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Corolla Altis 台灣版 大陸版 簡單比較

KaoSC wrote:
很無聊哪,說某些幫T...(恕刪)

不要這樣說啦...大部份是反T派的而已.. 不一定都是他牌業代拉
derik wrote:
美國的價錢只要台灣的一半,在美國Corolla(Altis)賣的很爛....
請問這是您老大自行冥想出來的資料嗎?

Corolla在美國自推出以來一直是僅次於(不時還超越)Camry和Accord的美國最暢銷車款,從未掉出前三名。從上市多年以來直到今年9月都還比常年第四名的Civic高出許多(29,550 Corolla vs. 24,752 Civic),10月時繼續領先Civic (25,815 Corolla vs. 23,809 Civic),一直到大改款在即的11月才終於小負Civic (25,012 Corolla vs. 25,141 Civic)。如果您稱這叫作「賣的很爛」我想Toyota可以請您去做Sales VP了。

美國的陽春Corolla CE起價US$14,405,合台幣約47.5萬,請問這叫作台灣訂價的一半,還是您該重上小學數學課了?台灣的關稅與貨物稅之高人人皆知,我實在看不出您的思考邏輯何在。

無知並不可恥,可恥的是裝作什麼都知道的說出來,請您自重。
xavier wrote:
倒也不是這麼說1.美...(恕刪)

美國這邊的車有側邊安全氣囊,開起來剛性及穩定都好很多
limit999 wrote:
美國這邊的車有側邊安全氣囊,開起來剛性及穩定都好很多
美國Corolla的側邊安全氣囊皆為選配,標配一樣只有兩顆。至於您這句「剛性及穩定都好很多」...我只能說我實在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有人都喜歡憑自己的空想來論述已存在的事實。Corolla就算到了美國也還是一模一樣的軟腳蝦,OK? 這就是Corolla的設計,這就是Corolla的定位。

blhsing wrote:
我只能說我實在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有人都喜歡憑自己的空想來論述已存在的事實。


沒辦法,這個版上充斥著太多用鍵盤開車的人

就像我之前一直講的,有些人就喜歡用前驅後驅來評判一台車的好壞,真是不知所謂。

hm...好久沒去美國了, 現在情況不清楚。
不過以前同樣的車,美國版的剛性用料及組裝品質比國產的好很多是真的。很多去美國開到Toyota跟Honda的人應該都有同感,組裝用料的紮實度、底盤車身的穩定度不是同型國產車可以比的。在美國Civic、Altis常有機會可以開到130公里以上。

近幾年國產車是有一些提升。但依照我的記憶,美國車的剛性及組裝品質還是比現在的國產車好,其品質大概跟日本原裝進口的差不多。
levis501tw wrote:
hm...好久沒去美國了, 現在情況不清楚。
不過以前同樣的車,美國版的剛性用料及組裝品質比國產的好很多是真的。很多去美國開到Toyota跟Honda的人應該都有同感,組裝用料的紮實度、底盤車身的穩定度不是同型國產車可以比的。在美國Civic、Altis常有機會可以開到130公里以上。

以前的國產車車身做得很爛,不過近幾年是有一些提升。但依照我的記憶,美國車的剛性及組裝品質還是比現在的國產車好,其品質大概跟日本原裝進口的差不多。台灣車上市又不需通過撞擊測試,連看得到的引擎、感覺得到的底盤都偷了,廠商怎麼可能不在看不到車體安全性上偷工減料? 一輛低標準製造的車又怎可能給你最好的骨架鈑件? 通常是過得去就好了。要證明車體剛性最好的辦法就是送去撞擊測試。當然這點不只Toyota如此,我想有些車廠可能更糟。
我雖然不是汽車產業人士無法正面否定你的說法,但我很難相信,時至生產幾乎完全自動化、一切依照電腦樣板流程製作的今日,同一款車的基本結構設計或使用的料號還會因各地區有無撞擊測試而有所不同。國產汽車沒有經過撞擊測試==車廠自動偷工減料?幹嘛啊...還要請哪位工程師去更動日本的設計來刻意用較差的料或改成較不安全的結構?不必吧。我實在不能苟同你們這些人這種「疑罪從有,有罪假定」(guilty until proven innocent)的心態。你說「很多去美國開到Toyota跟Honda的人應該都有同感,組裝用料的紮實度、底盤車身的穩定度不是同型國產車可以比的」,我只想說,「是啊,外國的月亮就是比較圓」。
我討厭核桃木!
國產車進口車誰優誰劣各有定論,
車主可以各取所需,
我只是覺得很奇怪10幾年前你還可以說核桃木是高級的象徵,
現在看起來真的很俗氣....
希望那只是可選擇內裝的一種.
Uber輸入介紹碼5120b搭車享優惠. https://www.uber.com/invite/5120b
Promoter wrote:
現在搞這套
有點像是探路石耶
是看看台灣人的反應怎樣
或是等過一年銷售疲軟之後
在換上現在路版新的配備在大削一頓麻
真是.....


我猜可能是屆時換引擎, 再漲一次價..
因為引擎/外觀/內裝一起換的成本太高, 怕消費者接受度影響..

或是屆時換引擎, 又可以製造一次銷售高潮/賣點...
總要一段時間搞出一些新鮮感, 又不用等到小改款..
要怪就要怪台灣人~~

買車總喜歡買一堆平常用不到的多於配備!!

總喜歡在相同的車價中,相互比較誰的配備比較多....

用到機會趨進於0....

安全配備可有可無~~只覺得駕駛座有安全氣囊就好了!

也難怪車商敢把車價月賣越貴...錢都花在那些不實用的豪華配備

如過是買台200~300萬等級的或許ok!

但偏偏只買的起50~60的車!又要那麼多豪華電子產品!

成本固定下,能省的當然就省起來!!消費者只看牛肉表面而已!!

大多數的人只要車開起來會動~省油~安靜~零故障....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