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 wrote:
自去年九月計程車車...(恕刪)
除了滑門可以避免一些三寶乘客鬼遮眼開門外
同樣是2安75萬1.8L級距(舊換新5萬要加回來)
有什麼理由不選HRV(外型樂勝秀秀人品)
不然65萬買Altis車內空間也不會輸
wayne36183512 wrote:
路上的計程車有6氣...(恕刪)
lent189 wrote:
還有個理由,行李就...(恕刪)
不過說實話,我們增加自己的成本,客人也不會給我們比較多錢,也沒有人會因為我這台車7氣囊就固定叫我的車或多給我小費,這也是事實…將心比心,如果是你這種事你幹嗎?
第二個實話,RAV4可以當小黃是好事,因為最低階雖然是營業車主流但更高一階甚至油電買的人也不在少數…營業車司機沒有各位想的那麼糟,純粹是以往氣囊的購入成本真的差太多
以我上一台CH來說,在2012年那個時候…2氣囊賣106.9,4氣囊賣119.9,8氣囊賣139.9…最高跟最低差30幾萬,誰要買?要罵去罵和泰吧,始終是他們認為窮人本該命賤,我們開營業車的跟各位一樣只是消費者,誰在坑誰冤有頭債有主
hsupw wrote:
台灣汽車安全一直無法和國外相比,大概就是因為多數人都有這種心態吧!
你不覺得第一段的想法,套用到車商上其實是一樣的嗎?
和泰在整個生態鏈上也算是消費者,因為她生產汽車賺錢,也是要買設備(成本),
跟運將買車來賺錢其實是一樣的角色,
所以就我看來,2018 年,還會支持這種非主流安全車子的 "上游廠商",
都是非常不應該的!
(我指的是 2018 年的現在,如果後座載的是運將的家人,我相信沒有任何運將願意省那 5 萬元)
尤其是明明知道,卻故意以利誘的方式來增加這種次級產品數量的人,更加的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