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1441 wrote:
空間是用車體強度換來的,
板金薄骨架瘦,剛性相對差,
得到省油大空間降成本的優勢,
成本再拿去提高內裝跟外形設計,
而能滿足安全性的需求是因為撞擊測試是自車撞擊牆壁,
因此車體本身的重量強度只要針對性設計加上被動安全裝置氣囊,
就可以在測試中有效保護駕駛,通過測試標準,
而實際上路若遇到滿滿比他強硬的車體就準備倒楣,
當然這是指轎車撞轎車,
若是轎車撞貨車甚至卡車貨櫃車,恐怕強如賓士也討不到便宜,
這些科技發展至今,人類已經到頂,
大家在購車時,就當作心中準繩去選擇自己需要的,
也毋須幻想這幾個車廠誰掌握了神秘科技,
總之車子要耐撞的就是用其他東西換,
馬路的世界是強恆強,
車商會洗腦出潰縮、剛性車體衝擊反應造成駕駛更大傷害,
一些話術來彌補強度的不足,
有時候版友們一直強調剛性這種事情,
是覺得當你買軟殼車,內心是要有覺悟這台車並不安全,
你接受這些不安全是因為你更需要車子其他的特性,
人生在世本來就是選擇這無可厚非,
並不是這些車廠做出了軟殼車還想要欺騙消費者它們的車是安全的,
不要覺得奇怪為什麼很多人要酸,
因為欺騙是不對的,內心有點正義感的人都會想要說幾句。
市面上有個汽車廠牌叫做Skoda,旗下的Superb、Octavia也算是同級車內大空間的。
安全性如何,網路上都有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