當然不可以~梁又不是只用來抗拉力張力灣矩用的,還要負責傳遞載重到柱子上
梁與柱的中性軸就是因為承受到的灣矩最少~所以才不用在正中間配鋼筋~配了也只是浪費~
讓只有抗壓力的混凝土負責就好,周圍尤其是上下兩面面對的灣矩最大,所以要配鋼筋因為鋼筋的抗拉抗壓能力都一樣強!
而且斷面很大室內空間就被吃掉~沒有人會故意這樣設計
疾管局承認狂牛症在牛死3.5小時內才能驗出,證明台灣再檢驗無效!全世界僅美國阿茲海默症(常為狂牛症之誤診)為第7大死因!
我覺得事情發展很正常阿,樓主發現車子裡塞保利龍,認為有問題,當然是有點生氣而發文,(如果都清楚那就不會發這個文)

等大家回答後認為尚可接受,氣有點消,態度改變這也是正常,難不成要發文的人在意見交流後還非得堅持當初發文時態度及看法,這樣不管正面回應或反xx回應豈不是都沒意思嗎
George CITROEN N7 2004 銀色
身為消費者,有時候發現一些自己沒辦法理解的事件或狀況時,應該是要讓廠商好好解釋一下才是,而非替對方先尋求一個自己也不確定的答案,這樣的人多了,廠商自然知道該如何去改進產品;我不相信有完美無缺的產品,但是我確信消費者的要求必定能讓產品日益精良。
站上的網友有太多身負絕技,有時我們這些無知小輩或許懂得太少了,也請海量多多以寬容之心指導,我們會受教的,說話太酸真的會讓我們難受的。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