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ernann wrote:
廢話不多說,先講結...(恕刪)
放心!!
和泰不是第一
裕隆比他差多了...
也不是第二
FORD跟現代這樣的銷量都能夠在國產撐起一片天
不需要太擔心啦!!



所有國產品牌最應該擔心的只有裕隆
以前的TIIDA平均月銷量都在1000左右
看看現今只有寥寥幾百
牛肉在不端出來



明年的這個月 應該有機會下看300台



chernann wrote:
2007年和泰汽車早...(恕刪)
這其實是邊際效益遞減的問題,豐田要把市占率要從29%提升到30%的難度,比從9%提升到10%的難度起碼多好幾倍,就算是樓主提到2007年,豐田全盛時期市占率曾上32%跨過3成天險,那也已經是強弩之末到頂了,才勉強比30%的市場天險多了個2%出來,接下來就像我原本說的,往下掉很容易,往上爬超級難。現在豐田的市占率維持在接近30%其實也離歷史高點不遠,和泰汽車2018年最大的危機,還是在於全年度看不到市占率大幅提升的機會,必須要戰戰競競如履薄冰才能勉強維持,弄得不好搞不好馬上就會掉下來;至於說要把市占率往上拉到40%甚至像日本到45%,我想和泰汽車應該連想都不敢想,就算真的能把市占率拉到40%以上,需要付出的成本可能不是和泰現在能負擔的,畢竟和泰汽車跟日本豐田的規模及資源天差地遠,不能像日本豐田那樣灑錢把市占率繼續拉上去,這點他們自己應該也心裡有數。
因此,從和泰先前投資和運租車,去年又突然大動作跑去買了蘇黎世產險就可以看得出來,他們接下來的策略已經不在於灑錢繼續提升市占率,而是要在相同市占率的情況下盡量擴大公司的獲利。畢竟靠擴大市占率來賺錢這個策略,只能用在早期擴張階段,市占率的擴張有其窮,再怎麼超英趕美都不可能脫離地心引力(邊際效益遞減)的限制,不然理論上我們很快就會看到市占率超過100%的車廠出現(但現實上不可能)。這點和泰也很清楚,他們2018年真正的挑戰不是在於如何賣更多的車,而是如何從租賃、保險、後勤的面向,在每輛賣出的車裡挖出更多的錢來。
JW75 wrote:
這其實是邊際效益遞...(恕刪)
和泰汽車市占率
從2007年到2016都超過3成,2017不到3成。2007年37.9%
市場開始變化,加上和泰的產品線調整,未能符合消費者,都是可以能的原因。
larry1111 wrote:
......台灣豐田2017全年總銷售 131273輛,占全球總銷量10163500輛的1.2%。
台灣太小了,別幻想TNGA1.2T的yaris, vois?1.6T的altis?2.0T的rav4?
要是這樣搞價格不變,台灣市佔可能跟日本一樣50~60%?(恕刪)
您說因為台灣市場小,所以日本豐田就不會引進高檔的技術車款
俺絕不認同此帶有"歧視"性的說法
香港車市會比台灣大嗎?
港佬就買的到,豐田最拿手的"油電混合"版Sienta!
口說無憑,鐵證如山!
有沒有仔細找到,港版Sienta Hybrid的 27.9(km/L)油耗

正港的台灣人,您羨慕還是忌妒呢!
內文搜尋
X
台灣2017全年總銷售444626輛,占全球總銷量94442662輛的0.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