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Sienta的各項迷思整理 (文多廢話更多,閱讀困難或是不想浪費時間者慎入~) 20180111更新2018售價


larry1111 wrote:
Sienta在台設...(恕刪)


呃…larry大
老實說…
我不知道crossover是用尺碼來分的耶,有點嚇到我了

維基的定義:
"跨界休旅車(英文:Crossover Sport Utility Vehicle,縮寫CUV)是一種以普通轎車底盤為基礎,混合運動型多用途車(SUV)、掀背車(Hatchback)與轎車(Sedan)某些特質的新興衍生車款,這樣的車雖然像SUV,但排量通常要比較小、輪圈的設定也沒有包含越野四驅能力,乘員也只有5人。"

如果是我的話…我覺得sienta 5人座雖然尺碼不大,但從功能性來看應該還是歸在MPV或是mini Van(兩者分類是一樣的)
日本也是歸在mini Van↓
(而且日本wish和sienta是一起賣的,沒有停售…)

The dark souls are not those which choose to exist within the hell of the abyss,

Akira4605 wrote:
不會啦 Y大~面對...(恕刪)


誠如您所說,我已先入為主,關起大門,自己不考慮也不會推薦他人,

現況消量確實不如阿泰預期,不過法規放寬計程車車型後,

月銷量勢必向上修正,就看運將買不買單,

再來就是看將來小改會怎麼突破了,

阿泰,該給的還是要給,別再擠牙膏了,

東西肯端出來,列入購車考慮清單的人也會增加吧!

妥善率神話不見得可以一直撐下去,維修保養的質也沒想像中的優,

家人也是阿泰車主,日前跑兩趟看看原廠保養廠,與接待技師交流心得,

其實就是一般般,建議保固內還是花點時間了解車主手冊,跟緊技師吧!


L.Roger wrote:
講白一點 這台本質沒有說真的很差
是和泰硬要把他搞得很爛
為了什麼 為了每年的EPS
樓主也提到M.N牌也一樣
都是拿台灣人的安全去換錢
追求利潤最大化沒有錯
前提是你的良心還在
不然這跟之前賣黑心油的黑心廠商有什麼不一樣


沒錯!T.M.N放任代理商,逼台灣人在安全方面選邊站,原廠也是得負擔責任。

其實日常生活中,無時無刻都在跟安全搏鬥,不論是通勤路途、工作場所、居家環境,安全永遠擺第一,但在台灣路上卻是極度不安全。

人民法治觀念不足,闖紅燈、超速、酒駕、不走斑馬線......等
立法機構失職無作為,交通懲罰條例約束力低、法規標準鬆散
安全議題不重視(教育),貪圖便宜、短視近利。

當車商還在用安全分等級,而人民還是照樣買單的話,台灣不會更好。黑心食品、黑心醬油、黑心玩具、黑心服飾還是會存在。

試想,如果什麼都要用安全分等級的話,以後去吃一碗陽春麵時,菜單上有不是純小麥粉製成的麵條(35元),以及純小麥粉和雞蛋製成的麵條兩種選項(70元),而您口袋只有40元可掏出來花,大多數人只能被迫買35元黑心陽春麵,心裡默念不常吃應該會沒事的,殊不知,每天開始拿健康來賭命,如果不幸真的健康賠掉了(出意外),商人還是繼續做生意賺錢。

當安全被拿來當賺取利潤的工具,想要健康安全就拿錢來換。您覺得這社會是不是病了?

YuNakazawa wrote:
誠如您所說,我已先入為主,關起大門,自己不考慮也不會推薦他人,

現況消量確實不如阿泰預期,不過法規放寬計程車車型後,

月銷量勢必向上修正,就看運將買不買單,

再來就是看將來小改會怎麼突破了,

阿泰,該給的還是要給,別再擠牙膏了,

東西肯端出來,列入購車考慮清單的人也會增加吧!

妥善率神話不見得可以一直撐下去,維修保養的質也沒想像中的優,

家人也是阿泰車主,日前跑兩趟看看原廠保養廠,與接待技師交流心得,

其實就是一般般,建議保固內還是花點時間了解車主手冊,跟緊技師吧!


雖然自己關了門,但是會有人幫你開另一扇窗的

現實的月銷量雖然在MPV/廂型商用車,甚至國產SUV這個領域幾乎沒對手
不過如果對比阿泰在SIENTA上市時喊的一年24000台/平均月銷2000台來看,其實蠻好笑的
(開這種價應該訂個1000台差不多)

至於維修保養素質這塊,我的感受跟你差不多
之前在NISSAN的廠,技師每個都有一定年紀,平常抬摃試探一下也都蠻專業的,
跟了一個熟的之後基本上每次保養都很放心,也知道車主的習慣和龜毛的地方
要定保可以指定技師,而且閒聊的時候問問題對於旗下各車種也都很熟悉

到T牌之後發現保養廠是一個技術長帶著下面一群level有差的技師(我去的廠是這樣,不確定其他的是不是)
每次要定保也只能約時間不能指定技師,所以只能挑技術長在的時候去
試著閒聊一些自己已經知道答案的問題,發現真的是一般般
有些其實論壇車友都自己找到的答案的問題,技師卻完全不知道
(感覺沒有認真看待自己的專業)
還好我車主手冊都看得很認真,有畫線也有貼標籤
目前只去過一次,之後會慢慢觀望看要不要找專業的民間廠。(可能等過保後吧)

品質圈有句話叫作:品質是設計出來的,不是測出來或是被使用者用出來的
只要和泰設計上不要出包,用料上又維持一定的水準
(親戚在做汽車零件生意,交國瑞的貨跟交其他國產廠的貨是不同等級的)
如果沒有運氣不好被修壞或是買到車王
我是覺得妥善率還是會有一定的水準的
The dark souls are not those which choose to exist within the hell of the abyss,

Akira4605 wrote:
雖然自己關了門,但...(恕刪)


感謝心得分享,獲益良多!

T牌OEM零件是有聽說良率要求較他牌高,

但只要各廠車不買到車王都還算好處理,

沒有不會壞的零件。F牌指定保養的技師,說他買車時掙扎許久,

該買有員工優惠的自家車,還是T牌神車,最終選擇T牌,

原因不是我猜想的妥善率考量,而是維修正副廠零件取得的價格高低XD。

技師說車都會壞,也都能修,所以最終理性的考量還是跟日後維修支出妥協。

不得不說,現況國產市場,T牌龍頭得來有自,優勢至今仍顯而易見,

就差那一些些,短視利潤的眼光如能放長,設立安全標竿,他廠勢必跟進,

國產車有望整體提昇,潛在買家有望改觀,逐漸把國產車再度納入購車考量,

國產進口市佔比才有望不再節節敗退,甚至有翻轉的契機,

當然以上只是胡思亂想+妄想,可能企業在經營上,

已難以規劃出長期計畫藍圖,是否能賺就先賺,不得而知。

經濟現況錢不好賺,買家眼睛只會更雪亮,更需要花在刀口上的當下,

就...繼續看下去吧!



Akira4605 wrote:
呃…larry大老...(恕刪)

您說的是,
受教了。
小的仍是看作是替代中型房車,
升高版短車身的多用途大空間車款。
各有所見,無怪,無怪。
danny750325 wrote:
沒錯!T.M.N放任代理商,逼台灣人在安全方面選邊站,原廠也是得負擔責任。

其實日常生活中,無時無刻都在跟安全搏鬥,不論是通勤路途、工作場所、居家環境,安全永遠擺第一,但在台灣路上卻是極度不安全。

人民法治觀念不足,闖紅燈、超速、酒駕、不走斑馬線......等
立法機構失職無作為,交通懲罰條例約束力低、法規標準鬆散
安全議題不重視(教育),貪圖便宜、短視近利。

當車商還在用安全分等級,而人民還是照樣買單的話,台灣不會更好。黑心食品、黑心醬油、黑心玩具、黑心服飾還是會存在。

試想,如果什麼都要用安全分等級的話,以後去吃一碗陽春麵時,菜單上有不是純小麥粉製成的麵條(35元),以及純小麥粉和雞蛋製成的麵條兩種選項(70元),而您口袋只有40元可掏出來花,大多數人只能被迫買35元黑心陽春麵,心裡默念不常吃應該會沒事的,殊不知,每天開始拿健康來賭命,如果不幸真的健康賠掉了(出意外),商人還是繼續做生意賺錢。

當安全被拿來當賺取利潤的工具,想要健康安全就拿錢來換。您覺得這社會是不是病了?


Hi Danny大

我把T.M.N.看成T.M.D,還以為你怒了

由於我的表達能力太容易被誤會成在討戰,所以先寫在前面
我接下來的回覆絕對不是在狡辯安全性不重要或是車商不用承擔領導車輛安全的社會責任
我只是想針對車輛安全(或是說交通安全?)這塊用不同的想法和角度跟你討論,交換一下意見
希望你不要見怪(因為感覺難得遇到能討論的人)

我明白你舉食安當生命安全例子的意思和用意
(沒有要打槍,只是提出我的看法)
我的想法是,食物和車子對人的重要性是不同的
沒吃食物會死
吃了有毒食物重則馬上死,輕則短期健康受到可復原的損害,或長期累積造成病痛、導致死亡
人一定要吃東西,沒得選擇,不該用金錢來對食品安全和人群健康做分類。
所以對於食物的安全應該是零容忍的。

但人沒車開不會怎樣(人可以有很多在地球表面移動的方法和交通工具的選擇)
如果開車遇到車禍,重一點就重傷、永久傷殘或往生,輕的可能有驚無險,或是可復原的輕傷
但這些傷害是跟著遇上事故的機率發生的,每個人每天的出事機率假設相同的話,
沒有長期累積開車時數之後出事率就會增加、或是遇到車禍的嚴重性就會升高的。
(就像每天用同一組號碼買一張樂透,不會因為連續買了10年之後,你的中獎率就會慢慢上升,或是中大獎的機率變高)
所以我認為對"出事機率"的感受才是造就了人們對汽車安全的需求在選擇上的差異

其實我寫完文章之後,看著數據想了很久
我覺得自己也不算是個不理性的人
安全性理應是放在第一位,因為命只有一條。
明明看起來國產車就是F牌最硬,科技多,安全配備齊全,價格也實在
但我最後還是先選了妥善率口碑較高,符合條件較多的T牌,然後才考慮要四氣囊還是六氣囊
WHY??明明同樣的錢我可以考慮捨棄多載兩個人的需求,買一台相對更安全的車才對。

我一開始是這樣邊想邊找數據來分析自己為什麼這樣選擇的:
台灣一年約有3000人死於車禍,約有17.1%的死亡人數是開汽車的。
(呃…先不考慮沒死但是生不如死的,因為沒數據…)
造成死亡車禍的肇事車約有36.53%是汽車以上的大型車輛造成的。
台灣領有駕照的人數約為13,703,689人
我數學不好,亂算一下:
假設每年開著汽車死於汽車、大貨車、曳引車、聯結車、大客車等造成的交通事故的人數大約是187人,
佔所有領有駕照合法上路的人數約0.001364%

如果今天氣象報告說:今天降雨機率50%
那80%的人通常出門都會帶傘,而且有20%的人會帶大把的
如果是說:今天降雨機率10%
那可能80%的人就會賭一把,不帶傘,或是帶小把摺疊的:可能有5%的人還是堅持帶大把的
如果說:今天降雨機率0.001364%…
呃…好啦我開玩笑的,淋到雨又不會死XD

那如果假設大家都得了一種淋到雨就會死的病,然後先不考慮傘的花色和價格和方不方便攜帶有沒有符合穿搭的話。
今天降雨機率是0.001364%。
有多少人會連出門都不敢?有多少人會帶500萬大傘?有多少人會帶自動傘?有多少人會帶小摺傘?有多少人會不帶傘?

當然有人會選擇穿雨衣包緊緊

上面這樣想像是忽略其他的購車需求,只以安全性為唯一考量,並用交通事故死亡的機率來做的推想。
安全性也不完全只有車身鋼性,其他的主被動安全和駕駛的觀念和方式都是安全性的要素。
另外如果放進其他購車的需求考量的話,那要考慮的要素就更多了
所以不難想像為什麼安全性雖然是最重要的,但是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並不會一開始就列入優先考量的需求
或是說,會先找到能滿足自己最多需求的車款後,再依能力來挑一台安全性最好的。

如果拿大樂透的中獎機率來當比喻的話:
(當然樂透中獎機率和車禍死亡機率不能這樣比,我只是就數字上去感受"出事"的可能性)

6星頭獎:0.0000072%
5+1星二獎:0.0000429%
5星:0.0018021%
4+1星:0.0045052%

如果說在路上開車遇到死亡車禍的機率比中樂透5星的機率還小一點
(大部分的人買了很多年樂透但是從來沒中過3星,更別說五星了)
雖然遇到一次就GG,但感覺起來就好像沒那麼可怕了
(而且還沒調查死亡車禍裡面的廠牌和車種的分佈)
另外一個關於機率的想法是
如果我今天買了比較不安全的車,遇上死亡車禍的機率是0.001364%的話
如果我買了一台比較安全的車,遇上死亡車禍的機率會下降到多少?
這樣比好像怪怪的,應該說,開比較不安全的車和比較安全的車如果遇到車禍的機率是相同的情況下
因車禍而死亡的機率會差多少?
如果買比較安全的車,死亡機率是0%的話,我想大家的選擇就會明確,因為買了可以保證不死
如果差了0.00005%的話,我覺得可能大家就比較不會在意那一點點的機率。

以上,是我自己以身在"消費者"的角度對安全性的重要性所做的思考
很抱讓你看了這麼多字
因為其實上面的話用:"因為消買者預期發生嚴重車禍的機率不高,導致在購車時不以安全性為優先考量" 這樣一句話就搞定了
只是大部分的人就是直接做決定了,沒什麼人會去考慮自己做的決定的背後的動機
所以為了說明上面這句話是怎麼來的,我才把自己腦袋裡想的事情挖出來給你看

現在如果反過來在"車商"的角度來看
如果上述消費者的行為是成立的
基於車上的每一樣東西都要成本,而且每個人的需求不同
沒有車商會為了"保障消費者的安全"或是"教育消買者安全配備的重要性"而免費加上某些安全配備
因為光是要加哪些變成標配就是個問題,因為每個消費者對於安全性的需求和定義都大不相同
有人會想要大全配包含ACC,有人給他6氣囊他會嫌:我開了開了十幾年車從沒出過車禍,2氣囊就夠了。
假設車商A標配大全配的安全車輛可能會比對手車商B只配2氣囊的車子要貴上不少
如果上面說的只要2氣囊的第二種人佔大多數,結果反而有良心的車商A車賣不好
車商B反而大賣了
這也是我在思考安全性對用車人的重要性究竟排在什麼位子的時候常常想的問題。

所以我覺得你說的沒錯,這個社會是病了
而且病的不止商人,還包含了消費者,是整個社會各種方面的病態。

如果消費者都有sense,只選擇相對更安全的車,車商就會從善如流
如果車商都聯合起來把6~9氣囊和各項主被動安全列為標配,在大家都同時標配同時漲價之下,就算比較貴消費者也不得不買。
如果消費者買食品不光是看價錢和外型色澤討不討喜,而是考量廠商口碑和內容物天不天然,黑心廠商就活不下去
如果所有廠商都只用高成本生產天然無添加不噴農藥的食品,在全面漲價之下消費者也只能摸著鼻子買
(只不要有人出來哭說物價上張人民活不下去了啊啊啊這樣的話…)

所以這整個社會的病態,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循環,只能一起向下沉淪或是一起向上提升
重點是大家都不自覺地向下沉的時候,誰要來打醒大家,帶領這些人往上爬?
或者是有人想帶領大家往上爬,結果所有的人都棒打出頭鳥的時候,誰能站出來挺這隻鳥?

不過我想多數民眾的安全意識夠不夠和政府立法機構有沒有做好該做的事這兩點的影響比較大
不然Toyota在歐洲就不會怎麼賣都賣不贏了

好像離題了

所以反過來想,如果我是T牌老闆,而我想改變的話 (好像在選總統提政見)
我希望能T牌全車系能加價選擇2/4/6氣囊以及各項主被動安全配備
而大全配的加價的幅度小於提升一個車型等級的價格
我覺得會讓更多原本預算不高的人能有機會用比較低的價格來選擇補滿自己的安全配備,提高路上車輛的安全性
不過換來的可能是交車時間的延長(因為要下單才能生產),工廠成本的增加、其他車商的抗議排擠…等等

Anyway,不管你有沒有看完,這是我的想法


The dark souls are not those which choose to exist within the hell of the abyss,

Akira4605 wrote:
Hi Danny大...(恕刪)


Akira兄真的是鉅細靡遺,輔以數據娓娓道來,再次受教!

我可以歪樓提問嗎?XD

如您有空可否不吝分享您對於自用車的相關保險看法,

及您怎麼去評估選擇。謝謝!
其實車商與客戶之間,大概為了10萬左右的配備在拉鋸,就有了這些相互貴不貴,盤子不盤子的問題。但進口稅政府拿去的都不只10萬?! 如果可以降稅, 少收一點, 車商和車主應該都會好過一點。那政府收去的稅又去哪了?! 收稅讓進"來"的車變更貴,還是補貼國產車商讓真正有便宜的國產車可給消費者?
YuNakazawa wrote:
Akira兄真的是鉅細靡遺,輔以數據娓娓道來,再次受教!

我可以歪樓提問嗎?XD

如您有空可否不吝分享您對於自用車的相關保險看法,

及您怎麼去評估選擇。謝謝!


沒有啦,我比較會腦補+廢話比較多而已~

這裡也沒啥歪樓的問題,只要是能理性討論的人都很歡迎

不過我腦袋不好保單的數字都記不得

我假日回家拿保單出來拍照再上來跟你詳細說明當初的選擇和決定的心路歷程(我好多內心戲XD)

不過這邊我是可先以用自己的邏輯大概聊一下我對自用車保險的看法:

強制和第三人這種一定要的就不談了

中心思想:不管車多舊,只要有車我就一定要有保險(車體險+超額險+駕傷+乘客)

目的:保障自己+賠償別人


為什麼一定要有保險呢?我自己是這樣想的:
1.為了減少損失:
不管我買什麼車,只要開車上路就一定有風險(>0%)。既然無論如何都不得不承受一定的風險,那當然勢必得保險。
(至於買比較安全的車和比較不安全的車的可能風險差異我已經寫在上面那篇落落長的,這邊就不贅述了~)

2.為了怕麻煩:
因為雖然我可以控制我自己不去撞別人(自己控制的,機率期望是=0%),而上路被人撞死/撞殘的機率雖然不高,但是其他突發狀況引起的中小型事故我覺得機會比較大。(自己父系和母系的兩大家族整整四代的親戚裡面沒有人發生過死亡車禍,但幾乎每個開車的都遇過小型事故)
既然容易遇到,那麼與其事發了在那和人喬哪裡修、修多少、談和解,不如保險來得輕鬆悏意。
這邊提供身邊兩個事故的處理對比:

.公司隔壁部門經理,開VW的SUV(2016年新車),有第三人和強制但沒保車體險(完全不能理解),今年初發生小車禍,雙方都沒有受傷,經理10%肇責,但自已的車被人撞壞了,原廠估20萬,但對方也沒保險(無言),光是喬個去哪修,哪些要修哪些不要修,折舊多少工資折幾%,弄了幾個月車還躺在車廠不能修。身心俱疲

.我自己的舊車,高速公路減速進收費站被後後後車煞車不及連撞三台;做完筆錄開回原廠填個單給保險公司,代步車一台借我開三天,三天後領車,車子原廠新零件修回原狀。之後就保險公司代位求償。除了在現場等警察來丈量、警局做筆錄、回原廠填資料、回原廠取車之外,不需要處理其他的事。

所以無論你保的金額是多少,發生一般事故時一定可以省下很多時間和心力去處理和談判。
至於超額險的部分,雖然主要目的是為了補足財損的缺口,
但因為路上跑出瑪莎他弟讓你撞的機率也不是很高,所以我自己並不完全是為了這個
而只是用比較便宜的車體險/駕傷/乘客來配上可以靈活運用的超額險來降低保費和分擔風險而已

3.為了家人和別人:
不論是誰都不希望自己或是別人受到傷害,但是萬一不幸發生了,至少要對雙方都有所交代



好啦,其實寫了三點我的看法就是 保障自己+賠償別人 這8個字而已

我自己的保單等假日有空再來聊咯~
The dark souls are not those which choose to exist within the hell of the abyss,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