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y2392 wrote:
月經文,也很多月經回...(恕刪)
總算等到有邏輯的人來發言了,車價基本上是幾大類堆出來的:
零件,製造成本(設廠,水電,人力),稅和運費,利潤,當然研發成本攤提也是,
以進口車(如福斯),代理商買的價錢能比德國當地經銷商低嗎?假如一樣,加上進口稅跟運費,我是不曉得德國的貨物稅是不是也是19%,假如是的話,台灣的代理商跟德國的進口商成本都差不多了,誰管你德國國民所得是台灣的兩倍所以只能賣半價,那可是建立在德國經銷商毛獲利0以上呢(假如台灣代理商只賺10%),可能嗎?
那國產車呢,零件設計與製程是一直努力在cost down的,但是請考慮原料成本,這部分像巴西和澳洲的鐵礦砂商不會因為台灣國民所得只有新加坡的2/5所以就賤賣商品,所以車體零件成本是差不了太多的(跟日本廠)比起來,會差的只有"厚工"的零件,但這部分成本並不高,而製造成本絕對比較低,因為設廠成本以及政府賤賣水電跟便宜勞工的關係,另外有少了進口稅跟運費,所以絕對一台車的成本會比日本同樣的車低,只不過,這些車多是日本移植過來的,所以一台日本廠收多少研發轉移費我就不知道了。也因此,只有在製造成本與進口稅的差異下,車價有可能是如新加坡的2/5嗎?
我想,至於complain的是車廠的利潤是不是抓太高,以台灣Toyota,去年賺了48億,賣了˙10.6萬台,一台平均賺4萬5000元,假設平均車價65萬,利潤約7%,請問一下,假如只能賣德國的1/2,那台灣大概沒有國產車了...
我比較想complain的反而是,為何安全配備如六氣囊不能選配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