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崛起可能造成的三大洗牌效應?品牌、零件、燃料變很大!其實,豐田章男也不用這麼掙扎,既然豐田的電動車技術不如人,就大方的承認。氫燃料車無法市場化就認了吧。趁早認清自己的弱點,盡速與鴻海 MIH 合作開發電動車,也許豐田招牌在未來的電動車市場上還能因著鴻海的協助而存在於車市。不過,以日本人高傲的個性,要低頭很難吧不然,都不知道要給 Hyundai 汽車甩幾條街了。。。挪威電動化進度超前,Hyundai今年起於挪威只賣純電動車
henrylai21 wrote:日本極力開發氫能源:...(恕刪) 雙田好兄弟都有多方押寶其中本田是朝向合成/電子燃油去所以又加入F1 2026引擎製造商去了不過多樣發展是好事因為未來以甚麼能源或甚麼樣式的驅動為主流還真是不好講...唯一可以說的就是現今電池的重量對於性能車款一值都是很大考驗所以才會有車手那段話吧
cksh 505 28 wrote:唯一可以說的就是現今電池的重量對於性能車款一值都是很大考驗所以才會有車手那段話吧 電動車的難題1) 重量2) 充電時間3) 嚴寒地帶這三點決定了電動車的局限性電動車不是唯一!鋰電池的能量密度物理局限注定電動車無法取代所有運輸工具
henrylai21 wrote:電動車的難題 1) ...(恕刪) 我對豐田不是那麼熟但蠻推薦中國本田的這個文章的(一時之間找不到台灣版的,但我記得車主雜誌上有看過)Honda“告别发动机宣言”的决心。向碳中和迈进的三个新“发动机”(https://www.honda.com.cn/honda/news/hondastoriesdetail/HondaStories_20221229.html)
artdink0105 wrote:鋰電池又不是唯一的車...(恕刪) 這個嘛,大致上能認同。那就看看豐田未來會不會把固態電池搭載在電動車上,我記得豐田之前老早就申請固態電池專利了。至於豐田會不會真的變成Nokia就需要觀察了。各國政策對電動車轉型的速度也不一樣。再生能源等等因素。那就看看核融合的技術是否能運用在發電廠上。其實美國電動車市占率也不是很高。
我認為電動車腳步不會停下來,且越來越多非傳統車廠切入只是儲能方式會不斷改進而車用鋰電池遲早走到盡頭,環保議題還沒爆炸而已我是看好氫能源只要加氣無須充電等待,加油站系統可轉型,能量密度航程大至於是:電動車+氫燃料電池還是氫引擎+氫氣儲存桶槽我認為是前者機會大,雖然多了一次轉換損失1.電動車構造簡單,新進市場容易已開始有百家爭鳴現象,價格將逐漸平民化2.引擎模式仍免不了有供氣傳輸、進氣、排氣等洩漏問題在安全與克服上會比較麻煩當氫燃料電動車航程與動力已超過引擎車氫引擎車已失去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