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_player wrote:
用偷這個字眼是很強烈的指控, 但明明人家沒有偷呀. 變更配備以符合相地的消費市場, 是很正當而且本來就是廠商該做的工作啊. 只要消費者清楚自已所買的車輛配備且符合當地法令就好了, 這有什麼問題. 如何選擇是消費者的考量, 法規是否合理的責任是在政府以及選民身上, 廠商如果不是用非道德手段, 那獲取利潤代表有為消費者創造了價值. 這些基本的道理很難懂嗎?(恕刪)
輕視國人的生命安全為求獲利極大化而擅自刪減母廠基本安全規格配備後賣給本地消費者就是不道德手段!
請注意看-基本安全規格配備
若國產車廠把基本配備ABS防煞車鎖死裝置刪減掉你覺得如何?
而ESP的主動安全作用不下於ABS.
在現在這樣先進的時代裡,若不少駕駛人因為買沒有ABS的車在下雨天因剎車失控而死於非命,
這樣的廠商他的道德沒有瑕疵嗎?
台灣消費者已經對國產廠商經常對母廠既定安全規格擅自刪減感到氣憤.
而還原某些主動式安全配備卻開上天價或不合理單價,消費者也感到不滿(如迷你車Fit S賣70萬就是一個例子).
故消費者常用"偷"拔配備來表達國產廠商的惡劣.
個人認為國產車廠藐視國人生命財產安全,為富不仁!
消費者安全意識高漲,而用偷拔原廠基本安全規格配備之說法毫不過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