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RAV4 5代 VS CRV5 鋼材比較

安卓拉貝貝 wrote:
你所謂的真圖假圖不過就只是台本為了讓車體剛性圖好看一點
在圖內增加了車門跟前後保桿內鐵的部份來洗數值

貝大你好,所謂真假圖只是方便2圖的稱謂,你貼的第一張圖,是台本新車發表在全台灣媒體公佈的結構圖,第二張則是網路流傳的結構圖,使用Google搜尋,出現的第一張卻是台本發表結構圖,而在網路上、在01,除了福大提供台本發表結構圖,所有人提供的全是網流傳結構圖,如果2張沒多大差異,何必摒棄官方結構圖,費心找網路流傳的結構圖?
以『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對保險槓(內鐵)設計目的是什麼?保險槓通常【不被設計成有助於車輛耐撞或乘員保護】,保險槓用於停車燈、尾燈及低速碰撞。低速碰撞指將衝擊速度從每小時5英里降低到2英寸的碰撞速度。結論:保險槓(內鐵)並不是安全配備。順便一提,你提供的RAV4結構圖,前、後內鐵跟引擎蓋、葉子板相同的鋁合金材質製,這材質應該不是保護乘員,CRV5的後內鐵是給人笑的⋯
paty1357 wrote:
貝大你好,所謂真假圖...(恕刪)


因為有些國外車體車體結構圖的展示
通常都不包含車門鋼樑
CR-V5很顯然主結構就是780mpa與590mpa

至於後來台本公布的剛性圖
其實內行人都知道是美化版
做法跟livina 2014年改款當時一樣
車體鋼骨結構沒加強
然後強化了車門鋼樑跟前防撞鋼樑
基本上剛性提升有限



除非你認為livina加了1570mpa車門鋼樑就能晉身新世代車體

否則國產CR-V剛性其實是介於新舊Rav4之間
但我認為還是比多數舊世代國產車還好
但輸了new Rav4一個世代

事實上海外美規日規CR-V剛性是比new Rav4更高
尤其是車尾強度的差異
這在後撞擊與過彎車尾拉回都有影響
台本若能進口還是能跟new Rav4一搏
安卓拉貝貝 wrote:
請您看清楚我的回文樓上說有真圖假圖之分
但仔細看一下兩張圖根本沒有差異...(恕刪)

貝大你好,我簡單分別2張差異,假圖沒前內鐵,真圖這支1310mpa內鐵連接引擎室上下共四支780Mpa主結構,形成環抱式引擎室,提升衝擊承受力,引擎室上下共四支780Mpa主結構,會有皺摺段提供潰縮,並將衝擊力引導至底盤、車體結構,消化衝擊力,環抱式引擎室設計各車廠都有,歐系、美系相當普遍,網上有相當多圖片能參考。
假圖A柱為590mpa,真圖整支A柱為780mpa,才能將引擎室傳來的衝擊力向後傳遞,假圖A柱因強度弱於引擎室主結構,受衝擊有可能以此為“弱點”,直接扭曲、折斷。
車門橫梁許多車廠都有裝設,主因是側撞並沒有潰縮區,車門橫梁能同B柱、底盤共同接受衝擊,減少車門橫梁,必須更加強B柱、底盤共同接受衝擊。
假圖防火牆上方沒東西,真圖有一支980mpa連結左右兩邊A柱。
新RAV4,正面遭受到衝擊時,引擎室全都是一般鋼材,衝擊承受力較低,只能當潰縮區,必須靠更強的籠形結構保護乘員,這是2車設計最大的差異處。
僅以其他車廠相同設計其設計目的回答,以簡單、粗淺分別2張差異,如有錯誤懇請見諒,最後我相信有IIHS撞擊驗證的新RAV4安全性。
Saber422 wrote:
因為有些國外車體車...
至於後來台本公布的剛性圖
其實內行人都知道是美化版...(恕刪)

我完全不認為CRV5比新RAV4安全,CRV5安全性只能同為亞大規的澳洲、東南亞,(澳洲撞測也沒公佈,通過就能販賣,僅有東南亞有公佈),鋼材完全比不上美、日,我僅回應貝大CRV5真假圖。
我不在車界工作,所以不是【內行人】,如果你確定『台本公布的剛性圖其實內行人都知道是美化版』資料,可以用廣告不實罪提告,並公諸媒體讓台本信用破產,造福人群。
安卓拉貝貝 wrote:
這份車體剛性圖是國內引進的RAV4的車體剛性圖(恕刪)

貝大你好,我只是依照你及樓主提供的新RAV4結構圖,提出鋼材分佈位置,提醒樓主A柱、B柱不是整支1500mpa,而是包覆在590mpa上,及其他鋼材分佈,鋼材包覆各廠都有,依設計結構要增加多少強度,決定高mpa數鋼材包覆率、薄厚度,提供正確的資料,讓『剛性概要表』更精準一些,我並沒有造假或貶低新RAV4,我提出鋼材分佈位置如有錯誤,盡可提出指正、交流。
順便一提,不管是網路專欄、文章或是FB流傳精美版(類似海報圖)2車結構差異,內容、圖片排序跟樓主差異不大,當然,CRV5依然是網路流傳圖,而新RAV4依然是整支A柱B柱1500mpa,這份國內引進的RAV4的車體剛性圖,官網似乎沒有,記者會也沒提,資料如有錯誤跟TOYOTA沒任何關係。
下圖是台本發表會官方車體結構圖:


所以下圖表格將CRV5的A柱打成590mpa的資訊到底正不正確??


哪裡找得到RAV4五代A、B柱不是整支1500mpa,而是包覆在590mpa上的資訊??
其實車體有兩層 A柱內一種顏色 外層一種顏色的話 就代表內外層車體所用的強度不同 這要仔細看並去照顏色對比鋼材強度

像日規CRV是外層1500MPA 內層是灰的實際強度是270MPA 車頂外層是270MPA覆蓋 但底部往上看時內部連接的橫梁有一條590MPA

而台灣本田提供的角度圖其實不是很明顯 但還是能看出A柱內外是同樣綠色為780MPA 所以內外層A柱都是780MPA 但其他部的其他強度有些沒有底部仰視圖去看其他部位強度的話也是沒辦法完全確認

本田是把2層車架先焊在一起後再跟底盤結合 他們的說法是此種焊法相較先將內部車架跟底盤焊接後再焊外部車架的焊法相比下強度更高 而鋼材形狀 厚度 焊法也影響車體結構強度甚鉅

因此才要實際去撞測來打分數才能知道車輛的真正防護能力 國外機構哪有看鋼材圖去評分的

但也不得不說 日規的圖用料比較令人心安是事實

而ASEAN NCAP ANCAP EURO NCAP 在車輛撞擊測試上的撞的角度 車速皆一致標準 相關成績有興趣都可以自己去查

CRV 在 東南亞 澳洲 新出爐的歐洲 在成人防護細部分數上成績差異不大 相去不遠 不過都不是頂級 約92至93百分比而已 皆為五星評價(五星低標80分)
而ASEAN NCAP CRV在主動防護系統上分數被拉下來 總分平均88分 成人防護部分約94分

台灣CRV是亞大規格 在ASEAN NCAP 與 ANCAP上的車輛是同規格



mohochoo wrote:
其實車體有兩層 A...(恕刪)

所謂的『內外層』以新RAV4為例,A、B柱是主體是整支590mpa【鋼柱】,包覆一片1500mpa【鋼片】,結構圖才會顯示車體外側1500mpa,內側590mpa,在防火牆則是內側1500mpa【鋼片】貼合在防火牆一般鋼材的橫向大樑上,底盤3支橫向大梁及行李箱縱向大樑,也應該是一般鋼材貼合590mpa鋼片,結構圖才會顯示底盤上下面鋼材不同,而鋼材包覆是依結構設計時,要增加多少強度,決定高mpa數鋼材包覆率、薄厚度,中央主大樑跟以上不同,主體是整支780mpa鋼板貫穿前後乘坐區,在接合一段590mpa鋼板,才連結至防火牆,新RAV4主結構相當多是使用高鋼性鋼材包覆技術。(資料太少,僅以結構圖鋼材分佈,推測鋼材運用方法)
『因此才要實際去撞測來打分數才能知道車輛的真正防護能力 國外機構哪有看鋼材圖去評分的』,十分同意這段話,撞擊測試不單看鋼材硬度、用量,不然,比新RAV4鋼材更硬、用量更多車輛很多,卻有一些車輛成績卻不如新RAV4,設計精良的車體結構也是原因。

paty1357 wrote:
所謂的『內外層』以...(恕刪)


哥博學多聞 小弟不敢獻醜 說不是圈內人 但定也對此方面也頗有琢磨 閱讀您的回文小弟深感受教了
mohochoo wrote:
哥博學多聞 小弟不...(恕刪)

受教一詞深不敢當,僅依照結構圖轉化文字敘述,以及其他車廠類似的結構設計其設計目的、作用,一點粗淺皮毛交流而已,並沒有涉及專業領域。如果政府能公佈市售車撞擊成績,一般大眾也不必為車輛安全問題,讓鋼材、結構之類本屬於車廠、專業人員的問題,變成民眾拿來爭吵的工具。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