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來這「咒罵」的人,有幾位是T牌車主呢?

批評而已不至於開罵吧~版大反應過度喔~不過任誰的車被批評都會生氣這是人性,只知道每個人都會批評林志玲跟蔡依琳美醜,也沒有一個是演藝圈的人阿,多少人是開過T牌車然後不滿意才不買,當然不會是T車車主,誰會去批評自己買的車哩,樹大招風加上真的有優劣被批評是正常的。
群眾是愚昧的會操控就會得天下,群眾不懂的都忽略只注重分辨的出的部分,T 牌車知道大部份人都不懂也不願意去花時間研究車子,就給這些人順順開省點油保養省事的車就解決了,共產黨不就是靠拉攏窮農民工得天下,這麼多人的政黨應該是全世界最好的黨派了,按照T牌車主最愛用的銷售量來說的話。
卡羅拉 wrote:
很遺憾!小弟未待過汽...(恕刪)

+1
我在汽車引擎部品協力廠那麼多年,也看不懂他在說什麼.
豐田第一部導入國產車款是第一代Altis,不過就是2001年的事.
他說汽車引擎主要部份無法自製必須靠進口?那我公司是靈異公司囉?
電子零件台灣無法自製??怡利電子、提維西車燈,也都是靈異供應商.

原廠零件都有規格書,不按規格製作我們公司要怎麼通過原廠初次樣品檢驗報告這道ISIR程序??
QS9000 TS16949沒有那麼容易蒙混過去.
卡羅拉 wrote:
我是一個用車人
我要表達的是
台灣國產化後的車哪一輛是完全遵循原廠的規格下去做的
國產化=國慘化??...(恕刪)


等待過車廠再來發表言論吧...

不管是國瑞, 中華等等車廠

基本上都要按照原廠規範下去生產汽車

不是像網路上一堆鍵盤車主的想像

不要說偷焊點之類的大變動

光是要變更一顆螺絲的材質

就要自行測試提出報告送樣車廠送樣母廠再測試

約需長達半年左右, 確定不影響強度或其他地方

才會給予變更同意....否則一樣是判定NG

國產化的差別對我來說就是配備的差別

例如6 SRS變成2 SRS

Delavi wrote:
等待過車廠再來發表言...(恕刪)


您確定~??

我只知道美規日裔車國產日本車在很多地方都不同~~

後樑~門骨~牛腿~焊點~甚至隔音材質...

關於這方面資訊~其實在下頗希望有待過車廠的網友們願意多提供一些...

-Azure- wrote:
您確定~??

我只知道美規日裔車與國產日本車在很多地方都不同~~

後樑~門骨~牛腿~焊點~甚至隔音材質...

關於這方面資訊~其實在下頗希望有待過車廠的網友們願意多提供一些......(恕刪)


當然確定!!

您說的不同處我可以理解, 我說過了, 國內車廠是按照母廠給的規範來生產

如果母廠給的資料本身就與您提的美規日裔車有所不同

那算是偷料嗎? 應該不算吧? 因為一樣是經過母廠授權認可的

並非是台灣工廠自行設計變更....

車廠資訊我相信版上有很多人都有

但能說能提出嗎? 有必要為了幾個人的胡言亂語就認真了嗎?

如果因為放出機密資訊被公司給發現而失去工作, 應該沒有人想承受吧?!

-Azure- wrote:
您確定~??

我只知道美規日裔車與國產日本車在很多地方都不同~~

後樑~門骨~牛腿~焊點~甚至隔音材質...

關於這方面資訊~其實在下頗希望有待過車廠的網友們願意多提供一些...


您確定~??

我只知道其廠內絕大部分的熔接工程(SPOT WELDING)
現在都是機械手臂(ROBOT)在執行
車體構成件的圖面都是直接沿用日本的圖面
焊點位置跟數量也完全一模一樣

不知道的就不要隨便下斷語喔
-Azure- wrote:
您確定~??我只知道...(恕刪)


你確定?? 我只知道老是用"聽說"的邏輯來討論的人

跟實際看到的事實來討論的人是絕對不一樣的!!

我蠻期待你可以提供有關你論點的訊息地~

嘴砲跟有真憑實據的討論 只差一線之隔 但是你...感覺差太多了!!
http://chinese.autoblog.com/2009/09/08/toyota/
-Azure- wrote:
我只知道美規日裔車與國產日本車在很多地方都不同~~

後樑~門骨~牛腿~焊點~甚至隔音材質...

關於這方面資訊~其實在下頗希望有待過車廠的網友們願意多提供一些...


就算真的待過車廠,能真正知道國產跟原廠差異的人真的不多,因為台灣除了中華跟最近的Luxgen以外,其他全都是代工廠,代工廠,顧名思義就是人家給規格,你負責生產而已,至於給的規格跟日本製造的規格到底差多少,如果不是原廠告訴你,你是不可能知道的。

網路上最喜歡講的就是偷工減料,到底偷了哪裡減了哪裡,有人說焊點有人說剛材,但到底跟原廠的差了多少,我相信根本不會有人知道,但也就這樣過了幾年,這種說法依然繼續流傳下去。我很肯定的會跟原廠不一定一樣的就是隔音材質的部分,或者應該是說,幾乎只要跟安全無關的東西,代工廠可以有足夠的空間去進行現地化,就舉隔音就好,在母廠的規格裡,只會建議這台車的隔音效果大概要到什麼程度,今天如果現地的車廠能夠有更便宜或是更好的方法達到這個標準,母廠基本上都是開放的,有的時候為了當地的需求,母廠也會給現地工廠一些調整的空間,像台灣Altis的隔音就比美國的好很多。

不過母廠的限制依然存在,要進行任何的現地化,只要規格跟母廠的不一樣,就要把所有的檢測流程跑一遍,確保跟母廠的SPEC是一致的,再舉個例子就好,假設現地車廠想要改變皮椅縫線的顏色,母廠基本上會同意,但會要求當地車廠進行所有有關顏色改變的測試,想是顏色不會因為摩擦次數到達一個程度以後而掉色,而要跑一個這樣的流程,基本上要3個月,等真正下規格書給供應商就是6個月以後的事情,所以可以想像一下,一間國內的車廠如果要改變原廠的安全規格,需要花多少時間跟精神以及有沒有這樣的實力來作這件事情。

至於美規日裔車跟國產車有很多地方不同,詳細的細節我不清楚,但我曾經有在另外的討論串提過,不同的安全法規就會有不同的規格出現,台灣已經改走歐洲安全法規了,很多東西就會跟美規不一樣,所以現在對一些小市場來說,母廠都很懶得去特別對應當地法規,所以基本上就是拿現成的去用,所以現在台灣幾乎所有的車廠都是引進歐規車型而不是早期的美規車型。

KHSA55 wrote:
不知道大大現在換什麼車?(恕刪)


目前國外出差是公司的配的租債車~目前配的是SIENNA~上一台是道奇 2.4的休旅車




台灣家裡只有老爸的ZACE SURF 1.8一台,我自己是騎機車上下班

TOYOTA並沒有什麼不好,每個廠牌的車子都各有優缺點

對我來說TOYOTA的車就是很普通,外型也是

當然有優點一定也有缺點,雖然一堆人批評,不過賣的好也是不爭的事實

看到有人講到操控性,好像車子沒有操控性就不是車子不能買一樣

看看美國這邊全都是休旅車跟貨卡~連小女生都開F-150,每台都是三四千西西以上~

休旅車是能有什麼操控性~過彎快一點就要翻了

難道國外買沒操控性的休旅車都是笨蛋

也許有人說美國地大,也對啦~美國地真的是大了很多點,所以美國人大多喜歡買休旅車開長程會舒服點

有人買車子是代步用的,不需要操控性

有人買車子是強調操控性大馬力,青菜蘿蔔各有所好

看到版上一堆攻擊廠牌的實在是很無聊,真正買過開過是有幾個?

什麼護衛隊,擁T者,我可不是~只要車子符合我的需求價錢又OK,哪個牌子我都OK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