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和泰的經營方式與產品策略是正確的

我認為樓主標題要修正,

不是「正確的」,而是「正常的

在和泰的立場,為了提高獲利,只要用戶買單,商場道德便選擇放一邊
這只是回到企業的道德品格問題。

如果企業為了營利可以犧牲用戶的權利及生命安全,
那唯一的方式只有「拒買」,讓他們知道用戶真的重視這個。

遺憾的是,T廠就是銷售保證,太多人買車只看品牌(當初換車時我本來也是一樣被"買T就對了"洗腦)
若不是後來功課做足了,差點又讓T廠稱心。

只希望他們最終能自食其果,只是那非但不容易,而且也沒那麼快。

多了這些安全配備能夠換回多少人?
用金錢能夠衡量換取的嗎?

jinkey wrote:
因為偷了這些看得到或...(恕刪)


前幾天小弟要買車的時候,想說要加價購買安全配備比較高的車種規格。

結果家母大人說:氣囊?防滑?開車是靠小心的,不是靠那些電子裝備的!倒車雷達?你是男生耶!哪這麼沒用?還要靠逼逼叫?林老母開了幾十年都沒用過這些東西!我聽了頭都快昏了~!

後來想一想也是啦!~家母大人雖然有在開車,但是一直都在南部市區行動,只會開去買菜、逛街跟看老人家,單趟行駛里程不會超過10公里,時速不會超過60km/h,停車很方便,幾十年下來也沒出過什麼意外,當然會覺得那些設備不重要。

後來我聽話買了很便宜的國產車,沒有氣囊,在南部小心開了幾年倒也沒出過什麼事情。後來換工作到了台北,每天上下班都要開1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台北又常常下雨路滑,工作內容也變多了一些,開車壓力就變的大些。

有一次搭了表姊夫的某牌進口小型德國車,雖然可以感覺車體重了些、重心低了些,油門不像是國產車那麼靈敏,一踩就往前衝,但是在路上移動的穩定感跟安全感都明顯良好很多,後來沒多久我就換車了,因為性命是無價的。

臺灣很多長輩的想法比較單純,覺得開車是技術跟小心取勝,也都沒有意外經驗,不知道安全設備就是為了防止你技術跟小心都失效的時候,保住你最後一條命的。

所以所謂氣派、豪華、舒適、妥善率高的車子,就比較容易贏得臺灣民眾的心。
把汽車關稅大幅降低 國內車市競爭儘量開放

這些狗屁問題市場自己會改善

可惜官商勾結....

kitch wrote:
偷料可以往不重要的地方偷料
天窗、DVD PLAYER、喇叭數量...等
為什麼第一個偷的都是安全配備?)

你說的東西是可以跟消費者加錢的東西!偷當然是偷看不到的.....

haomaru wrote:
只有強制立法,才有辦...(恕刪)


我同意您的看法
根本不是和泰的問題
沒有立法規定一定要裝
如果我是和泰 我幹嘛要主動裝

這套獲利模式就是能夠有五成的市佔率
這世上沒有市佔率第一名的會去大幅改變經營模式
只有落後者才會調整經營模式去挑戰第一名的
這就是市場機制 不用扯到良心什麼的
要砲 應該砲大家選出來的立委

andy7768 wrote: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恕刪)

+
不能同意你更多了~

lahu wrote:
在下是開CAMRY ...(恕刪)


這就是所謂的'大頭症"吧?

從以前福特車在台灣市場首屈一指,到nissan,到現在的TOYOTA,都一樣。
最後變成台灣市場的主流品牌後,與消費者的需求慢慢脫勾了。經銷商無形中也消耗掉對品牌的信賴。到最後,主流品牌又會再易主的。

現在的toyota,老一輩的,不管懂不懂車,問他們買哪一台,都說買TOYOTA的。
我父母也是toyota的愛用者,但回原廠保養,愈來愈貴,愈來愈不仔細,豐田引以為傲的生產管理或保養流程品質逐漸消失,螺絲未鎖緊,水箱蓋忘了關,這些小動作,愈來愈多,父母也不再回原廠保養了。

今年,老爸開的collola 1.6(進口車,引擎換過2手1.8的)想要退休,叫我幫他看一台,也要求不用一定要toyota的了,因為保養服務愈來愈差,toyota的"大頭症"再不改進,有一天連"長輩"都會失去信心,更何況年輕人的市場?

我想toyota的品質也逐漸在老一輩長輩的地位愈來愈不好了,現在又以安全掛帥,如果toyota這部分再輸人,總有一天銷售no.1的地位一定會再易手。
donfan wrote:
個人覺得方向要弄對,...(恕刪)


不得不說台灣的企業還真的很能賺這種錢....而且賺的心安理得
例如塑化劑...食品安全期限竄改.....

去年底去看Altis,業務小姐一值介紹省油跟送DVD
小弟問了一句 那安全上的配備有哪些?
馬上介紹有安全帶 跟2顆氣囊以及他說很神的GOA車體

業務小姐後來推銷小弟Wish,她說她開wish時候都讓小孩在最後面行李廂自己玩
後面有很大的空間像是玩具間一樣!小孩每次都很開心!

小弟沒多說什麼就離開了,如果安全觀念都是如此,那怎需要安全配備?

小弟淺見 應該是教育台灣人買東西要注重價值外,還要多注意些安全的東西!
覺得大家說的很有道理,關稅,和立法,讓車商在法律和競爭下才能讓台灣國產車進步

台灣車廠被保護過頭,而且台灣車廠其實看起來很多家在競爭
其實台灣只有2家大車廠在競爭,就是和泰和裕隆集團(三菱,NISSAN,LUXGEN,tobe等....老闆都是嚴董)

另外裕隆旗下汽車廠的淨利加起來是和泰的2倍,其實他才是左右台灣汽車市場最有實力的人
簡單說台灣國產加進口加商用車的市場,有2/3的錢是他賺走

他的政商關係,不用多說了吧

立法和關稅不知要何時了呢
有那個老闆會希望政府立法或讓外國的車來對自己手中2/3的汽車市場搗亂呢.

PS.裕隆和和泰的關係就有點像中油和台塑 ,2家等於是獨佔的方式在經營台灣汽車市場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