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請問toyota車主?

powerkk wrote:
數據哪來的?你買過一...(恕刪)


我幫他回答 他沒買過!

數據哪來的?? 瞎掰的!!

搞不好T牌妥善率是全世界最高的!! 靠...神車不是假的啦!!

http://chinese.autoblog.com/2009/09/08/toyota/
sternly wrote:
我幫他回答 他沒買過...(恕刪)


真是什麼人玩什麼鳥啊
F啊....可憐啊..
台灣有這些人真可憐 wrote:
真是什麼人玩什麼鳥啊...(恕刪)


看招 FUXK~GO!!
http://chinese.autoblog.com/2009/09/08/toyota/

lucino wrote:


TomasLin...(恕刪)


規格,規範就是將品質量化的依據
你舉的電動窗的例子 如果是真的 那本田會跳出來自己作
那也不會太意外

之前做的剎車總成 瑕疵率要求是0
交貨有問題就是退貨+罰款
外加找人攻山頭 一輛一輛檢查
所以異常品廠內就會卡下來
但每年車廠還是要求降價......

品管檢查是依據規格檢查的啊........

其實你講的怪怪的
我今天找廠商做一個東西當然是
規格 價格談好之後請廠商提樣
確認OK 再正式交貨
沒有所謂 廠商達不到規格
要求廠商達到規格
廠商卻要求提高價格這回事
KHSA55 wrote:
規格,規範就是將品質量化的依據
你舉的電動窗的例子 如果是真的 那本田會跳出來自己作
那也不會太意外

之前做的剎車總成 瑕疵率要求是0
交貨有問題就是退貨+罰款
外加找人攻山頭 一輛一輛檢查
所以異常品廠內就會卡下來
但每年車廠還是要求降價......

品管檢查是依據規格檢查的啊........


我真的無言了~以下就事論事,若有得罪請多包含。

若您所說的事情可以做到(一輛一輛查),那怎麼還會有瑕疵車的出現?
有些部份是無法一輛一輛查的,如電動窗不可能每一個都拿來上上下下20萬次
等到OK才交付產品

車子的塗裝都是同樣的規格,同樣的品管
為什麼內銷的Escape全車塗裝可以容許N個落塵?
為什麼送到日本的Escape一船車中,車身塗裝加起來0落塵?
(這僅是塗裝部分的要求 .... 但實際上耐久性還是無法測試)

品管要求的不同而已
因為內銷的Escape並沒有針對車身塗裝有特殊的要求,所以隨便一點
因為銷到日本的Escape一船車中若加起來超過3落塵則全車退,所以嚴格一點

這是我所指的【品管】而非【規格】
Escape的【規格】雖然有所出入(銷往日本是右駕4氣囊,內銷是左駕2氣囊)
但【品管】相去甚遠,所以自然銷往日本的Escape成本較內銷的貴上許多

零件也是同樣的原理,有些東西若要求的隨便一點,品質低一點,的確可以CostDown
若品管要求高一點,品質就會高一點,但成本就會增加

lucino wrote:


我真的無言了~以...(恕刪)


小弟有說過 小弟待的是剎車OEM廠
剎車有瑕疵那可不是鬧著玩的

攻山頭也是小弟跟過Q的去攻過
那次是碟剎ass'y件上有個東西會卡到油管
造成油管鎖上去的時候會漏油
確認後幸好裝上車的都沒事
有問題的正待組裝
趕快處理掉就好了

電動窗上下20萬次無故障
如果SPEC這樣定
那ISIR的時候就是要證明20萬次無故障
提樣OK 量產品就不需再百百測試

最後你舉的落塵例子
外銷車的SPEC就是落塵超過3就是退車
那內銷車因為無特別要求 所以沒有卡這個SPEC
懂了嗎?
不管要求高或是低 Q就是依照檢驗點去檢
而檢驗點一般是由RD部門所制定
RD則是依原廠要求
Q是執行單位 他們無法自行決定要增加或減少檢驗項目
如果還是不懂
那我也無言了
規格,規範,品管, 品質...看了我都昏了
規格在0-100度C, 妳若拿到-20度C環境使用, 試問哪來的品質可言?
規範, 在合乎規範之下生產的零件與產品, 品質自然能提升~
品管就不用提了~
士林電機的產品瑕疵率低, 那是製程與製造過程與品管做的好, 從基本的繞線圈開始, 因我曾在台達電當過工讀生.
也因此,這類的廠商所生產的產品,不分客戶群,品質都有一定水準.
我看過五代雅歌也是換電動窗馬達, 屍體我帶回家研究, 發現是綱繩斷了好幾絲, 斷的好幾絲因扭曲而卡住馬達,
造成馬達無法運轉; 而我自己的車子也發生電動窗無法下降, 硬是按按鈕~只聽到馬達翁翁叫, 沒多久馬達因過熱
而跳掉, 冷卻之後~ 馬達又可運作了, 我於是清一清膠條就好了~

我也在電子廠組裝過CRT螢幕, 含CRT,電路板, 也在他廠做過將電子零件插入電路板的自動插件,
買主有很多,富士通也有, 可能有特定買主要求不一樣的電子零件(印象中有), 這情況意思是要符合買主要求的
規格, 來達到整體壽命高,電路表現精準.
而有些顧客會要求製程的微調,以符合需求~

回過頭來, 豐田所購入的零件,是否材質會比較好? 零件與半成品的製程會有所特別要求?
如果是, 那我相信他這些東西的品質會比較好~
否則一間製造廠或是上游工廠, 製造出來的產品品質應當都有一定水準, 除非你採購到爛公司的產品.
也很少有一間零件製造商只提供一個客戶, 很少啦~
若要印證豐田品質, 常去與多去幾間不同廠牌保養場就知道了, 或者問修車人, 外面賣汽車零件的店家~
規格不是重點, 重點在材質, 製程,設計是否失當~

Altis 滲油, 我想技工應該沒那麼白爛的亂塗膠, 拆開看就知道了.
那墊片材質,規格呢? 品質? 膠的品質? 組裝是否有瑕疵? 螺桿上的磅數? 是怎麼的鎖緊方式?

KHSA55 wrote:
小弟待過幾年汽車零件廠(做剎車總成)
你說的情況我還真沒見過

測試有測試的規範
除非有特別要求
不然測試規範都是一樣的
從來沒有發生過車廠把規格開低一點
然後來要求COSTDOWN的情況
也沒遇過規格開高
但也提高價格的情況


煞車這種跟安全有關的零件就比較不一樣了,對所有的車廠來說,煞車是都不能允許出錯的,所以基本規格差不了多少,但車廠把什麼樣的煞車規格用在什麼樣的車子上也是依靠車廠自己決定,比如說大家都知道煞車力道的設計跟引擎動力是成正比的,但這個比例就是由車廠自己決定,而不是供應廠商,一但引擎輸出較大,煞車的規格自然要提高,成本當然會跟著提高,但車廠可以把這個比例拉低,也就是讓最大煞車力道跟引擎最大輸出很接近,這樣的設計反應到消費者感受上面的時候,消費者可能就會感受到煞車力道不足,或者是連續重踩煞車的時候,煞車衰退的會快一點,但如果煞車規格提高很多,上面的狀況就會少一點,這就是規格的差異。在安全相關的這個部分,我想沒幾個車廠會妥協的。

再提另一個例子,Toyota常常都有很多特殊規格的OEM輪胎,跟市售輪胎規格都不大一樣,甚至消費者會誤以為Toyota是要從售後換胎賺取更多利潤,再不然就是特殊輪胎比較窄,消費者認為Toyota誠意不夠,配了比較小號的輪胎給消費者,但大家可以想一下,如果你是輪胎廠,是生產特殊規格輪胎比較省事還是通用型輪胎?但實際上就是Toyota在抓輪胎跟輪拱間的距離時都大很多,要符合這個規格,要不就是用特殊胎,要不就是改懸吊設計,兩者取其輕,當然就是花多一點錢去買特殊規格的輪胎,反正量也夠,輪胎廠的成本也不至於飛漲,這個就是規格所製造的差異,其實這個規格並沒有好壞之分,因為當時我朋友的Yaris一牽到就拿去換成安靜的普通規格輪胎,開到現在也沒有任何問題,用這個例子只是要告訴各位,規格對製造所產生的差異在哪裡,對輪胎廠來說,所有的輪胎都符合規範,但由於廠商要求的規格不一樣,放到車子上的時候就有不一樣的差異,而有些時候供應廠是不會知道差異在哪裡的。
airbus330 wrote:
回過頭來, 豐田所購入的零件,是否材質會比較好? 零件與半成品的製程會有所特別要求?
如果是, 那我相信他這些東西的品質會比較好~
否則一間製造廠或是上游工廠, 製造出來的產品品質應當都有一定水準, 除非你採購到爛公司的產品.
也很少有一間零件製造商只提供一個客戶, 很少啦~
若要印證豐田品質, 常去與多去幾間不同廠牌保養場就知道了, 或者問修車人, 外面賣汽車零件的店家~
規格不是重點, 重點在材質, 製程,設計是否失當~


上面這個說法也是一個品質差異的重點,規格一樣很重要,就像我前面所提到,一開始車廠制定的規格就會決定這個商品的表現,而這個規格到底是剛剛好而已,還是超出要求很多就看車廠自己了,而製程、材質、設計絕對很重要,但同一個廠會不會有不同的表現?我再用另外一個例子來解釋,日系電子供應廠裡,Denso的冷氣壓縮機應該算是佼佼者,不只Toyota在用,幾乎所有的日系車廠都會有車型用到Denso的壓縮機,但除了Toyota以外,其他車廠跟Denso買的可能只有壓縮機一個組件,但Toyota買的卻是整套系統,包含散熱、電子控制甚至是空調面板都是Denso的,所以Denso除了單純的依照Toyota所開的規格去製造冷氣系統以外,更可以在設計整套系統的時候找出最合適的方式,以及辨識出有可能產生問題的地方,所以在這裡,即使所有的日系車廠都同樣採購Denso的壓縮機,而Denso也都用一樣的製程跟品管去生產壓縮機,但由於Toyota用的是整套的系統,所以整體效能上就會突出一點,而故障的機率也會小一點,而這一點也符合一般市面上對Toyota冷氣的認知。

其實多半的日系車廠都有自己長期配合的供應商,像你就不會聽到Toyota使用Aisin以外的變速箱,而ford就有提供Power Shift跟Aisin這兩種不同的變速箱供應商,在北美如果有念到供應鍊管理的時候,就常常會聽到日系跟美系尋求供應商的差異點,比較可以確定的,日系的供應商模式對於品質穩定有比較好的效果。
不想加入嘴砲戰爭,請不要邀請我 ...

各位都不覺得這次的T牌風暴對開T牌的車主很可憐嗎 ?
有沒有想過那些存了好一陣子的錢才買人生第一輛車的車主,他們的心情 ?
或許他們根本沒有能力(或沒辦法)換掉他們手上的車,
可能他們每天都提心吊膽的 深怕下一輛上新聞的T牌車就是自己的,
他們可能是"訓練"自己的心臟,讓它變強吧 ...

這次的風暴明明就是X泰的責任,
為什麼要把開這牌車的車主扯進來呢 ?
是X泰要偷工減料,要不負責
說什麼台灣都是沒問題的,美國都出現問題了,區區一個小小的台灣會沒問題? 別傻了 !
我們也不是笨蛋好嗎 ? 可是又能怎麼樣呢 ?(反正X泰也不會處理,大多發生之後塞點錢給你)
有能力的就把車換掉吧, 這樣至少自己比較安心一點,
沒有能力的就自求多福吧 ! 大眾會為你爭取權力的 !!
就算你不是開T牌的車, 也有可能哪天被爆衝車撞到 ...

本人的"家族" 都是開T牌車,
沒有一台有出過問題,
本人也是,沒有在怕的 !!
如果真的死了 就死了吧 !
不會換車,也不會賣車,不是沒能力,是不想 !!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