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市場還是偏重好保養(據點多,維修便宜)甚麼安全氣囊,循跡防滑對廠商來說都是小眾市場...這個價錢只給兩安就賣得動了,為什麼要加氣簾給你?消費者喜歡甚麼,車商就給你甚麼。也就是說,這都是台灣消費者自己選的。看看City尋跡跟六安還是被Vios輾壓,這樣和泰為什麼要給?至於神A,我個人猜測是因為馬三以進口車身分還能賣成這樣,應該有嚇到和泰,所以趕快給個尋跡壓壓驚
納罕星訣 wrote:我不是替車廠說話,...(恕刪) 我感覺像是剛買了新車說一些安慰自己的話車價這麼不合理 老百姓不說話政府也是樂觀其成 財團永遠最大吃虧的再怎樣都是老百姓難道一艘船能載的下50萬輛車的零件難道大陸每個城市都有各廠牌汽車製造廠如果差價那麼大直接跟大陸進口汽車來賣就好啦車商一定不肯因為在台生產一定比大陸進口成本更低
台灣小車本來價格就不合理Toyota的altis價格滿實惠.但Yaris 真的是太貴了Honda則是國產全車系賣的價格好像都是進口價格City的價格都可以進口Mazda2甚至接近進口的Mazda3Civic則是比進口的Mazda3還貴現在國產的Civic 9.5代停產了.接下來的10代用進口的說不定價格還會跟Mazda6差不多希望年底的HR-V 1.8不會比進口的CX-3貴
行動店員 wrote:大陸是車牌有總量管...(恕刪) ----------大陸是車牌有總量管制的,且車牌是需要用標的,還有分城市牌與鄉村牌,總量有管制,沒量就只能價錢賣便宜一點。台灣呆胞沒聽過嗎,不足為奇。----------大陸不是所有地方都總量管制,總體也只有少數地方車牌用標的。光是沒有限牌的地方,汽車銷量就遠超過台灣了,"沒量所以價格賣便宜"?完全不合理阿,事實是,量大,價格賣便宜。兩岸最大的差異,是車的選擇吧,對岸可以買到的車,選擇太多了,同級車同價格,至少有20台可選。車商不得不用低毛利來換銷量。台灣,能買的車選擇太少了,買來買去就五個選擇以內,扣掉個人偏好,就剩兩台能選而已。最後兩家獨大車商都吃定你,當然不降價。車商就是吃定你選擇少,不降價也能維持營運。台灣人口越來越少,車商又沒競爭力,又黑,不願意或沒能力進其他選擇的車。惡性循環而已。為了維持年終20個月,當然要漲車價,少代理沒人買的車種,減少民眾選擇。結論:市場規模越來越小,車商又黑,車價越來越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