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
防止輪胎變形:胎壓要打高一點、偶爾移動個幾十公分,避免輪胎長期受力在同一點而變形,偶爾給輪胎內側外側上矽質保護劑減緩胎壁氧化橡膠劣化。
防曬:停放地點 不要在太陽曬的到的地方、,容易造成車室內塑料皮件老化,加個車套防塵防曬也可。
電池:定期使用充電器補充電量避免長時間缺電,使用自慧型充電(三階段)可掛整天尤其涓流階段13.8V 0.8A下慢慢充 修補深層的鉛板要充久一點。
引擎室:塑料接還橡膠、、等也可噴塗矽質防水性保護劑,減緩氧化水氣侵蝕。
煞車油:若停放環境不潮溼 3~4年換一次一該可(自己斟酌)。
冷卻水:要用原廠長效型的50:50,水道比較不會鏽蝕。
機油:
機油更換週期,就我的認知看法是以使用時間來算較為合理,因為機油的劣化主要來自於引擎燃燒吹漏的廢氣與油氣水氣進入曲軸箱與機油產生"化學反應" 非"生物反應" 也就是你給它混入多少汽油、炭、水氣它就中和多少劣化多少,直到添加劑都作用完,並非像生物反應加給隻細菌就會自己衍生導致整個壞掉,與時間較無正關係與使用時間有正關係(但還是有年限的),除此之外也要考慮水氣乳化或其因素,自行參酌。
礦物油一般可運轉100小時,全合成約200小時(是參考部分製造商有提及的數字,就以此為基礎),相較於礦物油的基礎用油,全合成機油更加穩定 分子更細平整 添加劑也更多,故全合成機油耐用度是高過於礦物油。
引擎運轉汽缸每爆發一次就會滲入一些廢氣、酸、水氣汽油、到曲軸箱與機油混合並消耗掉添加劑,又每人使用的習慣不同(拉轉、平穩行駛、、)活塞環狀況吹漏的量也不盡相同。
排除人為與車況因素,現在行車電腦多有紀錄平均速度,把 行駛里程/平均速度 約略等於 引擎使用時間,當然100 or 200小時也不是說到了機油就不滑了,機油很耐用,就算使用10000公里仍有90%以上的效果(歐美很多大廠回收機油過濾再製後 再添添加劑販售,環保),但是當那些抗氧化、除水、中和酸、潔淨等添加劑作用完了,就會開始生成油泥、、這才是要注意的,濾芯也很重要 好的濾心可把守最後關卡把這些雜質油泥過濾在濾芯中不會卡在引擎裡。
版主 雖里程少,機油是可依原理上自訂一個合理的時間(或自己偶爾拉出來濾紙檢視看看,很多收藏車也是這麼做),但機油有防鏽的用途,偶爾發動 冷氣油水路油路潤滑一下通道,對保持車況是不錯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