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ALL NEW COROLLA 10TH]...日規


grezzo wrote:
foxfoxfox wrote:
我的意思是美國沒有A...(恕刪)


特別第一
次嚐試與台灣國瑞汽車合作,設計開發全新車型的新一代Corolla,



提到Altis
特別說明,是我大學同科系的(工業設計系)的一位學長設計的喔
我們學校背後的財團之前在台灣也有汽車廠(不過現在倒了,在彰化山上)
所以大學時系上就有運輸工具設計的課程!!!
那時教這門課的老師是石志傑老師
據說現在是中國GM的設計總監!!
所謂名師出高徒啊!!

外觀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重要 不然我早就去買馬3 不要太醜就好
我重視的是引擎 這是Toyota第一次開發2.0以下的雙VVT-I引擎
根據日本原廠油耗數據(我嚇了一跳) 當時就在猜想是不是雙VVT-I引擎
這顆引擎一公升平均跑17公里多(請注意是平均喔不是高速喔) 市區13公里多
Civic 8一公升平均也才15.2公里
國瑞有誠意應該新引擎 CVT變速箱 倒車影像系統(日本是全配喔)全都國產化
不過這樣價錢可能會很嚇人 哈哈
反正我不是買新的Altis就是買Civic 8 都一樣貴啦
new corolla fielder (wagon type)












sedan 版本稱為 axio


引擎室



1.5 引擎 (2WD︰110ps/14.3kg-m、4WD︰105ps/13.8kg-m,18.0km / L )
1.8 引擎(2WD︰136ps/17.9kg-m、4WD︰125ps/16.6kg-m,16.8km/L)
全系列採用Super CVT-i變速系統
配合擁有30GB容量的智慧型衛星導航變速系統“Ai-SHIFT”會根據導航系統的地圖進行最佳齒輪比設定(原文是日文,應該差不多是這意思,CVT(30GB)連動、地図情報自動的最適化“Ai-SHIFT”採用。 )!!
15.2公里那是台灣測試的,corolla拿到台灣能不能贏civic就不知道了
在日本
civic在測試比新corolla還要好達17.7公里(也是平均喔)
奇怪為什麼toyota不做vvtl-i引擎,人家honda都拿出i-vtec來了
不過這次new corolla扭力比civic17.7kg大0.1kg,但馬力小輸4hp
附帶一提!!!
注意剛剛后座的照片
后座地板也變成平坦式的設計!!!

還有日方原廠表示
日本車型將與其他市場有所區隔!!
所以美規歐規將長的不一樣!!
HONDACURA wrote:
15.2公里那是台灣測試的,corolla拿到台灣能不能贏civic就不知道了
在日本civic在測試比新corolla還要好達17.7公里(也是平均喔)
奇怪為什麼toyota不做vvtl-i引擎,人家honda都拿出i-vtec來了
不過這次new corolla扭力比civic17.7kg大0.1kg,但馬力小輸4hp

CVT變速箱設計優勢比Civic的五前速優異許多, 外加T車引擎設計以省油為主(可以見得馬力略低但扭力不錯), 以現今Altis市區油耗還略勝Civic來看贏面似乎很大!!

VVTL-i 比起VVT-i多了L可變揚程設計, 這部分主要是增加其馬力輸出對於油耗表現並無幫助, 雖然國外版Corolla有搭載此引擎版本銷售, 但以國內代理商引進機率應該頗低, 除非同級對手Honda 也引進相對性能版本!!

總之日規10th外觀根據以往經驗應該與國內版本相差極大才是, 不過在內裝還有配備上倒是相當值的參考的, 尤其搭載Dual VVT-i在現今高漲的油價之下相當相當有優勢才對, 不過我也相當期待和泰能向本田看齊, 期望能在Coralla 10th型錄看到這張照片
michael yang wrote:
還有.....toy...(恕刪)


同意!

除了操控需要提升之外,他們的外型真的是很...
我想除了省油這一項可以吸引我之外,還真的
說不出他有什麼優點?

michael yang wrote:
Rhisiart wrote:
Toyota 的車輛調教不見得輸給 Honda, 上面大大提供的 WRC 照片剛好可以用來說明.

WRC的世界中
跟量產車完全是兩馬子事
引擎懸吊底盤甚至變速箱輪胎完全不一樣

我想你忽略了我說的這句話:
Rhisiart wrote:只是這一種調教不會出現在家庭房車的身上. ... 中略... 只因為台灣的 TOYOTA 是以家庭房車為主力, 操控自然不在強調的範圍, 只要車子夠大, 耐用, 故障率低, 這不就滿足了大多數家庭的需求嗎? 所以說, 與其說 TOYOTA 有多神, 不如說他的策略正確

我所說的:
Rhisiart wrote:Toyota 的車輛調教不見得輸給 Honda,

只不過是說明 Toyota 在車輛的調教上面不見得輸給 Honda, 我並沒有說 Toyota 在 "家庭房車" 的調教上面不見得輸給 Honda, 我不也舉了 Celica 的例子嗎? Celica 是雙門跑車, 不是家庭房車.


我想你對我的文章有點斷章取義.


此外, 你所說的:
michael yang wrote:
真得厲害的車廠
看看賽車最高殿堂F1就知道
需要豐沛的財力技術力才能去玩F1

F1 是不是賽車的最高殿堂可能有待爭議, 但是講到比財力, Honda 怎麼跟 Toyota 比?
Honda 的技術有他獨到的地方, 這是他可以在 F1 站穩的原因, 但是比誰錢多? 請你稍微看一下車廠的資料, 你就隻到兩家車廠的財力可以說是大象跟螞蟻相比.
這兩年 Toyota 在 F1 場上是表現差了些, 但是兩年前 Toyota 可是常常威脅到竿位, 正式比賽的表現也都還不錯. 只是他們的空力太差, 空有 "號稱" F1 出力最大的引擎動力 (好像有一陣子是他們最大, V10 的時代吧...).

PS: 不知道哪位大大可以提供一下目前在 F1 的空力大師有哪一位是日本人?


再說, 我相信 Toyota 跟 Honda 絕對不是雙B的關係!
Toyota 走的市普羅大眾的路, 討好主流客戶群, 成本控制, 投資效益最大化是 Toyota 追求的目標.
Honda 則是對於造車工藝有所堅持, 將車視為工藝的極緻表現, 引擎的設計, 底盤的調教都是 Honda 所追求的, 他的顧客群是那些對於引擎跟操控不肯妥協的熱血份子.

沒錯, Honda 一直都有迎合大眾口味設計的車子, 但是 Honda 的引擎與底盤調教永遠被人家拿出來強調, 因為這是他們不肯退讓的地方, 每一台 Honda 出產的車子絕對不會被人誤認成 Toyota. 因為他們不像 Toyota, Toyota 可以生產一些車輛用來展示他們也有開發技術的能力, 也有生產高級車輛的能力, 也有調教底盤的能力, 也有滿足操控需求的顧客的能力, 但是 Toyota 永遠就是 Toyota, 他可以為了一款車不大賣就關掉, Celica & MR2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賺的錢不夠多就停掉. 但是這種事情不會出現在 Honda 身上, S2000 到現在還在賣, 甚至連 NSX 也都還有在賣!! 從這裡就知道兩家車廠的文化是截然不同的.


我自己在台灣開了 14 年的美規 Toyota, 從進口的 Camry 到 Corolla, 到出國開 Yaris, 我也開過 Honda Accord 一年多, 也玩過一陣子 Civic , 我知道這兩個車廠的車子的差異在哪裡, 只是就像我說的, 兩家車廠的定位不同, 訴求不同, 針對的顧客群也不同, 所以車子拿來相比只是因為他們在同一個價格帶, 同一個引擎級距, 同一個尺寸? 講真的我覺得是沒什麼好比的. Toyota 永遠是 Toyota, Honda 永遠是 Honda , 如果 Honda 學 Toyota, 那就會很慘, 台灣的例子看一看就知道, Accord 學什麼 CAMRY?! 結果呢? 賣得超差, 甚至連廣告都不打了. 台本一味地要融入 "台灣市場", 偏偏拿出來的東西就跟台灣主流口味不合, 新的顧客沒有吸引到, 反而浪費了自己最大的利器 - 引擎與底盤調教, 結果是連死忠支持者都得罪光. 下場就是賣超爛. 另一個例子死的更慘的就是 三菱 Galant, 兇猛的外型, 超爛的引擎跟底盤, 請酷炫的金城武來打廣告, 結果小改變成溫馨家庭房車? 這是黑色喜劇嗎? 還是台灣是東方的西西里島?! 結果呢? 哈. 大家都知道. 一個車廠如果放棄自己最大的專長, 然後以自己最弱的武器 (正好是敵人最強的武器) 跟敵人對決, 下場就是慘敗. 所以我說, Toyota 策略正確, 台灣其他的車廠? 要他們學著點不是要他們抄 Toyota, 而是應該要學 Toyota 怎樣把自己的最強武器磨得更亮更利, 而不是東施效顰, 自取滅亡.


這時候就要提一下 Subaru, 硬皮鯊就是猛, Legacy 就是溫馨房車, Forester 就是多功能車, 就算是 Legacy 跟 Forester 都有渦輪增壓版本, 但是就不是像 Impreza 那種輸出方式, 就算 Legacy 有出 spec.B 的高性能版本, 但是那就像 M-Power / AMG 一樣的意思, 紳士型的猛暴輸出, 跟 Impreza 那種青年熱血是不同的. Subaru 雖然不是銷量很大的車子, 但是這個廠牌與其下車款給人的印象永遠就是不會改變, 也不會搞錯. 在 CR-V 的身上, 台本已經做得很成功, 連我爸這個看到 三門 Civic 就說是 "了尾仔開的車" 的人都喜歡 CR-V, 對 CR-V 讚不絕口, 可見得 Civic / Accord / CR-V 是有能力針對不同的族群做不同訴求, 對不同的族群對品牌做不同的定義, 又何必硬要 Civic 這個不良少年扮成乖寶寶的樣子呢? 又為什麼硬要把 Accord 這個年輕有為的青年搞得老態龍鍾? 台本啊台本... 想想吧........


扯遠了..........
總之, Corolla 台規版一定又是一個熱潮, 如果有一台車子品質可以像 Toyota 一樣, 定期保養就不用擔心會顧路, 我相信台灣的車市不會只有一家 Toyota, 雖然最近 Toyota 有召回跟品質下降的疑慮, 但是跟其他家車廠比起來他還算是好的了. 至少我開 Toyota 14 年間, 換過四台車, 每一台被我狂操, 還沒有一台讓我顧路的. 和泰黑心是他家的事情, 安全氣囊不給還說用安全帶比較實際, 但是就是因為他車子的本質好, 簡單耐用大方, 台灣人就吃這一套, 講操控? 台灣是有多少人注意操控? 舒適才是王道. 台灣的道路品質那麼爛, 要講操控, 如果懸吊沒有辦法像雙 B 一樣軟硬適中不影響操控卻也不犧牲舒適, 那還是不要太強調, 不然老人家會不高興, 我老爸的上一代 BMW 530 被他罵的半死, 因為運動化懸吊跟 17" 低扁平比輪胎對他來講太硬, 所以他寧願繼續開他將近十年的 Volvo 960 (繼 20 年前的 Oldsmobile 之後另一台我覺得坐車像坐船的車); 小朋友會哭鬧, 我一個朋友的朋友在台灣開 BMW X5, 他兩歲的女兒每次坐車都被癲的大哭. 我自己開我爸的 BMW 530 的時候是很爽, 坐過 X5 也很爽, 因為我是熱血中年, 但是我知道車子太癲老人家跟小孩子都不爽, 小孩子不爽媽媽也會不爽. 台灣人買車多半會考量到老人家, 老婆跟小孩, 所以 Toyota 的策略沒錯, 也是因為 Toyota 本來就是走中間路線, 剛好契合市場需求, 大賣也是應該. 再說, 不要跟自己的荷包過不去, 就應該買 Toyota, 台本的 Honda 製造品質還要有段時間才會有口碑出來, 光靠 CR-V 是不夠的, 加上 Civic 大概就可以知道是不是有能力在 "製造品質" 這一項向 Toyota 挑戰. 或許台灣的消費者會有另一個選擇吧, 只要台本的定價策略不要再繼續白目下去的話.
人生?大哉問!


沒錯, Honda 一直都有迎合大眾口味設計的車子, 但是 Honda 的引擎與底盤調教永遠被人家拿出來強調, 因為這是他們不肯退讓的地方, 每一台 Honda 出產的車子絕對不會被人誤認成 Toyota. 因為他們不像 Toyota, Toyota 可以生產一些車輛用來展示他們也有開發技術的能力, 也有生產高級車輛的能力, 也有調教底盤的能力, 也有滿足操控需求的顧客的能力, 但是 Toyota 永遠就是 Toyota, 他可以為了一款車不大賣就關掉, Celica & MR2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賺的錢不夠多就停掉. 但是這種事情不會出現在 Honda 身上, S2000 到現在還在賣, 甚至連 NSX 也都還有在賣!! 從這裡就知道兩家車廠的文化是截然不同的..


大大您的反應會不會太大啦!!!
聊聊車子而已!!
放輕鬆點啦!!!

Honda在美國市場不也把Prelude不也是因為市場不好而停產了嗎!!!
NSX也好像也退出北美市場了(上次去美國本田展示間完全沒看到!!)

Honda跟BMW重視運動的操控性格
不是大眾普遍的認知嗎????
兩家都是獨立車廠非超大汽車集團
所以一直保有車廠特有的品牌精神
在兩家車廠的車子上都可以清楚看到他們的堅持!!!
甚至兩家都有生產重型機車 在機車市場佔有重要的地位
而車廠實際上的獲利表現
這兩家小而美的車廠真的都表現亮麗且名列前茅

再看看賓士克萊斯勒與toyota
則屬於超大的跨國汽車集團
甚至連大卡都有製造
因為大
所以會有很多共用底盤共用引擎的成本優勢
當然這也會讓車子變的比較沒有品牌個性
例如E-class & Chrysler 300C
還有Camry & Lexus ES
模組化的共用策略雖然在成本上佔優勢
不過相對的也失去了一些品牌個性!!!

Honda跟BMW的獲利表現其實是比賓士克萊斯勒與T
好很多啦!!

michael yang wrote:
大大您的反應會不會太...(恕刪)


我也覺得大大你反應大了點~
聊聊車子~
放輕鬆點~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