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汽車百科雜誌是不是跟TOYOTA結了樑子阿?@@

台灣水電工 wrote:
但是汽車百科雜誌的確是反t人士的最愛~反t大隊成員人手一本汽車百科雜誌
陶醉在汽車百科雜誌的反t世界裡~有了汽車百科雜誌~反t的路上不會寂寞

小弟認為此討論串,
若能針對汽車百科雜誌批toyota的文章內容來做討論,
會比較有建設性一些。
當然,應該也會更刺激、更有可看性一些。
否則只是淪為純情緒性發言而已。

有些人擁有相當單純的二元世界論:
不認同好人就一定是壞人、
不認同藍營就一定是綠營、
不認同T牌就是反T魔人...

這已經是個多元的時代了。
憑幾句批評就就要把別人歸類...
有些太自大了吧。
h7878220 wrote:
真是抱歉啊
我不是這個意思
不過這位大哥說話也是要有頭有尾啊
不然憑空丟出個"你不懂我的深度"~~之類的
不知道這位大個可以可以分享一些
有大個發過言的文章連結
幫我們這些小輩了解大哥的深度啊~~
.
.
.
.
........深度????(難道是大姐!!!!!)(誤!!!!!)~~逃~~~~


呵呵呵...嗯...

其實過去(4~5年前)在某些論壇上,小弟確實會引述Website某些資訊,並註解與旁白很多說明跟網友討論分享,

但隨著越來越發達的資訊(幾乎1複製,),隨手可得的菜市場資料(射後不理),外加自我主觀與不斷repeat的嘴砲蝦凹...

(過去是台灣網友,因大陸經濟起飛,前8年又加上大陸網友;攪和在一起,不是硬凹嘴砲就是問後他人與他人父母)

小弟累了..真的不願意再多花時間,在網路上噴來噴去,炮來炮去,因為一點價值意義也沒...(又不是搞Journal,拼科學實驗,甚至是諾貝爾)

再者,真的就像小弟說的,至少電路要了解電磁波,類比訊號,訊號除錯,隔離電磁干擾須一導體外殼包覆並做接地,Feedback與系統做動的分析與影響,程式與訊號debug,西門子(ABB)系統與三菱(或IUK或IHI)系統的差異性,Profibus...

機械:熱力(機)學,熱傳學,流體力學,機動學,材料力學,自動控制,工程力學,Vibration,機構與機械運動分析(研究所以上),燃燒學(研究所以上),氣體動力學(研究所以上),噴射動力學(研究所以上),磁流分析...

如某些網友所言,如果要達成上述某一級數,至少都快Ph.D.,但既然要評論某些車場的造車工藝,至少你也得懂基礎物理與簡單熱力(機)學及結構力學,而不是滿口剛性.Q度.質感.操控......BraBra些沒營養,再強灌自己主觀意識與海綿寶寶評語,來誤導消費者....

重點是,撇開國產車不談...試問,全球市占前十名甚至是前五名的車廠,難道他們30%左右的Ph.D.的研究與造車工藝的Common sense會不如垃譏滿嘴蝦泡的雜誌評論員????

嘴砲人人會,重點是每款車與每台車出廠都有它的定位與市場對象..不然把F1 or WRC的車弄到消費市場來,請問適用嗎?(指的是造車理論與結構(不含昂貴的合金與 carbon fiber或實驗性材料))

.........最後聲明,別再泡小弟挺T了,這會令人感冒...尤其是小弟就本來對TAIWAN HOTAI很感冒..
1.大概是T牌自恃品質很好, 給雜誌的甜頭不夠, 所以汽車雜誌想[教訓]T牌?

2.以T牌的業績來看, 車廠並不在乎汽車雜誌的編輯評論
雜誌編輯的意見, 距離市場的真相非常遙遠

3.車廠資本額非常大, 汽車雜誌資本額很小
在金融海嘯前汽車業之前都很高薪的, 可以養很多肥貓
汽車雜誌的職員薪資反而比較偏低,
真正有專業能力又懂車的, 應該會選擇投入汽車業吧

4.車廠的廣告預算很多
之前我去看車, 都有問卷調查哪種廣告比較影響我
電視廣告很貴, 各車廠拼命買廣告
雜誌廣告很便宜, 但各車廠不太買廣告
為甚麼車廠不太買雜誌廣告? 因為真正想買車的客戶根本不會重視雜誌廣告吧
真正想買車的人, 與其花錢訂雜誌來看, 不如實地看車還可以喝喝不用花錢的咖啡

t2002michael wrote:
小弟認為此討論串,
若能針對汽車百科雜誌批toyota的文章內容來做討論,
會比較有建設性一些。
當然,應該也會更刺激、更有可看性一些。
否則只是淪為純情緒性發言而已。

有些人擁有相當單純的二元世界論:
不認同好人就一定是壞人、
不認同藍營就一定是綠營、
不認同T牌就是反T魔人...

這已經是個多元的時代了。
憑幾句批評就就要把別人歸類...
有些太自大了吧。


汽車百科的立場已經很明顯了~還有什麼可以討論的?只要是跟t牌有關的~包括t牌旗下的luxes都被汽車百科批到一文不值~這樣因為商業利益而痛下殺手的雜誌所報導出來的東西~你認為很有討論價值?

你不過是想利用汽車百科的所報導的內容來打擊你心中所痛恨的t牌~還講的那麼好聽~討論?

對啊~我知道你每次在網路說某牌的車不好還是怎樣~只要被對方吐槽、或是對方不認同你
你就會認為對方自大~客觀、專業、沒有廠牌立場的言論可以被鄉民給予掌聲
反之~就會被歸類、就會被貼標纖~01數以萬計的鄉民也就才那麼幾個人被貼標纖、被歸類而己
當你被貼上標纖、被歸類的時候~問題是出在自己身上~不要怪別人
畢竟是"雜誌"~不是內燃機概論...

不是說雜誌內容都不值一看~~畢竟出版商想賺錢~基本的誠意還是要有~
只是寫太專業嘛~怕有七成人看不懂~~
試問如果光一個輪胎充氮氣之實效~編輯給你扯到Avogadro定律~我想沒幾個人有興趣看...
寫太毒舌嘛~怕得罪贊助廠商跟偏激車主~~
只好寫一堆模菱兩可的內容~誰都不得罪...

汽百和國產T牌的恩怨情仇連Y知識+都能找到一堆相關文~
重點是它的內容嚴重偏袒"它牌"~傾向攻擊T牌~
本人前幾樓提到~~汽百公佈T牌瑕疵~很OK啊~給消費者"知"的權益嘛~~
但...這可不能表示它牌就是毫無瑕疵~~
原因為何~? 不必講白...

so...在下是認為~
若引用一些"原本就反T的媒體或某人"的文章內容~來加以批判T牌~
這樣是否有失"客觀"~~??
justetchingtime wrote:
國外有名的試車報導 ...(恕刪)


其實關於剛性我的看法是這樣

一些怪獸車種起步時整個彈射出去 那種扭力大到連輪胎都抓不住

一些平價車種即使沒有常常開到160

但每次的緊急煞車 或急減速又接著過彎

這些都會造成車體剛性的形變

更何況在加上氣候 下雨 溫溼度 下雪對器械的傷害皆所在有

重機不算
像我以前開國產車時因為對國產車的安全性存疑 五年下來破160不到四次 甚至國道超速也少有
但卻常跑山道
當我裝了引擎室拉桿之後
過幾年一看明顯彎了

我以前有認識一個雜誌編輯 他以前是bmw專屬試車手
他的能耐超乎一般人想像
他對剛性的說法給人的感受 恐就不像你我之間差異那麼大
DigitalMatrix wrote:
所以,說不定不是人家不告,只是因為那家弱雜誌社按這裡檢視圖片沒錢,贏了也沒啥風光,

更重要的是還沒錢凹(勝訴),反倒是幫那家不起眼的雜誌社打響名號呢

(能賺這麼多錢的台灣車廠可不是笨蛋啊)打官司除了正聲外,最重要的是錢啊

與其跟那跑堂的雜誌社打官司,還不如打專利授權官司(錢多啊)
...(恕刪)



我想以上說法只是您個人的推測吧

簡單講就是猜而已

一家有信譽的商家都十分愛惜其羽毛的
媒體的力量不像你我網路上嘴嘴砲殺傷力有限而已
若為攻擊產品的不實資訊卻不去告
實有違常理

看您言論想必也為一方之專才
而推翻這有違常理的根據卻僅止於來自您的猜
會否太過輕率?

像世界第一大廠年年都幾千億這種規模 旗下不知養了幾百個律師團
要處理一間如您所說小小的雜誌社 動跟小指都不必
彼方傷害的卻是最重要的品牌形象及聲譽
我想
是不能也非不為也



汽百客不客觀? 我敢大聲的說根本不客觀
但最讓人吐血的是明知不客觀車廠卻拿他一點皮條都沒有
說不定這家雜誌的幕後老闆是嚴凱泰,所以逢T必反
就像某電視台因老闆是綠立委,所以逢藍必反
所以不管名嘴或專家,他們說的聽聽就好,看看就算了!!
龜州桑
STAR=YGG wrote:
像世界第一大廠年年都幾千億這種規模 旗下不知養了幾百個律師團
要處理一間如您所說小小的雜誌社 動跟小指都不必
彼方傷害的卻是最重要的品牌形象及聲譽
我想
是不能也非不為也



汽百客不客觀? 我敢大聲的說根本不客觀
但最讓人吐血的是明知不客觀車廠卻拿他一點皮條都沒有
(恕刪)


不好意思請教您, 如果一切都是試車手的主觀看法呢? 請問如何成立訴訟?
"個人"覺得Toyouda的車子相較於A車來說造型較為老舊, 相較於B車來說面板複雜難辨, 相較於C車來說車身底盤懸吊殺彎過軟, 相較於D車來說價格稍顯昂貴....etc.

請問對方怎麼提告? 告媒體的"個人感覺"不實?
那麼往後所有的媒體在集合幾部車輛大評比後, 除了第一名以外, 排名第二開始的車廠都可以興訟?

先前看過光是繞錐測試, 側傾大的某車種都還會被評為比T車更穩, 拍攝手法上也很明顯看得出來技巧性造假, 後來在該討論板某車種就討論到連駕駛人過彎都會暈, 令人無言啊...
^^A 請多多指教~
STAR=YGG wrote:
我想以上說法只是您個人的推測吧

簡單講就是猜而已

一家有信譽的商家都十分愛惜其羽毛的
媒體的力量不像你我網路上嘴嘴砲殺傷力有限而已
若為攻擊產品的不實資訊卻不去告
實有違常理

看您言論想必也為一方之專才
而推翻這有違常理的根據卻僅止於來自您的猜
會否太過輕率?

像世界第一大廠年年都幾千億這種規模 旗下不知養了幾百個律師團
要處理一間如您所說小小的雜誌社 動跟小指都不必
彼方傷害的卻是最重要的品牌形象及聲譽
我想
是不能也非不為也



汽百客不客觀? 我敢大聲的說根本不客觀
但最讓人吐血的是明知不客觀車廠卻拿他一點皮條都沒有


呵呵呵..這是一種假設,當然也是類推為臆測...

國產TOYOTA Altis油泥是不是事實 : 是 (因為當時平面媒體與電訊(網路)媒體皆有上)。

國產TOYOTA 召回2007年五月廿八日期間生產之CAMRY 2.0八幅式鋁圈,因鋁圈鑄造瑕疵,部分輪幅內部發生氣孔而出現龜裂,最嚴重可能導致輪幅斷裂,是不是事實 : 是 。

2004~2006出廠的 LEXUS IS250或GS300以及2007年TOYOTA國產Camry 2.0 以及 3.5 燃油系統瑕疵可能會有外洩虞,召回檢修,是不是事實 : 是。

BraBra....不備載..........所以...

一些菜市場瑕疵 + 某些車主個案 (甚至有可能是某車廠"業代車主"找到瑕疵OR製造瑕疵?? Who knows?)

您說這些缺點瑕疵,被一個跑堂毫無市場效應的弱雞雜誌社,拿來說嘴+批評+海泡,有何難之,又有何震撼效應?

呵呵呵...至於閣下先褒後貶的嘴籲小弟"猜"...

呵呵呵...這是一個做研究與做參謀基本的模擬及假設性動作..沒你說的輕率以蔽之...那樣嚴重與不值(得)

況且,如小弟前述所言,那麼多facts與光怪陸離的personal occurrence,您說那海賺的和泰要用那個立基去告那弱雞汽車百科呢?

告她報導不均衡??呵呵...別鬧了...要100%報導TOYOTA faults也是這弱雞雜誌的自由不是嗎?

還是老話一句,去看看科技廠(VGA,N.B.,Motherboard...)及藥廠,車廠,他們在乎與常常主打火力是啥,無在乎就是,剔除競爭者,削弱對手競爭力,正聲,最後...Money..Money..Money..

最後你這句大聲的汽車百科"不客觀"...相對的他也告不了你(不需要小弟再幫你找台灣法律的案例吧!!)

小弟還是一句話,全球化的T或N或H甚至是M,這些日廠競爭力強不強(您有沒有觀察到,我不知道),只能說一些全球數一數二的歐.美.澳大公司,每每面對日本公司的競爭莫不戰戰兢兢,端出最好的牛肉跟日本競爭了喔!!!

Bye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